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12月28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zhèn)一個富商家庭。
硤石鎮(zhèn)傳說是唐朝詩人白居易游覽到此而取的地名。此地風光秀麗,文化昌盛,經(jīng)濟發(fā)達。父親徐申如,是商會會長;母親錢氏。
徐志摩所處的時代的社會背景求高手給解答
徐志摩12月28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zhèn)一個富商家庭。
硤石鎮(zhèn)傳說是唐朝詩人白居易游覽到此而取的地名。此地風光秀麗,文化昌盛,經(jīng)濟發(fā)達。父親徐申如,是商會會長;母親錢氏。
徐志摩(1896-1931): 浙江海寧人,富商家庭。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中學與郁達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并于同年應父命與年僅16歲的張幼儀成婚,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于婚外愛戀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與元配夫人張幼儀離異。同年8月辭別劍橋啟程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經(jīng)常發(fā)表詩作,1923年與胡適等成立新月社,為主要成員,1924年,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任翻譯,后隨泰漫游歐洲。同年認識有夫之婦陸小曼并相戀,1926年10月,與陸小曼結婚,1927年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華書局編輯。1930年秋,應胡適之邀,到北京大學任教授。在此期間,徐志摩為了生計,往返于北平與上海之間疲于奔命,然而仍舊難以滿足早已移情別戀的陸小曼,只是礙于舊情與面子,不好再次離異。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從南京乘飛機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時年35歲。 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資產(chǎn)階級紳士詩人,徐志摩可以說是新詩的詩魂,人稱“詩哲”、“詩圣”并不過分,茅盾說他既是中國的布爾喬亞的“開山詩人”又是“末代詩人”,他以后的繼起者未見有能與之并駕齊驅的。他的新詩可堪千古絕唱,他的行為與品格也同樣受到同人、朋友、學生的贊賞與愛戴,他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雖為文壇風流佳話,亦留有諸多遺憾,但他那天真無邪,崇尚自由、平等、博愛的人道主義情懷,追求人生真諦的精神是驚天地、泣鬼神的。(《人間四月天》)難怪這位英年早逝的詩壇巨星的噩耗傳來,震驚了海內(nèi)外,胡適連呼:“天才橫死,損失的是中國文學!”在他的許多朋友中,包括師輩的梁啟超、同輩的郁達夫、陳西瀅、劉海粟等,亦包括晚輩的陳夢家、沈從文等,沒有一個不贊賞佩服他的才華和品行的,正如沈從文所言:“他那種瀟灑與寬容,不拘迂,不俗氣,不小氣,不勢利,以及對于普遍人生方匯百物的熱情,人格方面美麗放光處,他既然有許多朋友愛他崇敬他,這些人一定會把那種美麗人格移植到本人行為上來?!弊阋娝娜烁聍攘λ?。 作為新月社的靈魂人物,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成就當奉為本世紀文學之圭臬(guī niè),但他的散文風格也是獨有的。陳西瀅、沈從文、梁實秋、周作人都曾一致稱贊他的文章華采之美,他的學生們更是推崇備至,趙景深認為像徐志摩那樣“文彩華麗,連吐一長串珠璣的散文作者,在現(xiàn)代還找不到第二個?!鄙踔劣腥苏J為他的散文的獨特風格則“是詩的一種形式?!睙o論如何,徐志摩的散文是有其獨特之韻味的。胡適說徐志摩的人生觀里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的確是一語中的。作為一個資產(chǎn)階級的充滿著詩人氣質(zhì)的作家,徐志摩短暫的人生的旅途中既表現(xiàn)出這位曠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時亦流露出這位生活在烏托邦之國中的理想主義者的幼稚和可笑。在他的散文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在以英美的民主度量中國國情時的尷尬與滑稽,而在這之下,同時亦藏著一個知識分子的拳拳愛國之心。徐志摩不但愛情上是一個“情種”,在政治上亦是個赤子。他的許多散文揭露社會黑暗,抨擊時弊,表現(xiàn)了資產(chǎn)階級文人慷慨激昂的人道主義情感。當然若是論徐志摩的散文深義,它恐怕既無魯迅之深刻尖銳及宏闊感,郁達夫之練達及滄桑感,但就其抒情性特征則是任何一位現(xiàn)代散文家不可比擬的,它的散文始終充溢著飽滿的激情,哪怕是頹廢,讀來亦痛快淋漓,決無纏綿有泥淖之感。 徐志摩心中似乎還有一種“戀月”情緒。月亮作為一種愛情的象征物,在他的心目中永遠是一種美好的凝結。這在他的散文《鬼話》中有所闡釋。頌月、戀月、賞月在徐志摩的散文中也屢見不鮮,正好與其愛情的贊美詩句形成珠聯(lián)壁合的內(nèi)在勾連,構成了徐志摩詩的靈魂。在徐志摩的愛情書簡中,那一時被人傳揚的《愛眉小札》里熾熱的愛情火焰曾燃燒了無數(shù)青年的熱血。在這些篇什中,真正體現(xiàn)了這位愛情大師對愛情執(zhí)著追求時的那種天真與浪漫。 徐志摩的詩文都是風格迥異于他人的,他就像追求美麗的女子那樣,首先看中的是華美的外表,儲安平曾在《悼志摩先生》一文中說:“內(nèi)涵是它的骨骼,辭藻是他的外表;一座最牢的房子外面沒來一些現(xiàn)代美的彩色和輪廓,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的藝術?!边@正道出了徐志摩為人為文的風格,語言的華彩,夸飾的造句直接構成了他散文的外在美,再與之澎湃的內(nèi)在激情相匹配,儼然是一個灑脫不羈,放浪形骸的浪漫才子的“亮相”?;蛟S正是因為他太注重外表之美,形式之美,而忽視了人生內(nèi)涵的鍛造,使他的詩文有時進入虛幻與頹廢境界。當然,即便是表現(xiàn)這樣的內(nèi)涵,同樣也橫溢著他那華麗外表之美。這印證在他的愛情生活中亦是如此,他與陸小曼的后期愛情出現(xiàn)的危機,同樣也是他一開始只注重外在美的結果吧。 請參考,謝謝
徐志摩12月28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zhèn)一個富商家庭。硤石鎮(zhèn)傳說是唐朝詩人白居易游覽到此而取的地名。此地風光秀麗,文化昌盛,經(jīng)濟發(fā)達。父親徐申如,是商會會長;母親錢氏。1900年,4歲。入家塾讀書。從師孫蔭軒。徐志摩自幼聰明超儕,斷定行程遠大。1901年,5歲。讀家塾。復從師查桐珍。1907年,11歲。入硤石開智學堂,從師張仲梧。1909年,13歲。冬,畢業(yè)于硤石開智學堂。屢次從師,古文基石堅固,奠定基礎。1910年,14歲。春,入杭州府中學讀書,成績居榜首,任級長。任課教師有張獻之、劉子庚、陳柏園、馬保羅、鐘郁云;同學有董任堅、郁達夫、姜立夫、鄭午昌。1912年,16歲。秋,革命事起,杭州府中學停辦,休學在家,俟機復辦。1913年,17歲。7月,杭州府中學復辦,改名為杭州第一中學,復入校讀書。并在??队崖暋返?期,發(fā)表第一篇文章《論小說與社會之關系》。1914年,18歲。5月,在《友聲》第2期上發(fā)表《鐳錠與地球之歷史》,對天文產(chǎn)生濃厚興趣。1915年,19歲。夏,畢業(yè)于杭州第一中學;暑后,考入上海滬江大學。10月29日,與張幼儀結婚。1916年,20歲。春,肄業(yè)于上海滬江大學。秋,入天津北洋大學法科的預科學習。1917年,21歲。秋,北洋大學法科并入北京大學,他轉入北京大學法科學習。1918年,22歲。6月,從師梁啟超;7月,離開北京大學;8月,從上海啟行赴美留學;9月,入美國克拉克大學社會學系學習。1919年,23歲。6月,畢業(yè)于克拉克大學,得一等榮譽獎;9月,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學政治。1920年,24歲。9月,通過論文《論中國的婦女地位》答辯,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后,赴英國,入倫敦劍橋大學研究院為研究生,跟賴斯基教授學政治,擬攻博士學位,與文學家威爾斯交往最密,開始對文學產(chǎn)生極大興趣。冬,張幼儀到倫敦。1921年,25歲。是年,在英國認識狄更生、林徽因。春,經(jīng)狄更生介紹,入劍橋大學王家學院當特別生。4月15日,發(fā)表論文《愛因斯坦相對論》(《改造》第3卷第8期);6月15日,發(fā)表論文《羅素游俄記書后》和《評韋爾斯之游俄記》(《改造》第3卷第10期)。秋,送張幼儀赴德求學,居柏林。即返倫敦。1922年,26歲。1月31日,徐志摩最早譯作《葛露水》。3月,在德國與張幼儀離婚。7月,在倫敦會見英國女作家曼殊斐兒,并與她交談蘇聯(lián)文學和近幾年中國文藝運動的趨向。交談中她給徐志摩留下深刻的印象。10月15日,從英國返回中國。12月17日,發(fā)表詩《歸國雜題(馬賽)》(《努力周報》第33期);12月24日,發(fā)表詩《歸國雜題(地中海)》(《努力周報》第34期)。1923年,27歲。1月9日,年僅34歲英國女作家曼殊斐兒逝世,徐志摩作詩《哀曼殊斐兒》(《努力周報》第44期);1月28日,發(fā)表論文《就使打破了頭,也還要保持我靈魂的自由》以及發(fā)表詩《北方的冬天是冬天》和《希望的埋葬》(《努力周報》第39期)。2月4日,發(fā)表詩《情死》(《努力周報》第40期)。3月10日,發(fā)表詩《聽槐閣之訥樂劇》(《時事新報·學燈》5卷3冊8號);3月12日,發(fā)表詩《康橋再會罷》(《時事新報·學燈》5卷3冊11號)。4月28日,發(fā)表《泰山日出》(《南開半月刊》第1期)。5月,譯作《渦提孩》(戈塞著),由中華書局出版;5月10日,發(fā)表《曼殊裴兒》及譯作《一個理想的家庭》(《小說月報》14卷5期)。1924年,28歲。是年,任北京大學教授。在北京與陸小曼相識。徐志摩居松坡圖書館。(逝世后將藏書全部捐贈松坡圖書館)。4月12日,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到上海,徐志摩代表北方學界前往歡迎,并擔任翻譯工作;泰戈爾登臺演說由林徽因攙扶。4月23日,徐志摩陪同泰戈爾到達北京,在去京途中,泰戈爾在南京和濟南演講,均由徐志摩負責翻譯。5月8日,為慶祝泰戈爾64歲生日,演出泰戈爾的戲劇《契忒拉》,林徽因扮演公主契忒拉,徐志摩扮演愛神。6月,隨泰戈爾赴日。12月1日,發(fā)表波特萊爾的譯詩《死尸》(《語絲》第3期)。1925年,29歲。1月17日,發(fā)表詩《雪花的快樂》(《現(xiàn)代評論》1卷6期)。3月10日,出國,經(jīng)蘇聯(lián)抵德國,隨后旅行意大利、法國等,遍謁名人墳墓。8月,回國。9月,第一部詩集《志摩的詩》由中華書局出版(1928年新月書店再版),此書確立徐志摩在中國新詩壇上的顯赫位置。10月1日,任《晨報》副刊編輯。1926年,30歲。是年,應光華大學聘請,擔任翻譯、英文小說派別等課教授,兼東吳大學法學院英文教授。4月1日,《晨報》副刊《詩鐫》創(chuàng)刊,任主編。6月,第一部散文集《落葉》由北新書局出版。10月3日,與陸小曼結婚。年底到上海。1927年,31歲。4月,譯作集《英國曼殊斐兒小說集》由北新書局出版。春,與胡適、邵洵美、潘光旦、聞一多、余上沅等在上?;I辦新月書店,出版新月派成員的著作,也出版過一些進步作家的作品。6月,譯作《贛第德》(〔法〕凡爾泰)由北新書局出版。8月,譯作《瑪麗瑪麗》(〔英〕占姆士司芬;與沈性仁合譯)和第三部散文集《巴黎的鱗爪》均由新月書店出版。9月,第二部詩集《翡冷翠的一夜》由新月書店出版。10月10日,發(fā)表《柴霍甫的零簡—給高爾基》(《小說月報》17卷10號)。冬,籌辦《新月》月刊,擬任主編。1928年,32歲。是年,仍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等校授課。月10日,徐志摩與聞一多、饒孟侃、葉公超等創(chuàng)辦編輯《新月》月刊。在創(chuàng)刊號上,徐志摩發(fā)表《新月的態(tài)度》。后期主要由胡適、梁實秋、羅隆基、葉公超等參加主編。4月10日,發(fā)表與陸小曼合著的五幕劇《卞昆岡》(《新月》月刊1卷2期);5月10日,發(fā)表《卞昆岡》(續(xù))(《新月》月刊1卷3期)。秋,出國,經(jīng)印度至英國,年底返回。第二部散文集《自剖》由新月書店出版。1929年,33歲。上半年,在上海光華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英文系任教。辭去東吳大學、大夏大學教授之職,應中華書局之聘,兼任中華書局編輯之職。1月19日,梁啟超在北平逝世,徐志摩積極參加梁啟超的悼念活動。12月,徐志摩主編的“新文學叢書”開始出版。1930年,34歲。上半年,仍在上海光華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任教授,并任中英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兼中華書局和大東書局的編輯。4月,小說集《輪盤》由中華書局出版。5月,在上海主持召開“筆會”的“中國分會”籌備會,有胡適、蔡元培等人參加。冬,光華大學鬧風潮,徐志摩就離開了光華大學。1931年,35歲。1月,《詩刊》創(chuàng)刊,任主編。2月,應胡適邀請,辭去南京中央大學之職,到北京大學英文系任教授,并兼任北京女子大學教授。3月,當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8月,第三部詩集《猛虎集》由新月書店出版。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去北京,途中遇霧,觸濟南附近的開山,機墜身亡,終年35歲。徐志摩逝世后,11月27日,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徐志摩遺作《秋》(第四部散文集)。翌年7月,新月書店出版徐志摩遺作《云游》(第四部詩集)。徐志摩、陸小曼合著的《愛眉小札》(收有信札、日記等),于1936年3月,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為悼念“一手奠定中國詩壇的詩人”,《新月》月刊第4卷第1期、第5期和《詩刊》第4卷出特大號定名為《志摩紀念號》???。計有陸小曼、胡適、周作人、郁達夫、梁實秋、楊振聲、韓湘君、方令孺、儲安平、何家槐、趙景深、張若谷、陳夢家、方瑋德、梁鎮(zhèn)、朱湘、程鼎鑫、虞岫云、陸費逵、舒新城等發(fā)表悼念文章、哀辭挽聯(lián),繼后還出版了徐志摩文選、評傳以及專著等,以不同方式紀念“新月派”
清光緒二十三年徐志摩生于十二月十三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zhèn),按族譜排列取名徐章垿。徐志摩和妻子張幼儀婚姻制度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915年,由政界風云人物張君勱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
擴展資料:
徐志摩時期的事件:
1、徐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國留學時他父親徐申如給另取的名字。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
2、1908年在家塾讀書,進入硤石開智學堂,從師張樹森,從而打下了古文根底,成績總是全班第一。1915年夏,徐志摩畢業(yè)于浙江一中,接著考入上海浸信會學院暨神學院(滬江大學前身,現(xiàn)為上海理工大學),同年十月,由家庭包辦,與上海寶山縣羅店巨富張潤之之女張幼儀結婚。
3、1917年,北洋大學法科并入北京大學,徐志摩也隨著轉入北大就讀。拜梁啟超為老師,還舉行了隆重的拜師大禮。梁啟超對徐志摩的一生影響是大的,他在徐志摩的心目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1918年,徐志摩離開北大,同年8月14日從上海啟程赴美國學習銀行學。
4、1919年“五四”革命運動的浪潮波及到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群中,徐志摩也為愛國心所驅使,參加了當?shù)亓魧W生的愛國活動,1921年狄更生的介紹和推薦,徐志摩以特別生的資格進了現(xiàn)劍橋大學皇家學院,在劍橋兩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
5、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chuàng)辦《現(xiàn)代詩評》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這時,聞一多已由美國回國并參加了《詩鐫》的編撰工作。
6、1926年與陸小曼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創(chuàng)辦《新月》雜志。
7、1928年3月,徐志摩一邊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等校擔任教授工作,一邊又創(chuàng)辦了《新月》月刊。11月6日,作《再別康橋》,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缎略隆芬还渤隹木硭氖?。
8、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與陳夢家、邵詢美、方瑋德等又辦了一個《詩刊》季刊,徐志摩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出了四期 。
9、1931年11月19日早8:00時,徐志摩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他要參加當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協(xié)和小禮堂為外國使者舉辦中國建筑藝術的演講會。當飛機抵達濟南南部黨家莊一帶時,忽然大霧彌漫,難辨航向,徐志摩逝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