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上海大學在上海是真的很普通,沒有復旦的名氣,也沒有交通大學的強大實力,但是為什么當初志愿我偏偏填了上大,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沒海的地方呆久了,向往有海的地方。
當時我的志愿填滿,有天津大學、青島大學、上海大學、汕頭大學、廣州大學,基本上從渤海到黃海到東海到南海,都是靠海的地兒。開學那天踏進校園,就感覺這學校要比其它哥們大一號,草坪數(shù)十萬平米,大門用飛樓架起,房子則七八幢連一起,且造得上大小下,所謂上大。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上海大學的幾個主要的校區(qū):寶山上大路校區(qū)。這是學校的新校區(qū),是本部,很大很大!!環(huán)境好,硬件好。大一大二的學生都在這里度過。
2、閘北延長校區(qū)。這里是大三大四的工科學生。這里條件沒有新校區(qū)好,地方也比較小,但是算是在市中心,交通很方便。
3、嘉定校區(qū)。這里只有幾個學院,條件沒有上面兩個好,地方也比較小,交通也不太方便。其中以寶山區(qū)的環(huán)境為最,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學?!?,泮池周圍的風景非常的美!校園很大,周圍有弘基廣場、沃爾瑪,交通也很方便,北門一出去就有個地鐵7號線站。上大考試嚴,沒有補考這一說,掛了就得重修。有時大四掛門課,而這門課明年開,那就得讀大五了。短學期,一年春夏秋冬四學期,每學期十周,充分鍛煉了自學能力,不少曠課的同學考前書還是新的,然后頭懸梁錐刺股一周,硬是把線性代數(shù)高等物理幾本書同時拿下。個別臨考還在熬夜的同學為避免睡過頭,有的索性就在考場復習,睜眼卷子便發(fā)了下來。學分制,一百多門課,三百一十個學分,少一分畢不了業(yè)本部有四個食堂,山明,水秀,益新,爾美。 嘉定校區(qū)有兩個食堂,一食堂是上海本地承包,味道就是上海家常菜,價格相對便宜,一葷一素大概10塊錢,二食堂是外地承包,價格貴還不好吃,就是離宿舍近一點。沒課在寢的日子,基本靠外賣營生。有時候被窩叫完,回籠覺昏睡過去,門禁上不來,誰的炸醬面啊,哎喲喂,外賣小哥在樓下嗓子都扯啞了。集體叫外賣則石頭剪刀布或抽簽下去拿,還有的據(jù)說長年綁根繩子在床頭,外賣到了錢扔下去外賣吊上來。無論刮風下雨冰雹大雪,都會在樓下給你默默送上暖飯的人,只會是外賣小哥。有陣子在寢室追《越獄》半月沒出門,外賣盒在門口堆成了山。第一個學期我去的最多的地方便是圖書館,結(jié)果這學期掛了四門,并領到一張試讀警告。我去圖書館的活動主要有兩項,一項是在四樓的微機房上網(wǎng),還有就是在二樓的期刊閱覽室看報紙。那時候主要看的就是參考消息和環(huán)球時報,偶爾也會假裝有深度看看南方周末。以至于后來上課我?guī)缀醵紱]敢缺席,來到學校之后最最最重要的問題要來了……….快遞點都在哪呢???下面就讓我給大家具體的介紹一下快遞點有四個,E樓車庫,主要是唯品會,天貓,當當,韻達,順豐等,菜鳥驛站(上大浴室對面)里面有申通,圓通,天天,國通,京東等,新世紀門口:中通,中午和下午順豐擺攤,聚豐園路郵局二樓:郵政要是學校食堂的飯吃膩了可咋整啊?沒關系,你可以去西門的弘基廣場改善下伙食,弘基的餐館一圈吃下來據(jù)說要花一年時間,靠河的則是每所大學標配的黑暗料理街。這條料理街便是上大人類密度最高的地方,密密匝匝的蛋餅燒烤炒飯炒面店以及夾縫中的三四家麻辣燙店。白色塑料桌椅和碧綠的青島啤酒遮陽棚則鋪滿了整塊沿河空地,成群結(jié)隊的外語系姑娘或是還一直跨在山地車上的機電型男無不耐心而又致志地盯著正當街烹飪的食物,口含涎水地擠滿了整條街道來上大已經(jīng)兩個年頭了,說一個最直觀的感想:自由。我身邊的師哥師姐考研的考研出國的出國,拿了名企offer的,創(chuàng)業(yè)的,進銀行的,考公務員的,當老師的……全都占了。以至于我時常覺得,我們這批人過個三五年后,壓根就沒有當年在同一個教室里念書,在同一個寢室里生活過的影子。要相信,能在上大教書的老師一定是有頂學術光環(huán)的,你的輔導員有可能是個博士生。但是……行政人員也只能呵呵了,不過這在很多學校都一樣吧。最后,我十分慶幸自己的母校能在七號線的站頭上。仿佛上大就是一個畢業(yè)了但是住在家附近的同學,上班路上碰到了依然可以打打招呼。仿佛只要自己愿意,就能沿著地鐵一直坐下去回到那個熟悉的地方,去畔池邊走走,去益新湯包館點一碗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