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
哈佛大學每年都有裸奔節(jié)是真的么,麻煩給回復
真的
哈佛校園內(nèi)的裸奔可謂名氣大矣。隨便上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查,總會有成千上萬條相關(guān)信息自己彈出。不過,仔細看看其中的內(nèi)容,卻發(fā)現(xiàn)其中大多只是未觀其實的道聽途說而已。其實哈佛的裸奔在英文中并不是裸奔的意思,而是叫做Primal Screaming (原始的尖叫),非常形象地描述出活動的本質(zhì)——每個學期期末考試開始的前一天,在半夜12點整,參加裸奔的本科生將聚集在哈佛小院中尖叫著裸奔三圈,以此來迎接第二天的期末考試階段。這樣做的理由是,如果你連裸奔都不怕,期末考試又算什么呢?
哈佛大學的本科生(主要是一年級)在期末大考前,會在著名的哈佛園里舉行傳統(tǒng)的半夜集體裸奔活動——尖叫著跑兩大圈,以放松那已極度緊張的大腦神經(jīng)。 在美國的名牌大學讀書,壓力很大,哈佛中國學生學者聯(lián)合會**小郭告訴我,哈佛百分之七八十的學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他在任的這兩年里,每年都去醫(yī)院看望因?qū)W習壓力過大而精神失常的中國同學。裸奔真能減壓?一個學生如果連裸奔都不怕,期末考試又算得了什么?裸奔的傳統(tǒng)因此得以保留下來,并成為哈佛大學的一大趣聞。
哈佛校園內(nèi)的裸奔可謂名氣大矣。隨便上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查,總會有成千上萬條相關(guān)信息自己彈出。不過,仔細看看其中的內(nèi)容,卻發(fā)現(xiàn)其中大多只是未觀其實的道聽途說而已。其實哈佛的裸奔在英文中并不是裸奔的意思,而是叫做Primal Screaming (原始的尖叫),非常形象地描述出活動的本質(zhì)——每個學期期末考試開始的前一天,在半夜12點整,參加裸奔的本科生將聚集在哈佛小院中尖叫著裸奔三圈,以此來迎接第二天的期末考試階段。這樣做的理由是,如果你連裸奔都不怕,期末考試又算什么呢?哈佛裸奔活動起始的確切時間我沒有查到,有人懷疑這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一系列校園學生運動的遺跡,因為崇尚自由、反抗傳統(tǒng)與挑戰(zhàn)權(quán)威是那個年代校園文化的主流,裸奔正是那一時期在北美各校蔚然成風,并逐漸發(fā)展成一種文化符號,與自由、反叛等相聯(lián)系。作為北美第一名校的哈佛在這方面當然也不能落后。只是三十年前的激情演進到今天,早已褪去了當年的革命色彩,蛻變成哈佛學生面臨大考前的一種心理宣泄。12月底的波士頓半夜氣溫可以低達零下20~30度。我和商學院的同學們裹著厚厚的羽絨服,在晚上11∶30坐上校車前往“裸奔大本營”——哈佛小院。校車上滿滿的學生,大多是手里拿著酒瓶、光腳穿著旅游鞋、羽絨服直接裹在睡袍外面的“參與者”,他們熱鬧地開著玩笑,旁若無人地在平時絕對不允許如此放肆的校車上互相打趣,反倒讓旁邊穿著整齊、表情似喜非喜的“參觀者”看上去有些不自然。午夜的哈佛小院燈火通明,熱鬧非凡。穿著樂隊制服的吹號手和鼓手們在哈佛銅像(平日旅游者必拍的景點)下表情夸張地演奏著進行曲,而身披鮮艷斗篷的年輕總指揮(也是學生)站在銅像近兩人高的底座上,從高處非常職業(yè)地、賣力指揮著樂隊,銅像周圍的觀眾和“選手”們則為猛然驚見他斗篷底下的“真空”健美身材而尖叫、吹口哨。據(jù)說在這個著名的裸奔狂歡節(jié)歷史上,學生們曾經(jīng)設(shè)計出各種各樣的有趣場面,比如模仿電影中的經(jīng)典鏡頭,一絲不掛的學生們聚集在哈佛小院中開會、游行,振臂高呼:“面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保?6cg)另外一次夏季期末考試前夕的裸奔節(jié)上,整個哈佛小院都放上了巨大的充氣游泳池,搭上帳篷,模擬成海邊沙灘的場景,而集體裸露的學生們則悠然趴在草地和池中進行“月光浴”。 以至于當后來巴黎的市長將塞納河邊的馬路打造成“沙灘”賣點時,許多哈佛學生都嘲笑說是抄襲了自己的創(chuàng)意。而今晚,在午夜的雪地里,突然一聲哨響,幾百人組成的“裸”著的人群就尖叫著沖了出去。有的學生將自己化妝成星球大戰(zhàn)里的黑武士,戴著黑色頭盔,一邊走一邊模仿著發(fā)出很重的呼哧聲,但是跑到最后一圈時,他還是很遵守規(guī)則地將頭盔摘去,以真面目示眾;還有的女生在臉上涂上濃重的色彩,頭上插著羽毛,在一片白花花的肉體中倒顯得奪目。一個男生頭上罩著一個購物袋,正頗有尊嚴、不慌不忙地在隊伍中踱步時,卻被另外一個學生突然撕去了紙做的購物袋,原形畢露之下,立刻慌不擇路地奔跑起來。實際上,“裸奔”組織對參與者的臉部和身體有著嚴格限制,不允許使用任何將自己遮蓋得讓人認不出來的“技術(shù)”。在歷時20分鐘的裸奔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看上去都是既慌慌張張又情緒激動。不過也有一群真正以自己身材為傲的女生和男生,將零下20度的黑夜視為自己的T形臺,姿態(tài)優(yōu)美地在觀眾的閃光燈中徐徐走過,和人群中神情緊張、身體僵硬、表情痛苦萬分的亞裔裸奔者形成鮮明對比。而身為同樣帶著亞裔保守文化色彩和束縛的我們,心底里真的對這些黃皮膚黑眼睛的同類充滿了敬佩和同情。看完“原始的尖叫”,帶著寒冷的新鮮感和興奮,似乎感覺考試的壓力確實減輕了不少。在穿過冰面白晃晃的查爾斯河走回商學院宿舍時,我們還在熱烈討論、回味著這個特殊的狂歡節(jié),不過也許每個人的心里都明白,這只是大學本科生的狂歡,而對于以“養(yǎng)尊處優(yōu)”聞名于哈佛學區(qū)的商學院學子們來說,唯一緩解壓力的方式可能是對考試結(jié)束后假期的憧憬,比如飛到溫暖明媚的西部或南部去享受真正的陽光和海灘,而不是在這冰天雪地中的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