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知名校友:總統(tǒng)和總理比爾·克林頓,前美國總統(tǒng):出身貧寒的克林頓在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拿到國際關系學位后,又獲得了羅德獎學金,得以到英國牛津大學深造。
曾經擔任過美國第42任總統(tǒng),長達8年。他與他的副手艾伯特·戈爾一起在1992年擊敗當時競選連任的老布什而當選總統(tǒng),并在1996年以壓倒性優(yōu)勢擊敗共和黨參議員鮑伯·杜爾連任。到2001年離職時,克林頓是歷史上得到最多公眾肯定的總統(tǒng)之一。比爾·克林頓校友 克林頓萊斯特·皮爾遜,前加拿大總理1963-1968。約翰·馬爾科姆·弗雷澤,前澳大利亞總理 1975-1983。英迪拉·甘地,前印度總理(Somerville)。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前巴基斯坦總理 1971-1973(Christ Church)。貝娜齊爾·布托,前巴基斯坦總理 1988-1990,1993-1996(Lady Margaret Hall)。牛津大學知名校友: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1997-2007(St John's):畢業(yè)于牛津大學圣約翰學院法律系,1997年5月任首相,成為自1812年以來英國最年輕的首相,后兼任首席財政大臣和文官部大臣。他出任首相后,對工黨大膽進行革新,對原保守黨政府的內外政策進行了一系列調整。2001年6月在大選中再次獲勝,連任首相,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連任的工黨首相。瑪格利特·撒切爾,1979-1990(Margaret Hilda Thatcher, Baroness Thatcher):1943年進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女子學院攻讀化學,大學時代參加保守黨,并擔任牛津大學保守黨協會**。曾4次訪問中國,1984年在北京代表英國政府與代表中國政府簽署了《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為香港回歸中國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哈羅德·威爾遜,1964-1970,1974-1976(Jesus):1916年3月11日—1995年5月24日),是20世紀其中一位最重要的英國政治家。曾分別在1964年、1966年、1974年2月和1974年6月的大選中勝出,雖然他每次在大選只是險勝,但綜合而言,他在大選贏出的次數,冠絕所有20世紀的英國首相。另外,比較其他同時代的政客,他被普遍認為是一位智慧型的政客。哈羅德·麥克米蘭,1957-1963(Balliol):1894年2月10日-1986年12月29日)是英國保守黨的政治家,并于1957年至1963年期間出任英國首相。他在1964年從下院退出后拒絕了王室的封爵,直到20年后于1984年被英女王冊封為世襲貴族——斯托克頓伯爵,2年后去世。安東尼·艾登,1955-1957(Christ Church):英國政治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擔任外相(Foreign Secretary),后來在五十年代出任英國首相。大眾普遍認為,他要對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負上絕大部分責任。從1945年至1973年,艾登是英格蘭伯明翰大學的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