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成學生不能畢業(yè)論及在加州理工學院上課是何等艱苦的一件事,真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壓力”就是加州理工學院的代名詞,這里的學業(yè)負擔之重,學習節(jié)奏之緊,分量之多,很少有其它的大學能趕得上。
一位學生說:“除非你想當科學家或是工程師,不然千萬不要到這兒來上學?!痹谀霞又菝髅臓N爛的陽光中,迪斯尼、好萊塢等娛樂勝地以及洛杉磯近在咫尺,竟有加州理工學院的學生四年都沒邁出過他們一百二十四英畝的校園一步,你相信嗎?這里令不少為即將升學而前來觀光的高中應(yīng)屆畢業(yè)生目瞪口呆,望而卻步,也一度令每一年級百分之二十的學生因種種原因畢不了業(yè)——或是輟學,或是轉(zhuǎn)走。留在這里的學生們則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平均一個星期學習五十個小時,畢業(yè)前必須修滿四百八十六小時的課程,也就是平均每個學期五門課,一年三個學期共修十五門課——大部分人甚至比這還多。學院將每一年分成三個學期(trimester)。所有的學生都必須上五門物理課,二門化學、兩門數(shù)學、一門生物,一門天文或是地質(zhì),另外,還要上兩門實驗課。在這里,幾乎人人抱著一種“不管教授們給我們布置什么難題都能完成”的豁出去了的態(tài)度。
2. 加州理工與麻省理工的異同常有人把加州理工學院跟麻省理工學院作比較。加州理工學院比MIT晚建三十年,一八九一年才建校,規(guī)模也小得多。MIT有四千五百多人的本科生隊伍,再加上研究生,校園里有將近一萬名學子。而在加州理工學院呢,本科生人數(shù)不到一千人,加上研究生也不過兩千來人,在規(guī)模上,這是一所小學校;從環(huán)境來講,這里風景秀麗,校園內(nèi)點綴著荷花池、橄欖樹,比起MIT工廠廠房似的建筑確實是大勝一籌。由于人數(shù)少,加州理工的人均研究資金、人均發(fā)表論文、人均引用以及人均諾貝爾獎數(shù)均遠遠高出麻省理工。師生比為1:3,麻省理工僅為1:6。加州理工學院的學生對他們東北部的競爭者們一向表現(xiàn)得“不屑一顧”。比起來,麻省理工學院還算是注重人文社會科學與科學技術(shù)二者相結(jié)合的教育方針,在加州理工學院這邊看起來是“膽小鬼”的把戲?!拔覀兪恰砉W院’,科學是這兒的主題?!币粋€學生加重語氣說。當然了,加州理工學院的學生也不會對人文一竅不通,他們也得上十二門人文或社會科學方面的課程,一般是每個學期一門。這里的確是科學至上。許多著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都在加州理工學院做出震動科學界的發(fā)現(xiàn)。物理學家卡爾·安德遜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陽電子;也是在這里,性格外向、詼諧幽默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R.P.Feynman)幾十年如一日地授課,成為學生們最崇拜的教授之一。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莫利·吉爾曼(Murry Gellmann),和一九九七年剛剛榮膺諾貝爾生物獎的艾德·路易斯(Ed Lewis)。前前后后,加州理工學院共出了三十四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它的學生們的確有權(quán)利驕傲。
3. 連新生都有機會搞研究有學生抱怨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大都是來這里搞研究,對教學并不十分感興趣?!敖淌诟鷮W生們的距離似乎遠了點?!辈贿^,在加州理工學院所有的課程都由教授來教,這可不是美國每所大學都能做到的。而且上加州理工學院的學生本來對研究就有濃厚的興趣,在這里,“連新生都有機會搞研究”,學習不一定要拘泥在課堂上。加州理工學院有美國大學中最現(xiàn)代化的實驗室,有凱克望遠鏡——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還有全美國最高的電腦/人的比例。使加州理工學院最出名的系是物理,直到今天這個系還吸引著全國各地的物理高材生趨之若鶩。工程尤其是電子工程,以及化學、生物、植物學、天文和地質(zhì),都非常引人注目。夏天,一百八十個本科生有機會得到一筆獎學金與教授一起開展研究,百分之二十的人甚至有機會在專業(yè)的科技雜志上發(fā)表他們的研究成果。
4. 哪有時間來敵視別人學生們說他們最喜歡加州理工學院的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互相信任,互相照顧。在這個小社區(qū)里,盡管壓力很大,學生之間卻并不競爭得你死我活,反而互施援手。在這里也有很出名的“榮譽規(guī)章”(Honor Code),由學生們來共同監(jiān)督執(zhí)行。高年級的學生們盡管有可以打開每間宿舍的鑰匙,卻極少發(fā)生偷竊事件。放在冰箱里的食品,每個人都拿得到,卻一連幾天都不會有人去動它。最重要的還是學術(shù)道德:“如果教授發(fā)下來拿回家作的考試卷,絕不會有人作弊。題目該三小時做完,就不會有人超時一分鐘?!痹谛?nèi),各族裔——的關(guān)系也處得極好,一個學生解釋說:“哪里會有時間來敵視別人?”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加州理工學院的學生們幾乎沒有時間想任何其它的事。在校園里開始的文化活動不多,周末大部分人都在宿舍里埋頭苦讀。與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點最大的不同就是這里沒有種類繁多的俱樂部、體育隊,連橄欖球隊都沒有——“當你學得昏天黑地的時候,其它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 “逃學日”的聰明才智在課堂上面對老師時,學生們規(guī)規(guī)矩矩,但他們在“逃學日”搞起惡作劇來,令人啼笑皆非。正如其它學府的青春學子,這里的學生們開起玩笑也是花樣翻新,一年一度的“逃學日”就是學生們大顯身手的好機會:在這一天,四年級學生們把自己的宿舍用電纜、鋼筋甚至電腦密碼封鎖起來,只留下一些蛛絲馬跡暗示怎樣開門,然后就全體撤出學校,留下低年級學生們在這里苦思冥想一整天(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如何進門,獲得“戰(zhàn)利品”——四年級學生留下的食品。其實,美國許多大學都有不同名稱的“逃學日”,一般在春天,一群即將畢業(yè)的四年級學生選定一天,丟下課程和面對空蕩蕩的教室而苦笑的教授,結(jié)伴到附近的海灘、公園去玩。只是在加州理工學院,喜歡搗亂的低年級學生們經(jīng)常趁高年級學生們不在時潛入他們的宿舍房間,把家具調(diào)個位置呀,把一輛舊老爺車開到床邊呀,甚至把屋里所有的東西都統(tǒng)統(tǒng)搬走,連地板都不剩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四年級學生們采取“反破壞行動”,他們在臨走之前把書架或是床挪到門邊讓想破壞的人打不開門,然后從窗戶跳出去。于是,一個絞盡腦汁硬要進門,一個絞盡腦汁不讓進門,漸漸的,這場每年必有的戰(zhàn)爭越鬧越大,常常讓雙方都筋疲力盡卻樂不可支。五十年代時,光是家具都不頂用了,四年級學生們開始造銀行保險箱式的障礙物——鋼筋呀,幾噸重的水泥,定時的鐘,和厚厚的鐵板之類的保護裝置都出現(xiàn)了。而低年級學生們呢,也開始運用各種“重量級”的物件:電鋸子,搬運機,手持式鑿巖機都派上了用場。有人說:如果人和其它動物的區(qū)別就在于人能運用工具的話,那么加州理工學院的學生與其他人的分別,就在于他們總是能迅速地找到并且運用這些工具??傊?,為了開房間,他們可以不擇手段——在墻上鑿一個洞呀,在天花板上開一個天窗呀。反正,校方不成文的規(guī)矩是:誰搞的破壞,誰就得負責出錢把房間維修得與原來一樣。
6. 《生活大爆炸》背景在中國甚為流行的CBS美劇《生活大爆炸》里Sheldon Lee Cooper(B.S.,M.S.,M.A., Ph.D., Sc.D.)所就職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