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城——奧地利首都維也納(Vienna)位于奧地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維也納盆地之中,三面環(huán)山,多瑙河穿城而過,四周環(huán)繞著著名的維也納森林。
公元1世紀,羅馬人曾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為奧地利公國首邑。13世紀末,隨著哈布斯堡皇族興起,發(fā)展迅速,宏偉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15世紀以后,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的首都和歐洲的經(jīng)濟中心。18世紀,瑪麗亞·鐵列西婭母子當政期間熱衷于改革,打擊教會勢力,推動社會進步,同時帶來藝術(shù)的繁榮,使維也納逐漸成為歐洲古典音樂的中心,獲得了“音樂城”的美名。維也納的名字始終是和音樂連在一起的。許多音樂大師,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約翰·斯特勞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過多年音樂生涯。海頓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月光奏鳴曲》、《英雄交響曲》,舒伯特的《天鵝之歌》、《冬之旅》,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著名樂曲均誕生于此。許多公園和廣場上矗立著他們的雕像,不少街道、禮堂、會議大廳都以這些音樂家的名字命名。音樂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為人們參觀和憑吊。如今,維也納擁有世界上最豪華的國家歌劇院、聞名遐邇的音樂大廳和第一流水平的交響樂團。每年1月1日在維也納音樂之友協(xié)會金色大廳舉行新年音樂會。塞維利亞是西班牙安達魯西亞自治區(qū)和塞維利亞省的首府,都市人口約一百三十萬,是西班牙第四大都市。2006年3月30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塞維利亞“音樂之都”稱號。塞維利亞是一個令人去了還想再去的地方,雖然它沒有英倫的那份典雅矜持,沒有法國巴黎那般浪漫華貴,沒有奧地利維也納的那種悠然恬淡,但它有山一般的強悍,火一樣的熱情,歌劇《卡門》中那個放蕩不羈的塞維利亞女郎和英俊倜儻的沙場勇士,深深留在人們的印象中,而火辣辣的斗牛士舞曲,一再讓人激動不已。塞維利亞至今仍保留著古城風貌,這里有羅馬式、哥特、巴洛克式及文藝復興式的建筑和花園,享有“花園城市”的稱號。這里有優(yōu)美的吉普賽音樂、熱情奔放的佛朗明哥舞和盛大的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西元711年至1248年間,阿拉伯人占領(lǐng)了這片土地,在這段時間里他們的文化對Sevilla及整個安達魯西亞地區(qū)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在西元17世紀,Sevilla迎來了藝術(shù)的鼎盛時期,一批聞名于天下的藝術(shù)家誕生于此。歐洲文學戲劇中的很多故事和人物都是出自塞維利亞。如英國詩人拜倫及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歌劇《唐璜》中的人物唐璜;法國劇作家博馬舍的作品經(jīng)意大利作曲家羅西尼改編的著名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及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改編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法國作曲家比才描寫西班牙吉普賽姑娘卡門的愛情故事的歌劇《卡門》。西班牙大作家塞萬提斯的作品中經(jīng)常提到塞維利亞的街道和房屋的名字,他在這里度過青年時代,不朽的《堂·吉訶德》就是在塞維利亞的監(jiān)獄中完成的,作家最后也長眠于此。塞維利亞在全世界都是個永不落幕的舞臺,不僅僅是卡門、著名詩歌與歌劇中的人物如劍俠唐璜、費加羅都以塞維利亞為戲劇活動舞臺,這些人物不斷激發(fā)著人們對塞維利亞的想像力?!斑@座城市像人一樣,有悲情也有歡笑,”茨威格的話恐怕多數(shù)人都有同感吧。每年2月及3月有爵士樂節(jié),在拉馬斯特隆薩劇院有團體演出。每年3月的古音樂節(jié),在一些舊城區(qū)的教堂舉行;新西班牙音樂節(jié),由塞維利亞大學在寶利特齊克尼學校會議廳舉行。每年6月的春會,在拉馬斯特隆薩會議廳舉辦演奏會。6-8月的夏會,在拉馬斯特隆薩劇院有國際性表演。每年9月舉辦的露天歌劇節(jié),在拉卡多島大禮堂有表演。格拉斯哥是英國第三大城市,蘇格蘭最大的工商業(yè)城市和港口,是蘇格蘭主要的文化中心,皇家蘇格蘭音樂學院坐落于此。擁有英國最優(yōu)秀的大都市藝術(shù)展覽館和博物館,物有所值的餐廳多不勝數(shù),大街小巷都是酒吧,是融古老于現(xiàn)代的經(jīng)典城市之一,也是眾多***藝術(shù)表演公司的所在地,如皇家蘇格蘭國家管弦樂團、蘇格蘭歌劇團、蘇格蘭芭蕾舞團和BBC蘇格蘭交響樂團。格拉斯哥主要的音樂節(jié)慶有爵士音樂節(jié)(Jazz Festival)凱爾特音樂節(jié)(Celtic Connections)和西區(qū)音樂節(jié)(West End Festival)等。每年因音樂活動獲得的經(jīng)濟收益估計達7500萬英鎊。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2008年8月21日指定蘇格蘭格拉斯哥為音樂城市,表彰它在推廣音樂創(chuàng)作和欣賞方面的歷史貢獻和現(xiàn)階段所扮演的角色。格拉斯哥對英國的藝術(shù)、情感、文化的影響造就了一些偉大的英國音樂。影響巨大的當?shù)厮嚾讼窦s翰·馬丁、單純思想、原始尖叫、耶穌與瑪麗亞鎖鏈、青少年粉絲俱樂部等都奠定了蘇格蘭樂壇的地位。在英倫搖滾和格拉斯哥文化發(fā)展的過去十年間,涌現(xiàn)出許多像阿拉伯皮帶、美女和塞巴斯蒂安、德爾加多和魔鬼等樂隊,他們都向全世界詮釋了一種獨特、震撼的聲音。如今,格拉斯哥的新興樂隊像弗蘭茲·費迪南德、宇宙狂野騎士和死在熱車里的狗等都引起全球轟動。根特在2009年6月8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音樂之都”。水城根特,源于干達語,匯合之意,利斯河和斯凱爾河在此交匯。如果說去布魯塞爾是為了追尋歐洲文化歷史的足跡,去安特衛(wèi)普是為了感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藝術(shù)沖突的震撼,那么,去根特,是為了親眼一睹這個當仁不讓的比利時第三城的魅力。這個后起之秀的大學城,是當代藝術(shù)家喜愛的地方,擁有著名的國立當代藝術(shù)博物館。穿梭在保存完好的古城中,領(lǐng)略現(xiàn)代藝術(shù)的渲染,活力正在這個小巧的城市中漸漸升溫。即便在16世紀城市經(jīng)濟走向衰退之際,旅行學者Erasmus仍將這里描繪為西方最具魅力的城市。歌手賈克布哈爾在他的一首名叫《Marieke》的歌曲里唱道,“天空在布魯日和根特塔樓之間”。仰望這個城市的上空,天被圣尼古拉斯教堂、鐘塔和圣巴馮大教堂所掩蓋,很遠處都可見。400座老建筑,對于一個小小的城市意味著怎樣的歷史份量和魅力!自從1900年代大規(guī)模城市復興以來,這座有著數(shù)百年歷史的文化古城仍保留如初,那是政府有意將新建筑規(guī)劃在區(qū)域之外,并整理過那些破敗的小區(qū)域的結(jié)果。想領(lǐng)略中世紀街區(qū)風貌,去Gravensteen的Patershol吧,那里至今完整保留了小范圍建筑、與眾不同的外墻立面,以及12世紀的街區(qū)模式。根特是個花城,從根特周圍種植出來的花朵遍布世界各地。每隔5年,根特花展都會吸引成千上萬愛花人來到這個城市,一睹芳菲。2010年6月22日,中國哈爾濱,被聯(lián)合國授予“Music City—Harbin,China”!從此,百年音樂之都哈爾濱,有了國際組織認可的固化品牌———Music City;哈爾濱人民百年來對音樂的熱愛與堅持,有了世界認可的稱號———Music City。維也納時間2010年6月22日20時30分,聯(lián)合國所屬的西班牙巴塞羅那Constanza大廈二樓禮堂里燈火通明,來自世界各國的部長、公務員及藝術(shù)家代表見證了哈爾濱市文化和新聞出版局局長楊曉萍從聯(lián)合國副秘書長沙祖康手中接過聯(lián)合國授予哈爾濱的“Music City—Harbin,China”獎牌的全過程。授牌儀式后,沙祖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之所以授予中國哈爾濱為“Music City”,是因為哈爾濱這座城市具有百年的音樂傳承歷史,音樂是哈爾濱這座城市的固化品牌。哈爾濱申報“Music City”項目有關(guān)負責人表示,哈爾濱是中國的百年音樂之城,城市的發(fā)展一直和音樂為伴,也素有“音樂之都”的美譽,但是這個美譽一直沒有得到國際組織的認可,2010年初,市文化和新聞出版局開始了向聯(lián)合國申報“音樂之都”的漫長、復雜、艱辛的旅程,讓申報團隊一直堅持下來的原因是,讓音樂使哈爾濱這座城市更著名。提起維也納,人們想到的首先是音樂,很少人提到那里的科技也很發(fā)達;提起西班牙,人們想到的首先是斗牛,其實那里的農(nóng)業(yè)也很發(fā)達。聯(lián)合國同意授予哈爾濱為“Music City”,是因為哈爾濱有百年的交響樂團、有在中國堅持最久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癕usic City”這個光榮稱號是聯(lián)合國對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哈爾濱不懈進行精神傳承、文明發(fā)揚的明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