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老舍的事跡,麻煩給回復
不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lián)軍攻打北京城的戰(zhàn)爭中。全家靠母親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生活。1908年老舍九歲,得人資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xiàn)北京三中),數(shù)月后因經(jīng)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范學校。1918年畢業(yè),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學當校長。兩年之后,晉升為京師教育局北郊勸學員,但是由于很難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舊勢力共事,很快便主動辭去了這份待遇優(yōu)厚的職務,重新回到學校教書。1921年,在《海外新聲》上發(fā)表《她的失敗》的白話小小說,署名舍予,這是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僅有700字。 1922年,受禮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開中學教國文,并在北京教育會、北京地方服務團工作。在此期間,他熱衷于社會服務事業(yè),同時還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學補習英文。 1923年,在《南開季刊》發(fā)表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 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講師。1926年,在《小說月報》上連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第1期署名“舒慶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后三年繼續(xù)創(chuàng)作,在英國共創(chuàng)作發(fā)表了長篇小說三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 英國的教書生涯使老舍成為一名合格的作家。1929年夏,離英回國,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學教員。1930年,回國任齊魯大學教授,邊寫作邊教學。1931年,與胡絜青女士結(jié)婚,同年發(fā)表長篇《小坡的生日》。1932年,創(chuàng)作《貓城記》,并在《現(xiàn)代》雜志連載。此后幾年,老舍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離婚》和《月牙兒》等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1934年,任山東大學文學系教授。1936年,老舍辭去山東大學教授一職專心從事寫作。9月,《駱駝祥子》在《宇宙風》連載,1939年該書由人間書屋正式發(fā)行。 1937年,8月返齊魯大學任教。11月只身奔赴武漢。1938年,老舍被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常務理事兼總務部主任,對內(nèi)主持日常會務,對外代表“文協(xié)”,并全面負責總會的領(lǐng)導工作。同年7月,隨文協(xié)西遷重慶。1939年,老舍翻譯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倫頓出版,譯名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為西方比較權(quán)威的《金瓶梅》譯本,先后發(fā)行四次。 1944年,創(chuàng)作并由良友復興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1946年,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1949年,接文藝界三十余位友人信后決定回國,10月離美,12月抵達天津。1950年,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成立,任副理事長。1951年,被授予“人民藝術(shù)家”的稱號。1953年,當選為全國文聯(lián)**,作協(xié)***。1957年,《茶館》發(fā)表于《收獲》第一期。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且獲投票第一,由于老舍已不在人世,遺憾頒予川端康成。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復“人民藝術(shù)家”的稱號 。象征性的墓碑上刻寫著老舍的一句話:“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里?!?/div>
1、“寫著玩”寫出的大師
老舍的第一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在倫敦東方學院教書時寫的。閑著就寫點,老舍說只是“寫著玩”。完稿后念給同在倫敦的許地山聽,許地山笑得一塌糊涂,建議老舍寄到國內(nèi)去。
兩三個月后鄭振鐸編的《小說月報》連載刊出。后來老舍又寫了《趙子曰》,念給寧恩承聽,他也笑得把鹽當糖放到了茶里。
2、老舍窮成“作家”
比起徐志摩,同是“異鄉(xiāng)人”的老舍遭遇可是天壤之別。他1924年受聘到亞非學院擔任中文教師,薪資很低,更因伙食太差得了胃病。
為了學好英文,老舍拚命念英文小說,開始感到“手癢”,來年便在3便士一本的學生練習本上寫成處女作“老張的哲學”。趙毅衡認為是倫敦把老舍逼上作家這條路的。
有趣的是,這位外表嚴肅的“京派作家”,很可能是“金瓶梅”英譯版的催生者。趙毅衡發(fā)現(xiàn),花了15年將“金瓶梅”翻成英文的怪杰埃杰頓,不但是老舍在倫敦的少數(shù)好友之一。
還在序言中特別感謝老舍的“慷慨幫助”。還好老舍的回憶錄從未提及此事,否則恐怕又會被紅衛(wèi)兵扣上“譯淫書有辱國體”的罪名。
3、胖子瘦子誰是壞人
老舍在山東大學教書時,有一次演講,說文藝作品中的壞人形象大都是腦滿腸肥、一臉橫肉的大胖子。當時這句話也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過了一周,一位西裝革履、白白胖胖的“洋紳士”上臺做學術(shù)報告,說著說著,話鋒一轉(zhuǎn):“就我個人所知,中外文學作品中的壞人都是些瘦子,脖子細得像猴兒子一樣……”
這位胖子就是當時的山東大學外文系主任梁實秋,而老舍正是脖子很細的瘦子。老舍沒有卷入這次爭端,斥之為“無聊”。
4、“最偉大的字——飯”
老舍的生活一直不富裕,他曾說世界上“最偉大的一個字——‘飯’——給我時間與飯我能夠?qū)懗鲚^好的?!痹诳箲?zhàn)時的重慶尤甚,那時老舍特別關(guān)心好友吳組緗先生家養(yǎng)的一口小花豬。
小豬病了,老舍建議吃藥、發(fā)汗,又專程探病,不過養(yǎng)豬不是為了當做寵物,而是希望到了冬天大家都能分上幾斤臘肉。老舍說那年月“豬比人還貴呀!”
不過每逢有朋友來,老舍就不惜典當衣服買點酒菜。有一次賣了一套舊西裝買了飯,碰巧遇上一個賣貓頭鷹的,就順便把貓頭鷹也買回來了,一時傳為笑談。
5、在美國上一當
1946年老舍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在美國呆了3年半。老舍初到紐約,有一天碰上一位親切、 殷勤的美國老人主動和他攀談,并邀老舍一起散步,聊得頗為愉快。
走到一家商店門前老人突然說要去取手表,手頭不方便暫借50美金,回旅館后立刻奉還。老舍不疑有詐,接過老頭兒遞過來的一個沉甸甸的包裹就站在店門口苦等,過了好久不見老頭兒出來。
老舍心知不妙,沖進商店一看,老頭兒早已從另一扇門溜走。打開包裹一看,里面是幾層破報紙包著一塊磚頭。老舍活靈活現(xiàn)地給朋友們講了這段上當?shù)慕?jīng)歷,逗得大伙兒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