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歷來重視教育,在教育方面舍得投入。
那么,低齡留學到底好不好呢?張先生的兒子在美國讀高中,他說:“孩子獨自出國學習,可以鍛煉他的獨立性,讓他獨自面對一些社會問題,并學會妥善處理。我能感覺到他出國后在迅速成長,遇事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像在國內(nèi)時那樣有依賴感。這樣的經(jīng)歷有利于孩子更好地適應(yīng)社會。”小學至高中階段的學生恰逢青春期,而青春期被心理學家稱為人生的“第二個塑形期”。這是最適合學習知識的時期,也是“自我”萌芽、尋求自我價值,追求獨立,對外發(fā)展社會關(guān)系的重要時期。去留學的不是家長,而是孩子。他們的想法,不盡相同。王萌(化名)初一獨自到加拿大讀書。她說:“剛到國外的時候,我遇到困難不知道該跟誰說,跟父母說了也不會有任何的幫助。我很難過,有一種被世界拋棄的感覺。”低齡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就要遠離父母到陌生的環(huán)境生活。面對不同的教育體系,往往學習壓力很大。這個時候,父母或老師不在身邊,很容易產(chǎn)生“被拋棄”的感覺。一些孩子在寄宿家庭中也會面臨交流上的問題、文化上的沖突,這些都會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些許陰影。專家建議,如果決定讓低齡學生住在寄宿家庭,那么,在孩子出國前家長就要培養(yǎng)他(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和能力。這個建議說起來容易,但執(zhí)行起來并不容易。許多中國家長往往對孩子的學業(yè)關(guān)注較多,對其性格、習慣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關(guān)注不夠。專家建議:對于從來沒有離開過家的孩子,家長可以先送他到親戚、朋友家,或者到某個學校住宿一段時間,觀察一下孩子的反應(yīng)和表現(xiàn),也實際鍛煉一下孩子的獨立能力。如果孩子年齡過小,最好要有老師或者家長跟隨陪讀??傊?,讓低齡孩子出國讀書,有利有弊。還是要看孩子、海外學校、寄宿家庭等各方面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