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發(fā)布了2017年的全球CEO母校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Alma Mater Index (Global Executives) 2017”),武漢大學躋身全球第七,亞洲第一。
同時也是亞洲唯一的一所排名前十的院校。據武漢晚報報道,該榜單以大學授予《財富》雜志“全球500強”首席執(zhí)行官(CEO)的學位數量為評選依據,共收入全球一百所大學。榜單考慮了從本科到博士以及其他研究生的學位。占據榜首的哈佛大學共計授予了29個學位給26名五百強CEO,他們所在的公司2015年的收入總和為1.4萬億美元。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別是斯坦福大學和巴黎高等商學院。中國大陸地區(qū)共有17所大學入選。其中,排名最靠前的武漢大學排在第七位,共授予9個學位給5名五百強CEO,也是亞洲地區(qū)唯一一所進入前十的學校。而培養(yǎng)出7名共7個學位的首席執(zhí)行官的日本京都大學則居于第12名。中國進入榜單的其余16所大學分別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6)、山東大學(27)、清華大學(30)、南開大學(31),中國石油大學(35)、西南交通大學(57)、哈爾濱工業(yè)大學(58)、哈爾濱工程大學(59)、北京大學(61)、東北財經大學(61)、西安交通大學(69)、合肥工業(yè)大學(71)、北京科技大學(78)、華中科技大學(83)、上海交通大學(87)和西北工業(yè)大學(99)。澎湃新聞報道稱,洛桑國際管理學院領導力及組織行為學教授喬治·科爾里瑟(George Kohlrieser)曾擔任埃森哲、可口可樂、摩根士丹利、雀巢等多家五百強公司高級顧問,他在接受《泰晤士高等教育》采訪時表示,對于成為領袖而言個人表現比教育背景更為重要,但名校優(yōu)勢也十分顯著。法國國家教育部前副部長埃塞克商學院院長讓-米歇爾布蘭徹(Jean-Michel Blanquer)認為,培養(yǎng)未來大公司CEO的前景是政府在決定高等教育投入時的一項重要考量。由于大公司需要的高級人才越來越多,他們很可能遷往人才更為充足的國家地區(qū),而這些大公司帶來的巨額收入使得高等教育在國家經濟繁榮方面處在了中心地位。在全球化時代,高等教育將是社會和經濟的心臟。從國家和地區(qū)來看,美國的機構和高校已培養(yǎng)出231位財富雜志全球500強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這是迄今為止的最高數字。中國以116名的成績緊隨其后;接下來是法國法國、德國、英國、日本分列三到六位,各培養(yǎng)了68、46、40和35名。不過,相關人士介紹,該報告也存在局限性——大約三分之二的五百強CEO都是在公司所在地獲得的學位,因此并不能說明這些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具備顯著優(yōu)勢。不過也有網友發(fā)評論說:分分鐘漲姿勢:CEO最容易搞到學位的學校排行榜考研華西:清華北大是培養(yǎng)搞科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