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圍內有很多類似的大學聯(lián)盟。
美國:Ivy League就是常春藤聯(lián)盟,你肯定知道常春藤盟校或常春藤聯(lián)盟(Ivy League)指的是由美國東北部的8所高等學府組成的體育賽事聯(lián)盟。這8所學校有著許多共同的特點:它們都是美國最頂尖、最難考入的大學、也是全世界生產最多羅德獎學金得主的大學聯(lián)盟、全世界接受捐款最多的學府、擁有優(yōu)秀的學生與師資。此外它們也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8所學校中的7所是在英國殖民時期建立的。這八所學府常跟美國兩個世界一流的理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與加州理工學院,相提并論,而這八所常春藤跟兩所理工大學常常被稱為美國‘十大名校’。常春藤盟校包括:布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哈佛大學、賓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所有的常春藤盟校都是私立大學,雖然它們大多也接受聯(lián)邦政府資助以鼓勵學術研究。例如常春藤之一的康乃爾大學就有4所學院是完全由政府支持的。英國:Russell Group成立于1994年,由二十所英國研究型大學組成,包含了所謂的金三角名校,被稱為英國的常春藤聯(lián)盟,代表著英國的優(yōu)秀大學。與美國的常春藤盟校不同的是,他們皆由國家資助。其成立宗旨乃企求以這些學術機構的觀點來游說政府和國會,并提出研究報告以支持它的立場。加拿大:Group of Thirteen早在十九世紀,已有三所加拿大大學已經躋身世界百強,這三所大學就時候就是麥吉爾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多倫多大學。在二十世紀初葉,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女王大學,麥馬斯特大學和阿爾伯塔大學在學界取得巨大的進步,也躋身世界百強,這就是G10的前身G7。1990年代,經過多年積累后的加拿大的十所科研實力最強勁的高校的領導人成立了一個組織,每年舉行兩次非正式聚會,討論項目合作、資源共享等事宜。其**由各校領導人輪流擔任,這就是“Group of Ten”,又稱“G10”。到2006年四月止,這個組織又陸續(xù)吸收了卡爾加里大學,戴爾豪斯大學和渥太華大學,使成員增加到13個,合稱“G13”。澳洲:除了8校集團之外,還有1 澳大利亞科技大學聯(lián)盟(英語:Australian Technology Network,ATN;簡稱“澳大利亞科研體大學”)是由五所重視將本科階段所學習和研究的內容,轉化于實際應用成果的澳大利亞大學組成。這五所院校務求畢業(yè)生以及他們所進行的科研項目與產業(yè)界及社會發(fā)展的趨勢相吻合;共同特點是將所爭取來的研究經費運用于商學、資訊學、建筑學、環(huán)保學、工程學及護理學方面,使之教學與研究品質在全國占有難以取代的學術優(yōu)勢。ATN的學生人數(shù)在全國總比例達20%;其中工程系所學生總數(shù)占28%、建筑系學生占總數(shù)的45%。國際學生有24%,研究生人數(shù)也有13%。ATN成員大學近年于國內外的大學排名上有顯著提升。2 澳大利亞創(chuàng)新研究大學聯(lián)盟(Innovative Research Universities Australia,IRU Australia),是六所澳大利亞以創(chuàng)新為興學宗旨的學府所組成的校際聯(lián)盟。加入IRU Australia的六所澳大利亞高等學府皆成立于1960年代到1970年代之間。它們的運作模式相仿,皆于主要城市與衛(wèi)星城鎮(zhèn)內擁有多座校區(qū),六所院校的學生總數(shù)占全國大學入學率的15%。這六所院校相信這樣的聯(lián)盟將有利于籌集資金并建立共同的科研應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