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亞那,在南美洲北部,是南美洲唯一說英語的國家,也是英聯邦成員國。
國名:圭亞那合作共和國 (The Cooperative Republic of Guyana) 國名釋義: 印第安語意為“多水之鄉(xiāng)”。圭亞那境內多河流,呈水鄉(xiāng)澤國景色,故名。別稱: 森林之國。獨立日:5月26日(1966年) 國慶日: 2月23日(1970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5:3。帶白邊的黃色三角形箭頭在旗面上劃分出兩個相等對應的綠色三角形,三角形箭頭中套有一個帶黑邊的紅色等邊三角形。綠色代表該國的農業(yè)和林業(yè)資源,白色象征河流和水力資源,黃色代表礦藏和財富,黑色象征人民勇往直前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紅色象征人民建設祖國的熱情和力量。三角形箭頭象征國家前進的步伐。 國徽: 中間的盾面上有三組圖案:上部為國花睡蓮;中間為三道藍色波紋,象征該國的埃塞奎博河、伯比斯河、德梅拉拉河三條主要河流及眾多的瀑布、激流;下部為一只雉,代表該國豐富的動物資源。盾徽上端為一頂君主式的王冠,王冠之上是一頂鑲著兩顆鉆石的印第安酋長的王冠。盾徽兩側各有一只美洲豹:左邊的豹握著一把鎬,象征開發(fā)礦藏;右邊的豹握著一根甘蔗,代表傳統農作物。下端的綬帶上用英文寫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命運”。 國歌: 《圭亞那合作共和國國歌》(Dear Land of Guyana, of Rivers and Plains)。國家格言: One People, One Nation, One Destiny國花: 睡蓮自然地理: 21.4萬多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東北部。東鄰蘇里南,南臨巴西,西鄰委內瑞拉,北鄰大西洋。圭亞那與蘇里南和委內瑞拉有國界爭議。面積: 國土面積:214,970平方公里 水域率:8.4%人口: 78萬(2006年)。印度人后裔占48%,黑人占33%,混血種人、印第安人、華人、白人等占18%。英語為官方語言。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人口密度:3.2/km2。民族: 印度人占總人口的51%,黑人占30%,其余為混血種人,印第安人、白人和華人等。宗教: 居民中50%信奉基督教新教,33%信奉印度教,還有伊斯蘭教、圣公會和天主教等。首都: 喬治敦 (Georgetown) 最大城市: 喬治敦 (Georgetown) 時區(qū): UTC -4 國際域名縮寫 .gy 國際電話區(qū)號 592 貨幣: 圭亞那元 語言: 英語為官方語言。簡史: 公元9世紀起印第安人在此定居。15世紀末起,西、荷、法、英等國在此反復爭奪。17世紀荷蘭人占領圭亞那。181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831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并取名英屬圭亞那。1834年英國被迫宣布廢除奴隸制。1953年取得內部自治地位。1961年英同意圭成立自治政府。1966年5月26日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改稱“圭亞那”。1970年2月23日成立圭亞那合作共和國,成為英聯邦加勒比地區(qū)的第一個共和國。 2006年8月31日,圭亞那選舉委員會宣布,總統巴拉特·賈格德奧在8月28日的大選中以54.6%的得票率獲得連任。賈格德奧所在的人民進步黨贏得國民議會65個席位中的36個,人民全國大會黨獲得了22個議會席位。【歷史年表】 〖900AD〗之前始有美洲印地安人居?。?〖1200〗Caribs,Arawaks,Warrows人到此; 〖1498〗哥倫布在此第一次發(fā)現美洲沿岸; 〖1595〗Walter Raleigh在書籍中曾有過“富饒圭亞那”的記述; 〖17世紀〗法國人、英國人、荷蘭人相繼進入,始建法屬、英屬、荷屬三個圭亞那(國家),荷蘭人占據今圭亞那領域; 〖1621〗荷蘭西印度公司到達埃斯奎博河流域; 〖1640〗非洲黑奴移民于此; 〖1666〗英荷戰(zhàn)爭; 〖1781〗英國人擴大英屬圭亞那疆域,至1814年擴張至今埃塞奎博河、德瑪拉拉河、巴比斯河流域; 〖1812〗原Stabroek 被更名為Georgetown; 〖1831〗形成今圭亞那、蘇里南和法屬圭亞那的疆界劃分; 〖1835〗葡萄牙勞工至此; 〖1838〗印度勞工至此; 〖1853〗中國勞工至此; 〖1966〗5月26日獨立; 〖1970〗2月23日實現共和。政治: 根據1980年頒布的憲法,總統為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總司令,擁有最高行政權。總統由選舉產生,負責任命副總統、總理和各部部長,有權否決議會通過的立法議案和解散議會。一院制國民議會為立法機構。內閣是政府執(zhí)行機構,總理是政府首腦。 政體: 圭亞那共和國。實行共和:1970年2月23日成為圭亞那合作共和國;首任共和國總統Arther Chung(華裔),總理Linden Forbes Sampson Burnham。 議會: 一院制,由總統和國民議會組成,每屆5年。 內閣: 由總統、總理和各部部長組成,向議會負責。由總統任命議員或非議員擔任,非議員部長最多為4名。 選舉: 議會席位按各黨得票比率分配,當選議員由各黨指定。國民議會議員65人,40席全國直選,25席由10個行政區(qū)分配選舉。 政黨: 人民進步黨(PPP),執(zhí)政黨;人民全國大會黨(PNC),最大的在野黨。 國家領導人: 國家元首: 總統: [巴拉特·賈格德奧]Bharrat Jagdeo,1999年8月繼任,2001年3月當選連任; 1964.1.23出生,少年聰明好學;17歲加入人進黨(PPP),1983入莫斯科盧蒙巴大學專攻經濟,獲碩士學位;1990學成回國,在國家計劃秘書處工作;1992任財政部長特別顧問,1995出任財長;1997大選中被推舉為副總統候選人,1998.8繼任總統,年35歲;2001.3大選連任總統。1993起始任人進黨中央執(zhí)委。政府首腦: 總理: Samuel Hinds,1992年10月就任,1997年12月、2001年3月連任。1943.12.27出生,留學美國,化學工程學士;1977-1992圭采礦公司研發(fā)負責人;1992.10任總理;1997、2001兩次大選連任總理;圭中友協名譽會長。平樸厚重。 對外貿易國際合作部長:Clement Rohee,1950.3.16出生,中學畢業(yè)后被選送蘇聯莫斯科社會科學學院留學。1979始任人進黨中央執(zhí)委、國際書記;1990-1992曾任該黨執(zhí)行書記;1992-2001曾任圭外交部長。通曉英、西、俄、捷語,經常為報刊撰寫文章。外交: 奉行獨立自主的不結盟政策,反帝、反殖、反對種族主義,支持民族解放運動。主張建立和平、平等的國際關系。重視與各國發(fā)展友好合作關系。堅持獨立自主外交政策,支持參與不結盟運動,重視美、歐、印、中、俄、日等國家友好合作關系和周邊國家關系,重視對外關系中的經濟因素,倡導建立“全球人類新秩序”與中國關系: 1972年6月27日,圭亞那同中國建交,為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英語加勒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