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的社會實踐活動。
歐洲大學教育和北美大學教育的區(qū)別求高手給解答
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的社會實踐活動。
區(qū)別簡單來說:其實都是學分制但是:美國教育是四年制,歐洲教育是三年制。歐洲曾經(jīng)教育體系很混亂,后來有了博洛尼亞進程(Bologna Process),高等教育改為3-2-N制度(就是英國那樣),就再也不會出現(xiàn)各國學歷無法對等的事情啦~美國本科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為主,歐洲專業(yè)教育為主。通常來講,美國通識教育課程(就是學點人文學點社科再學點理科,各學校要求有差異原則差不多是這樣)占畢業(yè)所需學分的三分之一,專業(yè)課學分占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一是自由選修課(當然也可以用來再選個專業(yè)什么的);雖然也有特例比如工程專業(yè)學分要求就特別特別多,甚至建筑學學士是五年制項目。此外,美國大學通常要求大二前定專業(yè)就好了,換專業(yè)自然也非常靈活。歐洲大學入學時確定專業(yè),且之后沒有自由選修課;雖然有的學校可以選擇一個輔修,但是也不能想美國那樣可以在大學里生物、歷史、音樂、舞蹈都學一圈。若如果對當前念的專業(yè)厭煩了想換一個,當然也是可以換的,就是要大學從頭再念啦(但我個人感覺也不是說換就能換的,得看高中的時候?qū)W了什么和學的怎么樣)。也因為這點區(qū)別,美國大學基本都是學科設置齊全的綜合性大學,而歐洲大學都各有各的偏科。美國大學階段重視學習,歐洲職業(yè)教育比較明顯。美國平常作業(yè)成績、小測驗、期中期末考試成績都算到總分里,而且期末考試占總分比例不到50%,而得C至少要70%,所以平常不學習肯定是要掛的QAQ而歐洲一般“一考定終身”,這還有幾種可能,比如一年兩學期:一學期一考‘;一學年一考;畢業(yè)的時候考三年的QAQ對于這種學制,歐洲學渣考掛了可以補考,而美國學渣只能默默地重修。美國重視學習的另外一點是,美國通常得A要求90%分以上,而歐洲一般75%就好了;雖然有人說歐洲題難,但難度這事真說不好;可是好像大家都承認美國GPA水分比較高。歐洲職業(yè)教育這點有文化的因素,很多公司都提供學徒項目(apprenticeship),大概就是那個公司給學生出學費生活費什么的,學生一邊上班一邊念書,畢業(yè)后可以快樂地來這個公司工作。而德國什么的,屬于教育雙軌制,有職業(yè)類大學和學術類大學,但是他們的確都發(fā)本科文憑,不像是美國兩年制社區(qū)學院發(fā)個副學士學位(Associate degree),也不好說前面那個是大專了-_,-而美國不僅沒有這些東西,而且學生大學畢業(yè)論文一般寫得也比較學術化(或者說是不接地氣),而歐洲(至少是一些國家,比如德國、法國),公司會贊助并輔導學生畢業(yè)論文,寫和業(yè)界相關的內(nèi)容;但是如果想給教授做助研(research assitant),這點美國機會各種多。其他還有一些零碎的區(qū)別:歐洲高中升學以平時成績甚至是專門的升學考試(比如法國)為判斷標準;美國大學申請要看高中成績、標準化考試成績、課外活動、申請文書、推薦信、家長是不是我校校友各種各種。歐洲大學公立為主,而且好多都是免費的;美國好學校都是民辦大學哈哈哈,這些私立大學學費目前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并且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中,甚至公立大學學費一般也每年幾千到一萬多。通常英美學生都是從小一路每年都在上學,大學期間實習也都是在暑假;歐陸學生好像特別喜歡gap,所以他們一實習都半年一年的,所以畢業(yè)的時候年齡也比英美學生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