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你幾歲了,怎么問出這么幼稚的問題?
國內的富豪為什么不捐建大學急求答案,幫忙回答下
請問你幾歲了,怎么問出這么幼稚的問題?
近幾年確實有些中國富人和華人華僑頻頻捐款國外大學的消息見諸報端,引發(fā)熱議。尤其是兩件華商給美國哈佛大學捐贈巨款。第一件捐贈,2014年7月24日,中國SOHO集團創(chuàng)始人潘石屹、張欣夫婦向美國哈佛大學捐贈1500萬美元,設立哈佛中國貧困學生助學金計劃。潘石屹、張欣夫婦在哈佛捐贈儀式上第二件捐贈,2014年9月8日,擁有香港上市公司恒隆集團和恒隆地產的陳啟宗、陳樂宗兄弟,通過家族基金“晨興基金會”,向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捐贈3.5億美元(約27億港元),創(chuàng)下哈佛378年校史上金額最大的單筆捐款。陳樂宗、陳啟宗兄弟通過這幾次新聞,有人就此得出結論,就是中國的富人和海外華人華僑就是寧愿捐贈國外大學,而不愿捐贈中國大學,陳天橋這次對哈佛的捐贈再次讓大家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這個話題。并有文章借題發(fā)揮,抒發(fā)了一下對中國教育的不滿,認為中國高校的企業(yè)化和對教育的不重視是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不得不承認,這個結論很有煽動性,但要同意這些結論之前,不妨先問一句,得出結論這個事實真的經得起推敲嗎?如果說華人華僑吝于捐贈中國大學,不知道李嘉誠和邵逸夫兩位是不是會氣的暈倒。1981年,華人首富李嘉誠與同鄉(xiāng)莊世平兩人捐資共同促成了汕頭大學的建立,且目前汕大是李嘉誠基金會唯一持續(xù)資助的公立大學。根據汕頭市外事僑務局統(tǒng)計,改革開放至2014年底,李嘉誠捐資汕頭大學已經達到約45.9億港元。汕大官網顯示,李嘉誠基金會對汕大(包括長江商學院)承諾捐款將逾62億港元,相當于人民幣49.6億元。除了砸錢以外,對于自己一手創(chuàng)辦的汕頭大學,每年的畢業(yè)典禮,李嘉誠都會親自到場進行畢業(yè)演講致辭———2014年《無心睡眠》,2013年《現實的造夢者》,2012年《我很在乎未來》……每次致辭的內容都飽含其對年輕人的期待。已故香港電影大王、邵氏影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邵逸夫先生從1985年開始,就在中國大陸地區(qū)持續(xù)捐資辦學。至今,逸夫教學樓范圍遍及中國大江南北的大學、小學等學堂。據不完全統(tǒng)計,邵逸夫向內地捐贈的款項已達25多億港元,用這些捐款興建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等項目已達3000多個,受惠的高等院校遍于內地大江南北,逸夫樓、逸夫圖書館、逸夫會議中心等等,已經如繁星般點綴了內地的浙江大學、天津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云南大學、西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此外,給母校捐款的富商我們也可以數出一長串,比如李彥宏、馬云、郭廣昌、黃怒波……報告顯示,北京大學2015年累計接收校友捐贈20.17億元,雄霸2015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行榜100強榜首。清華大學13.89億,屈居第二;武漢大學11.29億,躍居全國第三;北大清華武大校友累計捐贈超10億,躋身中國大學校友捐贈“十億俱樂部”,堪稱中國校友捐贈最慷慨的大學。2015年中國大學大額捐贈校友名單序號捐贈校友校友企業(yè)學校名稱捐贈金額1盧志強泛海建設復旦大學7億2董鈞清控科創(chuàng)清華大學2億3邵根伙大北農中國農業(yè)大學2億4吳剛九鼎投資西南財經大學1.2億5馬云阿里巴巴杭州師范大學1億6汪潮涌信中利國際清華大學1億7李平東土科技四川大學1億8郭廣昌等復星集團復旦大學1億9許開華格林美中南大學8000萬10劉毅九安醫(yī)療天津大學6000萬11邵根伙大北農浙江大學5000萬12虞鋒云鋒基金復旦大學5000萬2015年馬云曾給自己的母?!贾輲煼洞髮W捐過1億人民幣,為什么沒有同樣的轟動效應呢?新聞上講“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就是新聞”,華人華僑回報母校再正常不過,因此,媒體對華人華僑給中國大學捐款的報道并不多。很多新聞甚至只有短短兩三行。而捐款給美國大學,尤其不是自己母校的美國大學,卻極易遭受崇洋媚外的指責,有長篇累牘的報道,甚至引發(fā)全民熱議??梢哉f,正是因為華人華僑給中國大學捐款缺乏新聞性,才使得媒體只關注給美國大學的捐款。而媒體的這種報道方式,又讓大家形成了華人華僑更喜歡給美國大學捐款的印象。之后,會不會有更多的企業(yè)家、富豪為博眼球、博話題而給美國大學巨額捐贈呢?不得而知。中國高校企業(yè)化?中國的教育固然有很多問題,但不能抱著國外的一切都是好的,中國的一切都是差的,甚至連問題都沒有搞清楚就盲目攻擊,難免讓人對其有鍵盤俠的觀感。以高校企業(yè)化為例,很多美國頂級的大學正是企業(yè)化管理的能手。眾所周知,美國頂尖大學中,私立大學占絕大多數,很多耳熟能詳的大學,例如:哈佛、斯坦福等。甚至有說法是,美國排名前20的大學都是私立大學。雖然不一定完全準確,但是也反映出了美國高等教育中,私立大學的重要性。公立大學的資金來源于國家稅收或是州政府的補貼。那么私立大學的資金來源呢?捐贈。數據統(tǒng)計,私立大學的收入中,捐贈占比30%以上。在大學排名中,私立大學的籌款能力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考察項目。私立大學有健全良好的資金籌集和投資運作機制,哈佛大學就設有“哈佛管理公司”,用于管理哈佛大學收到的捐款。據哈佛大學的通報介紹,這家公司擁有非常出色的投資能力,截止到2013年6月,這家公司的平均收益達到了13%.美國大學中,校董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實行公司化管理,主要通過籌措資金、批準學校預算及物色任命校長等途徑為學校的發(fā)展“掌舵”。公司化管理的好處在于能更專業(yè)地“斂錢”、更透明地“花錢”。每年校董會上,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學校的財務狀況,而不是學術研究情況。在私立大學中,校長比起學術能力、決策能力,籌款能力才是校董會看中的。像哈佛,擁有北美最古老的校董會,也是美洲現存最早的公司。與此相比,中國高校在90年代以來,雖說開始了企業(yè)化運作。但是,主要以設立下屬院校、開設社會課程和發(fā)展學校下屬企業(yè)為主。查看《北京大學2015年部門決算》可以發(fā)現,北京大學收入仍然以財政撥款為主,事業(yè)收入也主要是高等教育的學費收入。經營收入和附屬單位占比非常低。中國高校的捐款存在使用不透明、去處不告知等諸多問題。這不僅僅是高校捐款問題,中國的慈善捐款都存在這樣的問題。賬面不公開透明,機構冗余問題嚴重。行政機構介紹捐款前不公開,遮遮掩掩,接受捐款后,又說不清錢款去向。另外,企業(yè)捐贈后,想取得相關捐款權益,如命名權也非常艱難。例如,真維斯集團與清華大學達成捐款意向后,原本計劃將清華第四教學樓更名為“真維斯樓”,后因師生反對和社會爭議而作罷。再加上政府也沒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對高校進行捐贈。在美國,企業(yè)可以通過捐款給美國高校免除稅收,得到政策優(yōu)惠、宣傳聲譽等得到名利雙收的機會。然而在中國,不僅受益不多,還可能背負罵名。而其他如降分錄取等潛規(guī)則,則是被明令禁止的。這不僅導致了權利尋租,并且讓更多的潛在捐款人,將目光轉向了美國大學。可以說,美國大學在籌款能力、款項管理能力,捐款公開程度都比中國等高校要強很多。這些都值得中國高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