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智大學的大學院募集要項需要到校內(nèi)的小賣部購買,同樣也需要仔細閱讀,首先確認自己的報考資格。
而過去的考試題目則保存在學生部,允許自由復印。相對而言,上智大學的考試題目類型比較簡單,雖然也是考兩門外語和專業(yè)課,但外語分為第一外國語和第二外國語,也就是說一外的題相對水平較高,二外的內(nèi)容較為簡單。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水平做選擇英語做一外,日語做二外,或者德語、法語甚至俄語什么的。只要是你覺得用它寫的文章你能夠讀懂并且翻譯成日語不成問題,那就一切OK。不過既然是來了日本,大多數(shù)留學生還是會選擇日語一外,英語二外。這樣的話,事情就更簡單了。日語考試通常只有一個題,想到什么就可以寫什么。你可以盡情發(fā)揮想象力,洋洋灑灑,揮毫潑墨,只是注意別一發(fā)而不可收拾,時間到了還沒寫完可就得不償失了。英語考試呢,也只是一段文章的翻譯而已,或長或短,有時只要求寫出它的大意來。即使你壓根不知道每句話的具體意思,但只要你認識其中的幾個關(guān)鍵單詞,在加上平時的知識積累,想要“編” 一篇答案出來并不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至于專業(yè)題目,最初看到它時,你可能會大吃一驚。因為看起來實在是太個性了,A4大小的一張試卷上只印了簡簡單單幾行字,要求你就一兩個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樣的題目給答題者以很大的自由空間,允許自由發(fā)揮,但同時也有一定的危險性:思想松懈了,就容易把握不了方向,回答得漫無邊際,想收也收不回來。而且個人對題目的理解不同,回答方式也會五花八門,如果對題目理解得不夠透徹,往往會離題萬里,不知所云。同時,上智的題目要求考生有相對廣博的知識,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要博古通今,不僅要掌握現(xiàn)代的最新動態(tài),也要了解歷史狀況。不過,先別泄氣,這樣的題目占的分值不大,即使不知道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事先如果能夠找到自己所希望報考學科里的在校生打聽打聽以往出題的“源泉”或者傾向什么的,那就會更有把握。即使掌握不了出題的規(guī)律,也能夠大概了解出題的大致范圍。如果還能有機會去學部聽一聽老師們講課的內(nèi)容,那就會更有把握,老師們總會在講課時自然而然地透露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這樣,費不了多大功夫,大部分的疑惑就會迎刃而解。你對自己能夠考取的信心也就增強了幾分:這次我可是有備而來。上智所要求的書面材料并不復雜,但是手邊只有大學畢業(yè)證的留學生要先做一件準備工作。因為日本的大學要求有大學畢業(yè)證明書以及學位證明書。而中國大部分的學校都是把大學畢業(yè)證和學位證當作是一次性頒發(fā)的證明書,以后概不負責。這樣就需要將畢業(yè)證原件帶到學生部“驗明正身”,然后才可能被“批準放行”。正式考試的那一天終于到了。雖然題目看起來簡單,但要求回答的量可是一點也不會少。十幾個字的問題,你的回答就得照著千字以上去了。因此合理安排好考試的時間相當重要。根據(jù)考試的分值來進行選擇回答不失明智。小題如果可以做到不多加思索就可以下筆,那就不妨為自己爭取一些分數(shù),盡量不要在那里多浪費時間。大題的回答上多下一些功夫,重要的是要仔細審題。搞清楚問題問的是什么內(nèi)容,自己準備從哪些方面回答,然后照著自己頭腦中的提綱逐條展開論述,才會顯得不失條理。關(guān)鍵是把所想的要點答全,否則即使就其中的一個方面寫下了“長篇巨論”,也不過是舍帥保車,得不償失。苦戰(zhàn)兩個小時,你就可以回家靜候佳音,準備參加面試了。與筆試時的爭分奪秒不同,面試時的心情是安靜從容的。老師們就像和你聊家常似的,聽你談談你感興趣的方面,將來的打算或者人生設計什么的,大可輕松應對。向老師們展示一下敏捷的思維與得體的談吐,短短的面試就在這樣的輕松友好的氣氛當中結(jié)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