美國 美國法律規(guī)定,教育是各州事務,聯(lián)邦政府不能過分干預。
因此美國不存在全國統(tǒng)一的教育大綱,也不存在全國性的統(tǒng)考。原來美國的大學招生都是自己出題,后來發(fā)現(xiàn)這樣做缺乏一個可供比較的標準,于是一種以測試學生學習能力為主的考試SAT便應運而生,到今天已經(jīng)成了事實上的“高考”。 SAT考試是由美國一家私營的教育考試機構“教育測試服務中心”設計的。以前稱為“學術水平測試”,后改名為“學術能力測試”,簡稱都是SAT。顧名思義,是對將來學習潛能的考查。而這正是美國大學所關注的,即學生是否具備繼續(xù)深造的能力,因此它已被各大學接受作為入學考試。 SAT每年考7次,考生任選考試時間,不限考試次數(shù)。在每個考試日,全國有30~50萬名考生在兩三千個考試中心參加考試??荚嚉v時大約4個小時。SAT考試分為兩部分,一是綜合部分,包括語文和數(shù)學兩部分,稱為SAT1;二是單科考試,如物理、化學、生物、外語等,稱為SAT2。SAT1的語文和數(shù)學滿分各800分,SAT2每科滿分為800分。其中SAT1是各大學都要求的,人們說SAT考試主要說的是它。 不過,成績好并不能保證你能被所申報的大學錄取。除了成績之外,美國大學招生特別注重學生的全面素質(zhì),并將大學的特點、方向和需求等因素考慮進來。除了SAT成績之外,學生申請大學時還須提供自己在高中的成績單、教師或社會組織負責人的推薦信、參加社會活動的情況等。可以想象,一位熱心公益事業(yè)、積極參加校內(nèi)外活動的學生比一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的學生顯然更具競爭力。英國英國的中小學教育是免費的。中學生在初中畢業(yè)后就要參加一個重要的GCSE考試,即普通中學教育證書考試,通常要考8至10門課程,由英國教育部門統(tǒng)一命題,在規(guī)定的時間全國統(tǒng)考。 通過GCSE考試后,標志著中學教育的結束。而希望繼續(xù)進大學深造的學生,則還必須繼續(xù)在高中學習兩年,專門為進入大學的高考做準備。這種教育在英國也叫作延續(xù)教育。 高中一年級的考試稱為AS,二年級的考試稱為A-LEVEL,所謂A-level,是Advanced Level的簡稱,是英國基礎教育的最高階段,也是英國學生進入大學最“正宗”而“傳統(tǒng)”的途徑。即普通教育證書高級考試??荚囌n程有英語語言、文學、數(shù)學、生物、化學、經(jīng)濟等課程。選修課有古英語、音樂、歷史、地理等。學生選修的課目也要考試。學生根據(jù)個人興趣和將來大學本科要攻讀的專業(yè),自己選讀課程。較好的中學往往會開設20-30門以上的課程供選。當然,海外學生還有一門額外的必修課——英語。只有在A-LEVEL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才能被一流大學錄取,進行深造。學生第一年各門功課和第二年各門功課的統(tǒng)考成績(滿分600分)都將按比例被計入總成績換算,得出的最終結果就是A-level成績,并以ABCDE劃分等級。A-LEVEL考試前兩周,學校放學,讓學生回家自己復習,學校教師不搞什么猜題或復習提要等活動。英國的高中十分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素質(zhì)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培養(yǎng),而不僅僅看重學生的成績。事實上,每年頂級大學在錄取新生的時候,并不僅僅單純地把A-level成績作為唯一衡量標準。像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他們對每一位合格的申請者都要進行面試,考察學生的綜合知識、邏輯分析能力、思維敏捷程度、想像力以及綜合“情商”,而且面試的題目常常花樣百出。英國實行統(tǒng)一招生制已有40多年,高考實際成績比預期好的考生,要申請更好的大學的話,就要放棄已獲錄取的入學資格。法國法國高等教育結構較為復雜,學位種類獨特。 法國高中生進入大學深造的必要條件是首先得到由學校統(tǒng)一頒發(fā)的高中畢業(yè)證書,然后再參加高中會考。 法國的高中會考屬于全國性考試,每年舉行一次,分普通類會考及技術類會考兩大類。普通類會考分三組:文學組、經(jīng)濟社會學組和科學組。技術類會考分8組:非生產(chǎn)類技術組、工業(yè)技術組、實驗室技術組、社會醫(yī)療組、農(nóng)產(chǎn)品及食品技術組、農(nóng)藝及環(huán)境技術組、旅館管理組、音樂及舞蹈技術組。會考內(nèi)容則依據(jù)國家規(guī)定的高三課程綱要而定。 高中會考的總成績是依據(jù)各科目的計分比例而計算的,滿分為20分,總成績平均達10分或10分以上者,即通過考試。成績在8分至10分之間者可補考一次,8分以下者則被認為沒有通過。 據(jù)法國國民教育部提供的數(shù)字,法國普通科高中會考及格者中大約有94%的人可以直接進入高等院校就讀,而技術科高中會考及格者則僅有17%的人能進入高等院校就讀。下面來看看考題。 文學組1、“我是誰?”這個問題能否以一個確切的答案來回答?2、能否說:“所有的權力都伴隨以暴力”?3、試分析休謨論“結伴欲望和孤獨”一文的哲學價值。“‘結伴’是人類最強烈的愿望,而孤獨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懲罰。” 經(jīng)濟社會學組 1、什么是公眾輿論能承受的真理?2、“給予的目的在于獲得”,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則?3、試分析尼采論“罪行與犯罪”一文的哲學意義。作者在文中提出問題 輿論在了解了犯罪動機和作案具體情況后,即能遺忘錯誤。這種現(xiàn)象是否有悖倫理原則? 科學組 1、能否將自由視為一種拒絕的權力?2、我們對現(xiàn)實的認識是否受科學知識的局限?3、試分析盧梭論“人類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學含義。盧梭說:“我們對同類的感情,更多產(chǎn)生于他們的不幸而不是他們的歡樂。為共同利益聯(lián)系在一起的基礎是利益,因共處逆境團結在一起的基礎是感情?!?日本日本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每個人要達到更高的層次,好的出身,哪個大學畢業(yè)十分重要。高考就是人生命運的轉(zhuǎn)折點。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的高考不是一錘定音,國立、公立和部分私立大學,在每年的元月都有一次全國統(tǒng)一考試,主要是基礎學科,國語、英語、數(shù)學、理科(物理、地理、化學、生物)、社會學科。從2月中旬至3月底,各校再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進行第二次專門考試。 日本的考生分三類,一類是應屆高中畢業(yè)生。他們的學習任務異常繁重,除了完成正常的高中課程之外,都要吃小灶,參加各種類型的補習班。第二類學生是往屆落榜生,在日本被稱為“浪人”,這部分人沒有參加工作,專心致志地參加各種補習班或者自學。第三類參加高考的學生是已經(jīng)升入大學,但想再考一個好的大學,被稱為“假面浪人”。高考的時候大家都說,“四當,五落”,“當”在日語的意思就是“中”,就是說,如果每天拼命學習只睡4個小時,就能考上大學,要是多睡一小時,每天睡5個小時,就會落榜。韓國韓國高考在每年的11月7日行,一天內(nèi)考完,共4門,上午下午各兩門。從早上8點報到,8點40分開始考試。因為考試時間比較早,所以那一天為了避免交通堵塞,政府機構和企業(yè)都把上班時間推遲兩個小時,一律為高考讓道。有專門的車接送考生,在街上還可以看見很多交警,騎著摩托搭載那些擔心高考遲到的學生。 考試科目為4門,數(shù)理、語言、外語、社會探究或科學探究。語言90分鐘、數(shù)理100分鐘、社會或科學各120分鐘、外語70分鐘,外語專業(yè)加第二外語40分鐘考試。韓國的社會競爭是很激烈的,所以學生們都拼命學習來應付考試。 因為很多韓國人信奉基督教,所以考試那一天,在考場可以看見,有的學生在考試之前默默禱告,期盼考試成功。 韓國教育部于2002年初實施新的高考制度。新制度的最大特點是對考試成績不再計算總分,而將各科目的考試成績分別打分,然后依據(jù)分數(shù)段確定各科目的等級以及綜合等級。等級分為9等,每年的等級比例根據(jù)每年的考生人數(shù)確定。各大學將根據(jù)各科目考試等級、學生手冊、面試成績、專長等情況招收學生澳大利亞每年10月,澳大利亞各州就各自舉行高考了,時間達一個月之久。 中學生們,有考試時去考試,沒有考試時照常上課,運動,玩電腦。首都堪培拉干脆不考試,取平時成績的平均值。好的中學,當局會在每個畢業(yè)生的分數(shù)上加幾分,差的則減幾分,這個成績和外地考生的高考成績具有同等效力,憑它可以上全國各地的大學。當然,各個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專業(yè),分數(shù)線高低不同,醫(yī)科、心理學和法律等畢業(yè)生就業(yè)機會高、小時工資高的專業(yè),幾乎要求滿分,總要98分以上。有志于從事這些職業(yè)的考生,是要下些功夫的。 澳大利亞本地孩子不愛讀書。中學一個班到畢業(yè)時人數(shù)往往不足三分之一。這是因為大學畢業(yè)的人在工作時工資的起點是雖然高些,提薪幅度也大些,但工資越高,所得稅越高。而且,只要失業(yè),就可以享受失業(yè)救濟,還有其他各種照顧。 沒有上大學的,過幾年想念了,還可以念。有一種類似大學預科的學校,不需考試,高中畢了業(yè)的都可以進,那里成績合格畢業(yè),可以自動進大學,只要本人愿意。高考定終身的事情,在澳大利亞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