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多元招生體制美國是典型的教育分權(quán)制國家,教育權(quán)力歸地方所有,故不設全國統(tǒng)一招生制度,招生的自主權(quán)在各大學,高校完全按照自己的條件和需要確定招生計劃與錄取標準。
按照招生標準不同,我們可以把美國高校分為兩大類:有條件招生(細分為競爭性、選擇性和最低篩選性三種) 和無條件招生(即開放式入學)。實行開放式入學招生政策的大多為兩年制的社區(qū)學院,即對社區(qū)學院所在地所有申請入學的中學畢業(yè)生和18 歲以上的任何公民全部錄取,適齡青年只要有中學文憑就可以入學,對學習能力傾向測試(SAT) 和美國大學考試(ACT)等考試不作要求,對申請者可以說是來者不拒。對于有條件招生的高校,一般都堅持綜合考察的原則。即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傾向測試(SAT) 、美國大學考試(ACT)等一系列規(guī)定的大學入學考試成績和中學成績、教師評語、校長推薦信、論文寫作、個人申請材料、藝術、體育特長、社會實踐、面試表現(xiàn)甚至種族等諸因素綜合考慮決定是否錄取。其中,中學成績是絕大多數(shù)美國大學入學標準中最重要的一條指標。但是大學在評估此項指標時,并非片面追求高分數(shù),而是將其放置到學生的中學條件和家庭背景中綜合評價,注重學生追求上進、挑戰(zhàn)自我的精神。此外,大學還很看重學生選擇課程的難度,鼓勵學生在可能的情況下多選修高級課程或大學預修課程,修習并通過了這些高難度課程的統(tǒng)一考試,可以為申請大學成功增加不少籌碼。對于SAT和ACT分數(shù)則是僅次于中學成績的另一條主要指標,近年來一些學校開始把它列為可選條件,或者干脆取消這一入學要求,但四年制公立大學和非營利性私立大學極少有放棄這一要求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也是大學比較重視的指標,幾乎所有的高校都要求考生提供課外活動及社會志愿活動情況的材料。推薦信在入學申請中亦占有一定份量,一般要求申請者提供至少兩封教師或輔導員的推薦信,需對學生進行準確評價。由于希望選拔到全面發(fā)展的學生,一些大學還鼓勵申請者提交自己在藝術或體育方面的才藝證明。面試也是一些大學錄取評價的內(nèi)容之一。多數(shù)大學一般都提供面試的機會,方便的考生可以直接到大學來進行面試,不方便或國外的考生委托校友會進行面試。此外,學生的個性品質(zhì)通常也是招生人員所關注的內(nèi)容,主要從推薦信、中學報告以及學生所寫的短文或個人自述等材料中考察,使學校在冰冷的考試分數(shù)與學業(yè)成績之外,了解學生的思想、觀念、態(tài)度、愛好、興趣、生活經(jīng)歷等活生生的另一面。 總之,美國高??紤]的是考生的綜合素質(zhì),既要求考生有較好的學習成績等智力因素,也要求考生擁有較強的非智力素質(zhì);既考慮考生的個人條件,也考慮班級乃至年級甚至學校整個集體的互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