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書里的?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里有哪些作家,麻煩給回復
語文書里的?
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生于光緒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紹興。因為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yè)于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揚州人”。他是現(xiàn)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朱自清祖父朱則余,號菊坡,本姓余,因承繼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東??h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朱鴻鈞由東海赴揚州府屬邵伯鎮(zhèn)上任。兩年后,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 朱自清在揚州生活了13年, 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時期和少年時期。對古城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復雜的。大概是生活過于單調,所以他后來曾說,兒時的記憶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驚程度!”但是,在漫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兒時畢竟是首發(fā)的"驛站"。 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chuàng)作則以散文為主。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學英國,漫游歐洲,回國后寫成《歐游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lián)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辭世。林清玄林清玄17歲開始發(fā)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蓮花開落》,之后一發(fā)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chuàng)作。 他連續(xù)十年被評為 十大暢銷書作家,從小學三年級就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歲時即開始發(fā)表作品,到30歲時,他的作品囊括了當時 的所有文學大獎。在25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 創(chuàng)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chuàng)下高達5億元臺幣的熱賣記錄。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 、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趙麗宏趙麗宏,是一位男青年散文家、當代作家,民進成員。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崇明縣,漢族人。 1968年高中畢業(yè)后回故鄉(xiāng)插隊,當過木匠、鄉(xiāng)郵員、教師與縣機關工作人員。1977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并開始創(chuàng)作詩歌及散文。大學畢業(yè)后當過《萌芽》雜志編輯,1987年,趙麗宏應聘擔任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專業(yè)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任上海市青年聯(lián)合會***,全國政協(xié)委員?,F(xiàn)為上海作協(xié)***。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畫》等三十多部詩集、散文集、報告文學集。作品散文《頂碗少年》被列入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4課.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4課,他 有十余篇作品收入中國大陸各地、香港和新加坡語文教材,是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當代作家。豐子愷豐子愷(1898.11.9-1975.9.15),曾用名豐潤、豐仁、嬰行,號子愷,字仁。漢族,浙江崇德(今桐鄉(xiāng))人。我國現(xiàn)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和翻譯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他的文章風格雍容恬靜,漫畫多以兒童作為題材,幽默風趣,反映社會現(xiàn)象。他的兒子豐華瞻為父親作傳《豐子愷小傳》。豐子愷給孩子們寫了一封信《給我的孩子們》,書籍《我的苦學經(jīng)驗》深受讀者喜歡。老舍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老舍的一生,總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范”,發(fā)表了大量影響后人的文學作品,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袄仙帷边@一筆名,是他在1926年發(fā)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時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現(xiàn)今人們熟知的“老舍”。這個“老”并不表示年齡大,而是含有一貫、永遠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一貫、永遠“忘我”。他用“老舍”這一筆名發(fā)表了大量文學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慶春是誰?!袄仙?”是他最常用的筆名。馬晨明馬晨明(1977-),女,山東菏澤人,碩士生。早年援藏,人民日報記者。現(xiàn)任教師。作品:《金融時報》《 西藏采訪筆記》《藏戲》 作品《藏戲》入小學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課本第30頁(第七課) 寫作形式新穎,在《藏戲》中用三段疑問句開頭,引人入勝。權鵬飛權鵬飛,男,1970年11月23日出生,陜西白水縣人。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十五年來,發(fā)表新聞、文學、攝影作品500余篇幅。曾獲新疆第八屆、第九屆“新疆新聞獎”。2006年初,編輯出版的旅游畫冊《尼雅似夢"民豐如歌》在首屆新疆外宣品評比中獲三等獎。系列散文《和田的維吾爾》被認為是最具實力的一篇佳作。該篇散文先后收錄于《2000當代散文精品》、被烏魯木齊市電視臺拍成了電視散文、2008年正式入選國家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本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九課)。新疆自建國以來僅有兩位作家的作品入選過國家語文課本,一個是解放初進疆的已故軍旅老作家權寬浮,另一個就是權鵬飛,老少“權氏作家”入選全國課本現(xiàn)象被譽為“二權映月”。李星華1911年11月21日,李星華出生于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1920年夏,隨全家到北京定居,李大釗的女兒。 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釗,李星華娘兒仨一同被捕,在監(jiān)獄關押二十幾天。她在法庭上機智地回答了敵人的審問,說自己是最大的孩子。使在延安工作的大哥李葆華躲過了敵人的搜捕。王愿堅王愿堅(1929--1991.1.25)男,中國電影編劇、小說家。山東諸城市相州鎮(zhèn)七村人。1945年參加八路軍。曾任報社編輯、記者。1978年任八一電影制片廠編劇、文學部主任。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美術系主任。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第四、五屆理事。他的優(yōu)秀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向世界發(fā)行,傳記被收入《中國名人詞典》和英國《世界名人錄》等。毛澤東毛澤東,中國革命家、戰(zhàn)略家、理論家和詩人,中國***、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長沙府湘潭縣韶山?jīng)_,1976年逝世于北京。從1949年到1976年,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fā)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的理論貢獻是毛澤東思想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毛澤東被視為現(xiàn)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何其芳何其芳,男,原名何永芳。何其芳幼年時喜愛中國古代詩詞小說,1 1929年到上海入中國公學預科學習,閱讀了大量新詩。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 何其芳大學期間在《現(xiàn)代》等雜志上發(fā)表詩歌和散文。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于1937年出版,并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大學畢業(yè)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開中學和山東萊陽鄉(xiāng)村師范學校任教。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繼續(xù)寫作詩歌、散文、雜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后任魯藝文學系主任。 新中國成立后,主要從事文學研究和評論,并長期參加文藝界的領導工作。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等職,并任文學研究所所長職務。笛福安徒生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麥作家,詩人,因為他的童話故事而世界聞名。他最著名的童話故事有《小錫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和《紅鞋》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贊揚為給全歐洲的一代孩子帶來了歡樂。他的作品已經(jīng)被譯為150多種語言,成千上萬冊童話書在全球陸續(xù)發(fā)行出版。他的童話故事還激發(fā)了大量電影,舞臺劇,芭蕾舞劇以及電影動畫的制作。契訶夫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英語:Аnton chekhov ) (1860~1904) 俄國小說家、戲劇家、十九世紀末期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藝術大師。1860年1月29日生于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但契訶夫只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xù)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yī)學系。1884年畢業(yè)后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y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良好影響。1904年6月,契訶夫因肺炎病情惡化,前往德國的溫泉療養(yǎng)地黑森林的巴登維勒治療,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 齊名為三大短篇小說巨匠。笛福丹尼爾"笛福(1660~1731),Daniel Defoe,英國小說家,現(xiàn)實主義者。英國18世紀啟蒙時期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英國小說之父”。他的代表作是《魯濱遜漂流記》。丹尼爾"笛福1660年出生于倫敦的商人家庭。父親營屠宰業(yè),信奉不同于國教的長老會。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稱笛福。他受過中等教育,但沒有受過大學古典文學教育。他一直保持不同于國教信仰的立場,政治上傾向于輝格黨。他在學習當牧師多年后,才發(fā)覺自己并不適合宗教生活,因此轉而選擇了經(jīng)商。 他廣泛游歷,經(jīng)商也很成功。在此期間,他成了家,開始了養(yǎng)家糊口的生活。 1692年,他的生意失敗了,32歲的笛福負債累累,同時還要養(yǎng)活妻子和六個孩子。由于對政治一直有較濃厚的興趣,他開始為報社撰寫政論文章來謀生。因為這些文章經(jīng)常抨擊國王和執(zhí)政黨,結果,笛福數(shù)次入獄,在監(jiān)獄里呆了不少年。 由于政論文章只能給他惹麻煩并增加債務,笛福只好轉向小說創(chuàng)作。1719年,年近60歲的笛福發(fā)表了第一部小說,后來該小說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冒險小說之一——《魯濱遜漂流記》。馬克·吐溫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說家,19世紀后期美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雖然他的財富很多,卻有損他高超的幽默、機智與名氣,稱英國 最不知名人士之一,擅長寫諷刺小說。其交友不廣闊,迪士尼、魏偉德、近二款,八八年、尼古拉"特斯拉、海倫"凱勒、亨利"羅杰諸君,皆為其友。他曾被譽為:文學史上的林肯。海倫"凱勒曾言:“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亦會鐘愛他,賦予其智慧,并于其心靈里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蓖???思{稱馬克"吐溫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其于1910年四月二十二日去世,享年七十五,安葬于紐約州艾瑪拉。梁衡當代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歷任《內(nèi)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 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現(xiàn)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中國記者協(xié)會全委會常務理事、人教版中小學教材總顧問。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葉永烈葉永烈,男,筆名蕭通、久遠、葉楊、葉艇。漢族,1940年8月30日生,一級作家、教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化學系。上海作家協(xié)會一級作家、教授。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chuàng)作內(nèi)容。曾任中國科學協(xié)會委員、中國科普創(chuàng)作協(xié)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xié)會理事。沙健孫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34年2月生,江蘇宜興人,漢族。195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兼任九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黨史黨建學科規(guī)劃評審組組長、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曾任中共第十三、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黨史學會常務副會長等職?,F(xiàn)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黨史黨建學科規(guī)劃組(學科評審組)組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98年任中央電大鄧小平理論概論課程主講教師。劉紹棠北京人,現(xiàn)代著名作家。1936年2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通縣(今北京市通州區(qū)。1948年參加革命。1949年在中學讀書時開始發(fā)表獨創(chuàng)作品。1951年曾經(jīng)在河北省文聯(lián)工作。1953年出版短篇小說集《青枝綠葉》,《本命年的回想》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1953年加入了中國***。195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翌年退學。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被稱譽為“神童作家”。1958年被劃成“右派(最初,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右派”是指坐在議會右側,擁護君主制與貴族特權的人士。今日,則是用來指強調民族主義、傳統(tǒng)和宗教。部分人則用“右派”來稱呼支持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人。)”,并開除黨籍。1979年恢復名譽。曾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xié)會***、中國文聯(lián)委員、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會員、《中國鄉(xiāng)土小說》叢刊主編等職務。曾多次載入《世界名人錄》、《世界作家名人錄》和《中國***名人錄》。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fā)的“為我國文化藝術事業(yè)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證書。1997年3月12日因病逝世于北京。 黃蓓佳黃蓓佳,女。江蘇如皋人。1982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歷任江蘇省外事辦公室干部,省作協(xié)理事、***,中國作協(xié)第六、七屆全委會委員。專業(yè)作家。1973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文學創(chuàng)作一級。著有小說集《小船,小船》,長篇小說《夜夜狂歡》等。1973年1月畢業(yè)于江蘇省黃橋中學,1974年下鄉(xiāng)插隊。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yè)。1982年分配至江蘇省外事辦公室工作三年。1984年調入江蘇作協(xié)任專業(yè)作家。1985年調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任專業(yè)作家,***。翁嵌露《給老師的一封信》是上海市虹口區(qū)第三小學學生翁欽露寫給她的老師顧家璋的一封信。作者寫這封信的時候已經(jīng)在華東師范大學讀書。在信中,她記下了顧老師曾經(jīng)給予自己的種種關愛和教誨,贊美了老師的奉獻精神。給老師寫信,對學生來說也不是陌生的事,閱讀時著重要體會作者把敘述、描繪、想象結合在一起,用優(yōu)美抒情的語句,用對具體事例的回憶,表達對老師真摯的感謝之情。羅廣斌羅廣斌(1924--1967),作家。重慶忠縣人。1948年加入中國***,國民黨軍第十六兵團司令官羅廣文的胞弟,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學生。1948年被捕,囚禁在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館集中營。建國后,歷任青年團重慶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重慶市民主青年聯(lián)盟***。后在重慶市文聯(lián)專門從事創(chuàng)作。合著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長篇小說《紅巖》。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跳樓自殺。楊益言原籍四川省武勝縣,1925年11 月18日生于重慶。1937年起在武勝縣初中學習,1940年到重慶北碚兼善中學讀高中,1944年考取同濟大學工學院電機系,到上海讀書。1948年初因參加反美反蔣的學生運動,被學校開除并遭緝捕。被釋放后回四川,執(zhí)教于重慶中國鉛筆廠職工夜校。8月被特務逮捕,囚禁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集中營。1949年11月重慶解放后,參加了重慶“一一"二七被難烈士追悼會”和“三"三一慘案紀念會”的籌辦工作。王宏志1969年生于天津武清。1990年畢業(yè)于天津美術學院?,F(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天津分會會員,天津市雍陽中學高級美術教師,一直從事美術教學工作。作品多取材花鳥草蟲、小動物等內(nèi)容,畫作吸融趙佶,于照等前輩繪畫特色,恪調清新淡雅,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市級美展、獲獎、結集并在報刊上發(fā)表。1998年花鳥作品獲天津市參評全國第八屆群星獎最佳作品獎。2000年作品《春意盎然》,在天津市首屆農(nóng)民藝術節(jié)《盤山杯》美展中獲銅獎。2001年作品《春》入選天津市首屆花鳥畫大展。2002年作品《春暉》入選延安文藝講話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2004年作品《盛夏》獲天津市參評全國第十三屆群星美術、攝影、書法作品展銀獎。2005年,作品《月季》入選《中國書畫小品展作品集》,并在天津市博會上展出。多幅作品選入《當代中國書畫家扇面作品專集》、《中國書畫小品展作品集》、《天津市首屆花鳥畫大展作品集》和《書畫家》等。柏吉爾柏吉爾,德國作家 (1804~1882)Bruno H. Burdel 。作品集《烏拉波拉故事集》《活動》《愛的代價》《琥珀》。 《琥珀》一文是根據(jù)德國科學家、科普作家柏吉爾的《烏拉波拉故事集》改寫的。從大體上看,本文屬于科普小品。但由于以講故事的形式出現(xiàn),使本來較為枯燥深奧的科學知識變得如此生動有趣,吸引小讀者,所以也有人說《烏拉波拉故事集》是童話。孫云曉,男,1955年出生于山東青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少年兒童研究》雜志總編輯。1999年被國務院表彰為有突出貢獻的教育科學研究專家。1993年發(fā)表報告文學《夏令營中的較量》震撼全國,引發(fā)熱烈持久的教育大討論,推動了教育改革。 他的一系列教育觀點影響重大,如“教育的秘訣是真愛”“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習慣是健康人生之基”“德育為何成了一壺燒不開的水”等。給我些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