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容易認識到優(yōu)秀的人一個人優(yōu)秀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身邊的人決定的。而進入名校則可以讓你置身于優(yōu)秀人群之間,從而極大地提升自己。你的同學是都是年輕人中的佼佼者,他們有[關鍵詞屏蔽]、有活力、有創(chuàng)意、愛挑戰(zhàn),可以讓你在一個充分競爭的環(huán)境里迅速成長;你的老師是這個國家甚至這個世界上最精英的學術人才,他們有學識、有智慧、有遠見、愛思考,能夠在你的成長階段帶給你足夠多的啟發(fā)和指導。我自己的成長很大程度上是由周圍優(yōu)秀的人推動的,他們的存在始終會給我一種強大的壓力,對他們的感覺剛開始可以總結為“羨慕、嫉妒、恨”,之后就轉變成“知恥而后勇”,如果沒有這些壓力,沒有他們的存在,自己極有可能已經(jīng)被惰性拉入了無底深淵。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品格取法于上,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為下。一個人的大學階段往往是塑造其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階段,確定什么樣的參照系對于其良好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名校里接觸大師的機會多,真正的大師都是人格高尚、做人謙卑、行事嚴謹之人,與大師共處時間長了,耳濡目染,身上自然也會有些大師氣質(zhì),這種品格的塑造一旦成形,將會使學生受益終生。此外,過于相信權威,就會喪失自己的判斷力。而在名校里浸泡的時間長了,見得權威多了,聽過的批判權威的聲音多了,就自然不會那么容易產(chǎn)生“權威迷信綜合癥”,從而使自己建立起獨立思考和批判思考的能力。更容易受到社會的尊重。從古至今人們對于知識和人才的尊重從來沒有減少過,名校學生因為被貼上了知識和人才的標簽,所以受到大眾的尊重就不足為奇了。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能否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是核心動力之一。受到別人尊重的人更容易具備自信和樂觀的心態(tài),做事也會更有積極性。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本科在哈佛大學讀本科時,以哈佛大學的名義向世界各國的政要發(fā)信,邀請他們參加由他組織的一個國際會議。發(fā)了以后,居然有十八個國家的政府首腦或政要回信表示愿意參加。基辛格在學校里的時候至少組織過三次這樣的會議,本科畢業(yè)之前已經(jīng)被好幾個較小的國家聘為總統(tǒng)國際關系顧問?;粮衲軌蜃龀蛇@些事情,除了與其卓越的組織管理能力相關外,最核心的恐怕還是哈佛大學的國際聲望,別人尊重哈佛大學自然會愛屋及烏地對其學生表示敬意。更多的深造機會。對于在讀本科生而言,名校學生身份更容易讓你進一步深造方面占據(jù)優(yōu)勢。哈佛大學、MIT的研究生中大約50%在是在本校讀的本科,而另外50%中有許多都是在別的名校讀過的本科。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本科生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都可以獲得保送讀研究生的機會。在這個倡導終身學習、國際化學習的時代,任何人都有可能在工作的過程中產(chǎn)生進一步求學的需求,而在這個時候,你的名校學生身份依然會對你進一步提升自我產(chǎn)生積極影響。更多的就業(yè)機會。不可否認,大多數(shù)用人單位都是有名校情結的,每年早早地就在名校校園里頻頻召開宣講會,甚至有些政府部門、企業(yè)只定點在某幾所學校里招聘,這一點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都很普遍。有些學生會覺得不公平,因為在一般的學校里也會有很多優(yōu)秀的學生,但是對于用人單位來說,效率就是生命,在名校里招到優(yōu)秀人才的概率要遠比在普通院校中大很多。另外,名校的學位證也相當于一張極有信服力的名片,在工作之后升職、重新選擇就業(yè)機會的過程中都會給你增加許多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