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在北外“蝸居”兩年的本科生,北外的景看了百遍,卻從未厭倦。
北外校區(qū)分為東西兩院,中間有西三環(huán)北路高架橋橫跨,因此也被戲稱為“劍(見)橋大學”。北外東院的地標性建筑比較多,我們由東至西依次說起。位置最靠東的地標性建筑是逸夫樓,北外大大小小的公共課有很多都在這里上課。逸夫樓里面還有大的階梯教室,通常用于舉辦大型考試、講座和學術(shù)研討會。然后就是中文樓。中文樓最有特點的就是大廳——大廳有階梯層次設置,還有桌椅供學生進行學術(shù)討論。每到一些重要節(jié)日,中文樓大廳都會舉辦活動,這里也是留學生體驗中國文化最常用的場所。說到地標性建筑,不得不提的就是“鐵三角”——有著“大金頂”的阿語樓、圖書館和小碧池。阿語樓作為北外為數(shù)不多的院系專有的教學場所之一,由阿聯(lián)酋出資建成,內(nèi)部的陽光廳和國會廳是北外很多大型活動的舉辦場所。圖書館自不必說,是北外最有學術(shù)氛圍的一景。外墻上是用各國語言書寫的“圖書館”這一名詞,也是北外的拍照圣地。小碧池雖然小,但是精致,旁邊還有涼亭,是語伴們練習的不二選擇。再向西就是操場,然后就是主樓。值得注意的是,主樓是由梁思成親自設計的,自北外建校起,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許多個春秋。西院的地標性建筑就是國際大廈,許多專業(yè)課和小語種課程都在這里進行。除了用于教學的教室,國際大廈里面還有千人禮堂、外研書店以及多家公司和機構(gòu)的辦公室,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精致的北外五步一景,十步一亮點,要想更多地了解北外,不如親自來北外一游,探索屬于自己的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