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有網站啊
西安交通大學都有哪些專業(yè),在線求解答
交大有網站啊
根據(jù)2018最新的的本科生招生名錄,西安交通大學共有85個專業(yè),23個學院。
具體的明細可以查看:西安交通大學2018年招生專業(yè)目錄(全國版)
擴展資料:
西安交通大學(Xi’an Jiaotong University)簡稱“西安交大”,位于古都西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yè)局與教育部共建,入選國家“七五”、“八五”首批重點建設高校、“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七所高校、“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九所高校、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中國九校聯(lián)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lián)誼會、中俄交通大學聯(lián)盟成員,“珠峰計劃”首批11所名校之一。
西安交通大學為中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肇始于1896年創(chuàng)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學,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1956年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內遷西安,為交通大學西安部分,1959年定名西安交通大學。
截至2018年7月,學校興慶、雁塔、曲江三個校區(qū)占地約3000畝,中國西部科技創(chuàng)新港占地5000畝,有27個學院、9個本科生書院,82個本科專業(yè);31個一級學科、15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45個一級學科、24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2個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點,2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列全國第七。
參考資料來源:西安交通大學-百度百科
西安交通大學專業(yè)名單:
“雙一流”建設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力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生物醫(y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二級國家重點學科:產業(yè)經濟學、計算數(shù)學、生理學、固體力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核能科學與工程、法醫(yī)學、外科學(泌尿外)。
西安交通大學是我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前身是1896年創(chuàng)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學,1956年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內遷西安,為交通大學西安部分,1959年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并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2017年,在國家公布的“雙一流”建設名單中,入選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8個學科入選一流建設學科。
理學院理學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30年的交通大學科學學院,1946年更名為理學院,1994年西安交通大學恢復學院建制重新成立理學院。學院由數(shù)學、物理、化學三個學科組成,設有信息與計算科學,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應用物理、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材料物理、應用化學等6個本科專業(yè);計算數(shù)學、應用數(shù)學、基礎數(shù)學、概率與統(tǒng)計、運籌學與控制論、原子與分子物理、理論物理、光學、凝聚態(tài)物理、材料物理等10個碩士博士點,以及應用化學、分析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等3個碩士點;數(shù)學學科和物理學科具有一級博士學位授予權,數(shù)學學科設有博士后流動站,“計算數(shù)學”是國家重點學科,“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和“信息與計算科學”是陜西省名牌本科專業(yè)。另外,學院設有基礎數(shù)學、信息與系統(tǒng)科學、科學計算、應用數(shù)學、現(xiàn)代物理、應用物理、凝聚態(tài)物理、化學物理、分析科學等9個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基礎科學研究中心,功能材料質介觀物理省重點實驗室,數(shù)學、物理、化學三大教學實驗中心,以及全國重要的高層次理科人才培育基地:國家工科數(shù)學教學基地、國家工科物理教學基地、國家物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學院本著基礎課教學一流、基礎科學研究一流的發(fā)展目標,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各方面一直走在全國高校前列。教學方面,學院已形成以***教學名師為核心的強大師資隊伍,近五年共獲得***和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和優(yōu)秀教材獎16項,出版***“十五”教材以及新世紀研究生、本科生系列教材48部,確保了基礎西安交通大學課教學在全國高校中的領先地位。目前,學院是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4個分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及委員單位,是多項***教改項目的牽頭單位,是國家工科數(shù)學教學基地、國家工科物理教學基地的建設單位??蒲蟹矫?,學院依托西安交通大學基礎科學研究中心、陳省身先生倡導成立的應用數(shù)學研究中心、功能材料質介觀物理省級重點實驗室以及西安交通大學強大的工程技術與管理科學,在力爭理科基礎研究水平一流的同時,大力開展高新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近五年來,持續(xù)獲得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973”、“863”計劃,以及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的資助;發(fā)表學術論文1700余篇,其中SCI檢索論文700余篇;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0余項?,F(xiàn)有教職工246人,其中教授51人(含博士生導師30人),博士后流動人員9人,中青年教師大都具有境外學習或工作的經歷?,F(xiàn)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講座教授2人,教育部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5人。學院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德國等國家的許多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和學術交流關系。每年都有國際知名學者來訪和進行實質性科研合作,有許多教授應邀擔任國際期刊的編委、國際學術會議的**和組委會主要成員。近五年來成功舉辦10多次國際學術會議。近年來理學院本科畢業(yè)生就業(yè)情況良好,主要去向為政府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國防重點科研單位、電信與信息類研發(fā)公司、以及金融、證券、保險等公司。近五年來,除考取研究生外(平均考取率為55%),均就業(yè)率達99.5%。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的前身為機械工程系及機械學系,機械工程系,創(chuàng)建于1913年,1956年隨校遷至西安;機械學系成立于1985年,兩系在1994年6月合并成立了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是交通大學歷史最悠久,實力最雄厚的學院之一,她聚集了眾多機械工程領域中的知名專家及教授,在國內外具有很高的聲譽。機械工程學院培養(yǎng)的學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學生就業(yè)率一直名列前茅,現(xiàn)已成為國家培養(yǎng)機械工程學科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多年來,為祖國的機械工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是我院最有成就的校友之一。機械學院的主要任務是:為國家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機械工程領域高級科學技術人才;面向機械工程領域開展高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fā),促進我國機械工業(yè)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機械學院現(xiàn)有教職工218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54人(包括博士生導師32人),副教授63人,高級工程師17人,在校本科生近1200人,全日制博、碩士研究生1000余人,在職攻讀專業(yè)學位碩士研究生近400人。機械工程學院有機械工程(2007年學科評估第3)、儀器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點和7個碩士點),覆蓋了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及儀器、設計藝術學等7個專業(yè),并設有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院有三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分別為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重點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重點學科、機械電子工程重點學科。本科專業(yè)按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工業(yè)設計三個專業(yè)招生。機械工程學院有3個專業(yè)系,16個科研研究所和中心,有1個機械設計教學實驗中心,有隸屬學校的工程訓練中心。通過“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設,機械工程學院在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均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近5年來,在教學和科研中獲得***獎勵11項、省部級二等獎以上成果20項,承擔了國家973、863、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預研等重點、重大項目100余項,企業(yè)合作項目約600項,學院已經形成了創(chuàng)新務實的教學與科研體系。電氣工程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其前身創(chuàng)建于1908年,是我國高校電工學科創(chuàng)建最早、電工二級學科設置最齊全的學院和師資力量雄厚、實驗設備先進的電氣工程學院之一。學院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一貫保持“重視基礎,要求嚴格,注重實踐”的傳統(tǒng)學風和嚴謹?shù)闹螌W精神,在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方面處于國內高校同類學科領先地位。先后培養(yǎng)出許多全國乃至世界的杰出人物和著名的專家學者,歷屆畢業(yè)生中有28位成為我國兩院院士。 電氣工程學院下設4個系:電機電器及其控制工程系、工業(yè)自動化系、電力工程系、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系,1個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電機與電器、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并有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科基礎課程電工電子教學基地、陜西省智能電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電氣技術創(chuàng)新實驗室。學院是中國電源學會理事長、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所在單位。學院按電氣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四個學科培養(yǎng)研究生和授予博士、碩士學位。199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電氣工程學科首批按一級學科培養(yǎng)和授予博士學位,并建有電氣工程博士后流動站。 電氣工程學院長期以來擁有一大批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望的教授,現(xiàn)有教職工190人,其西安交通大學中院士1人、教授42人(其中“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教學名師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2人、“騰飛人才計劃”特聘教授3人、陜西省教學名師2人、博士生導師29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73人,另有雙聘院士3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605名,各類研究生1511名。學院在教學方面成績顯著,近年來獲***教學成果獎6項、***優(yōu)秀教材4部、國家精品課程4門、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論文2篇。陜西省教學成果獎24項、省部級優(yōu)秀教材11部。近三年編寫出版各類教材24部,目前正在編寫的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18本。 近三年學院承擔***科研項目54項、國家電網公司和國家南方電網公司有關特高壓輸電項目15項。制定了國家電網公司750kV系統(tǒng)用主設備技術規(guī)范Q/GDW103-2003至Q/GDW108-2003等6項標準,為世界第一套高海拔750kV輸變電主設備技術規(guī)范;制定了國家電網公司1000kV交流特高壓輸變電設備試驗規(guī)范,為國際首創(chuàng)。近三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獎13項。授權發(fā)明專利31項。在國內核心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1070篇,發(fā)表SCI收錄論文150篇、EI收錄論文400篇。近三年在電工學科領域已主辦的國際學術會議共2次,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學院已與美國、日本、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瑞典、荷蘭、波蘭、韓國、新加坡等14個國家近60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科技協(xié)作關系,在國際上已有較高的學術地位。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的前身為交通大學創(chuàng)建于1921年的機械工程科動力組,1952年全國大規(guī)模院系調整時,脫身機械工程系成立動力機械系,1956年隨學校主體遷往西安,是當時交通大學整體西遷的系之一。1975年與工程物理系部分專業(yè)合并后,調整為動力機械一系和動力機械二系;1983年4月,動力機械一系和動力機械二系分別更名為能源與動力工程系及動力機械工程系。199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學院系調整,上述兩系正式合并成立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2004年為了適應國家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建設特色學院,原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的主體并入學院成為今天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學院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匯聚了一大批在國內外能源與動力工程、工程熱物理、核能科學與工程、環(huán)境工程、化學工程、化工機械等學科領域享有盛譽的教授、專家和學者。學術氣氛濃厚,形成了一支知識與年齡結構合理、奮發(fā)上進的穩(wěn)定的教學科研隊伍。學院擁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核科學與技術等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擁有包括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溫工程、化工過程機械、核科學與工程、核技術與應用、化學工程等在內的9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以及2003年增設的能源環(huán)境工程、后續(xù)能源與能源新技術、航空動力與空間環(huán)境工程3個博士備案點,其中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熱能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溫工程、工程熱物理、核能科學與工程6個二級學科為全國重點學科,熱能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兩個二級學科是我國最早批準的首批全國重點學科。此外還設有航空宇航推進理論及工程碩士點。學院設有能源動力系統(tǒng)及自動化、核工程與核技術、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和環(huán)境工程5個本科專業(yè),其中“能源動力系統(tǒng)及自動化”和“核工程與核技術”兩個專業(yè)為陜西省名牌專業(yè)。學院下設熱能工程系、制冷及低溫工程系、流體機械及工程系、動力機械及工程系、化工過程機械系、核科學與技術系、化學工程系、環(huán)境工程系等8個系和熱與流體中心、教學實驗中心。特別是還擁有依托交通大學、掛靠在本學院的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流體機械及壓縮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流體機械國家專業(yè)實驗室等3個***研究機構,具有一支強大的科學研究隊伍,為開展基礎性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fā)提供了優(yōu)良的硬件設施和人文環(huán)境,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發(fā)明與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教學和科研成果獎170余項。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前身是1908年在交通大學創(chuàng)建的電機專科,1957年交通大西安交通大學學西遷后重建無線電工程系,70年代以后隨著學科的發(fā)展分成電子工程系、信息與控制工程系以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1994年又重新合并正式成立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歷經近百年滄桑,學科有很大發(fā)展,現(xiàn)有的學科幾乎涵蓋整個電子信息領域的所有新興學科,肩負著為國家培養(yǎng)該領域高層次人才、進行科學研究的雙重任務。學院現(xiàn)設有五個系(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微電子學系、信息與通信工程系、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對應四個完整的一級學科)和一個面向全校服務的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作為系的下屬單位,學院還擁有二十多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四個一級學科均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且均設有博士后流動站。學院現(xiàn)有教職工340余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63人、副教授78人,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32人。另外,其中一位教授被評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兩名教授被選為國際電氣工程師協(xié)會會士(IEEEFellow),有一名***教學名師,三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8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在科研教學基地方面,學院現(xiàn)有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兩個國家專項實驗室,三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個陜西省重點實驗室,以及一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yǎng)基地。設備、資料和網絡等教學、科研條件均已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學院現(xiàn)有在校學生5200余人,其中博士生640余人、碩士生1400余人、本科生3200余人。學院還面向社會招收獲得學士學位的在職人員攻讀工程碩士學位。學院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的目標是為國家輸送大批全面發(fā)展的、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專業(yè)技術人才和具有成為科研組織管理能力的綜合性人才,為我校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其它院系西安交通大學軟件學院,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西安交通大學人居環(huán)境與建筑工程學院,西安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西安交通大學航天航空學院,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西安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西安交通大學的法學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