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被躁到高潮嗷嗷叫游戏,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

留求藝—您的留學規(guī)劃師

高爾基《童年》介紹

315次

問題描述:

高爾基《童年》介紹,麻煩給回復

最佳答案

推薦答案

高爾基高爾基是蘇聯(lián)文學的創(chuàng)始人,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對我國的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童年》是高爾基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三部曲分別是《童年》(1913年)、《在人間》(1916年)、《我的大學》(1923年)。三部曲描寫了“我”的成長過程。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高爾基的成長歷程。《童年》講述的是孤獨孩童“我”的成長故事。小說以一個孩子的獨特視角來審視整個社會及人生?!拔摇奔木拥耐庾娓讣沂且粋€充滿仇恨,籠罩著濃厚小市民習氣的家庭,這是一個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說也展現(xiàn)了當時整個社會的腐敗、沒落而趨向滅亡的過程。小說通過“我”幼年時代痛苦生活的敘述,實際反映了作家童年時代的艱難生活及對光明與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時也展現(xiàn)了19世紀末俄國社會的廣闊社會畫卷。我的父親因為霍亂去世了。年輕的我緊緊依偎在外祖母身邊,害怕而又不安地看著母親哭泣。真是禍不單行,傷心過度的母親剛生下的孩子也夭折了。好象再沒有什么可以留戀的了。處理完一切,我跟著外祖母和母親乘船到尼日尼的外祖父家去。外祖母是個慈祥而善良的人。她講起話來又親切,又快樂,又流利。從見到她的第一天起,我就和她要好了。在船上,她給我講故事。聲音很低,很神秘,她俯下身子湊近我的臉,睜大了眼珠兒注意地看著我的眼睛,就仿佛往我心里灌輸一種使我振奮的力量。每次聽她講完,我總是要求:“再講一個!”“好吧,阿廖沙”。她總是痛快的答應了。外祖父家到了。無論這家的大人還是小孩,我都不喜歡,我覺得自己在他們中間是陌生人。特別使我不喜歡的是外祖父,"我"在他身上立刻聞到敵意。外祖父家里,彌漫著人與人之間的熾熱的仇恨之霧,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連小孩也熱烈的參加一份。外祖父開了染坊,兩個舅舅也在染坊干活,并雇了一些長工。母親的到來,使兩個舅舅擔心她會分走本屬于他們的一份家產,于是便鬧著要分家。

高爾基《童年》介紹

其他答案

經典名著 《童年》與其續(xù)篇《在人間》、《我的大學》共同構成了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是首篇。在這部小說中,描寫的是作者10歲以前的童年時代的生活。記敘了主人公成長、生活的歷程,描寫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阿廖沙四歲時,父親就死了,于是跟著外祖父、外祖母過著貧寒、艱苦的生活。外祖父有著矛盾復雜的性格,他的內心有善良的一面,但貪婪金錢腐蝕了他的靈魂。在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護、關心著他,給予他無限的溫情和鐘愛,并對他進行了有益的教導。 補充:命運的悲歌――《童年》導讀 一、作者簡介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原名阿歷克塞·馬克西姆維奇·彼什科夫,是享有盛譽的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無產階級藝術的最杰出的代表”(列寧語)。他的創(chuàng)作開始了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新紀元,他的名字“代表著世界文學史上的新時期”(魯迅語)。20世紀初,他的作品就開始介紹到我國,對我國的文學和我國革命產生了巨大影響。 1868年3月14日高爾基出生于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父親是個大兵的兒子,母親是染房老板的女兒。祖父曾經當過軍官,因殘酷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職。祖父對父親非常嚴厲,以致父親從家里逃跑5次,最后一次逃跑成功。逃跑后,先后干過木匠、輪船公司辦事處經理、裝飾室內帷幔和裱糊壁紙的工人等,是個聰敏、善良而且非常愉快的人。后來感染霍亂,在高爾基3歲時去世。父親去世后,高爾基隨母親到外祖父家生活。在充滿小市民氣的外祖父家度過了童年。其間,母親改嫁并于幾年后患肺結核病去世,外祖父破產。11歲的高爾基被迫流落人間,開始獨立謀生。他揀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欺凌與虐待,飽嘗生活的苦難與艱辛。他只上過三年小學,但酷愛讀書,利用一切機會讀手邊所能碰到的書,刻苦自學。1884年,他懷著上大學的打算來到咯山,但未能如愿,在社會的底層讀完了他的社會大學。先后當過碼頭搬運工、面包師傅、雜貨店伙計、園丁和守夜人等。同時,結識了先進的民粹派知識分子和馬克思主義的著作,進一步認識到現(xiàn)實的丑惡和人民的疾苦,逐漸樹立起改革社會的決心。1888—1889年、1891—1892年,高爾基為了解祖國和人民,兩次漫游俄羅斯。從尼日尼跑到察里津,經過頓河區(qū)域、烏克蘭,來到比薩拉比亞,再從那里沿著克里米亞南岸到了庫班,再到黑海邊。旅途見聞和艱苦經歷使高爾基開闊了眼界,磨練了意志,積蓄了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素材,激發(fā)了他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強烈欲望。 19世紀90年代,,俄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黑暗落后的俄國變成世界革命的搖籃,馬克思革命理論廣泛傳播,高爾基就在這種歷史背景下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從1892年高爾基在《高加索報》上發(fā)表浪漫主義短篇《馬卡爾·楚德拉》到1899年長篇小說《福馬·高爾杰耶夫》問世,19世紀90年代高爾基共創(chuàng)作了中、長、短篇小說和特寫、故事、散文、隨筆詩歌等700多篇,它們大體包括浪漫主義作品和現(xiàn)實主義作品兩部分。浪漫主義代表作主要有《馬卡爾·楚德拉》(1892)、《伊則吉爾老婆子》(1895)、《鷹之歌》(1895)。其中,《伊則吉爾老婆子》中塑造的丹柯形象與《鷹之歌》中塑造的鷹的形象是高爾基創(chuàng)作中最早出現(xiàn)的英雄形象,它們突出概括了當時俄國革命者奮不顧身的革命精神與英雄氣概,熔鑄著作家崇高的社會理想與道德理想。它們猶如火花,“在人生的黑暗中燃燒起來,在許多勇敢的心里燃燒起對自由、對光明的狂熱的渴望!”現(xiàn)實主義代表作主要有《葉美良·皮里雅依》(1893)、《切爾卡什》(1895)、《瑪莉娃》(1897)、《好鬧事的人》(1897)、《因為煩悶無聊》(1897)、《二十六個和一個》(1899)、《福馬·高爾杰耶夫》(1899)等。在這類作品里,高爾基鞭撻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暴露小私有者、小市民的庸俗,肯定勞動者,特別是流浪漢的人格尊嚴。高爾基以寫流浪漢題材出名,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流浪漢形象,如《葉美良·皮里雅依》中的流浪漢葉美良、《切爾卡什》中的切爾卡什、《瑪莉娃》中的瑪莉娃等,為俄國文學畫廊增添了新的文學形象。這類作品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899年問世的《福馬·高爾杰耶夫》,這是高爾基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說的主人公福馬本是資產階級的接班人,但耳聞目睹的事實卻使他越來越感到資產階級的骯臟事業(yè)是與人類一切高尚情感不相容的。他苦惱、失望,最后被送進瘋人院。在這部小說中,高爾基已經用豐富的現(xiàn)代生活畫面,來展示不同類型的資產者的活動,反映資本主義在俄國的發(fā)展過程以及資產階級的掠奪性了。因此,這部小說的出版標志著高爾基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進入成熟階段。 20世紀初的頭二十年是俄國革命高潮醞釀、高漲與取得勝利的時期。這20年間,俄國進行了三次革命(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在這過程中,高爾基始終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活動與革命事業(yè)聯(lián)系在一起,表現(xiàn)了一個革命作家的崇高品質。1901年3月,高爾基參加彼得堡學生的游行示威活動并創(chuàng)作了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但只有結尾部分《海燕之歌》得以發(fā)表。全篇用象征手法寫了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的化身海燕同反革命勢力代表的風、雨、雷、電搏斗的情景,同時無情嘲笑了害怕革命的資產階級社會階層的代表海鷗、海鴨和企鵝等?!白尡╋L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成了呼喚革命的有力號召。寫小說的同時,高爾基看到劇院的重要宣傳作用,1901年與1902年先后寫出了劇本《小市民》與《底層》,描寫了小市民思想與無產階級思想的沖突?!缎∈忻瘛分锌坍嫷母锩と嘶疖囁緳C尼爾是俄國文學中第一個以新的精神面貌出現(xiàn)的工人形象,這一形象預示了高爾基以后的創(chuàng)作方向。《底層》描寫了一群被拋到社會底層的流浪漢的悲慘遭遇。劇中作者批判了資產階級虛偽的“安慰主義”哲學,提倡尊重人、贊美人,號召人們?yōu)楦淖冏约旱默F(xiàn)狀而斗爭,被稱為“海燕式”的劇本。1905年,高爾基參加了1905年俄國革命,加入布爾什維克黨并會見了列寧,思想產生巨大飛躍。1906年他在美國完成舉世聞名的長篇小說《母親》。《母親》是高爾基最重要的作品,這部長篇小說第一次生動的描寫了工人階級反對地主、資產階級專制統(tǒng)治的革命斗爭,歌頌了無產階級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塑造了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巴威爾、母親尼洛夫娜的光輝形象,奠定了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新型創(chuàng)作方法,在世界無產階級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列寧稱贊《母親》“是一本非常及時的書”。1906年至1913年底,高爾基僑居意大利。其間,他創(chuàng)作了反映農村革命斗爭的中篇小說《覆滅》(1909),揭露并批判小市民習氣的中篇小說《奧庫羅夫鎮(zhèn)》(1909)和長篇小說《馬特維·克日米亞金的一生》(1911),以童話形式、浪漫主義手法描寫意大利工人和勞動人民生活斗爭的《意大利童話》(1911—1913)等。1913年底,高爾基回到俄國,寫作了《俄羅斯童話》(1912—1917)、《俄羅斯浪游散記》(1912—1917)。出版了自傳體三部曲中的前兩部《童年》(1913)、《在人間》(1915)。第三部《我的大學》完成于1922年。自傳體三部曲是高爾基文學遺產中最優(yōu)秀的部分之一,在這些作品中,高爾基根據早年的生活經歷,真實描繪了19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俄國社會生活的全貌,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表現(xiàn)了一代新人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崇高理想。 在蘇維埃時代,是高爾基為創(chuàng)建蘇聯(lián)新文學而加緊勞作的時期。他受黨和政府的委托,擔任文化出版部門的領導工作。創(chuàng)辦大型報刊雜志,主持出版一系列叢書,組織和領導文學社團活動,團結國內外進步文藝隊伍,培養(yǎng)和扶持青年作家,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高爾基晚年仍然勤奮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寫了大量的小說、戲劇、散文、特寫、回憶錄以及政治性論文和文學論文。這時期的作品主要有回憶錄《列寧》(1924)、長篇小說《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yè)》(1925)和《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1925—1936)等。其中,《列寧》是為了悼念革命領袖列寧而寫的,它通過列寧的革命活動和日常生活素材塑造了革命導師的“象真理一樣樸素”的光輝形象;長篇小說《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yè)》是一部俄國資本主義的興亡史,它通過阿爾達莫諾夫一家三代的盛衰變化,概括了俄國資產階級從農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這50年間的歷史命運;《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是高爾基花了十年時間創(chuàng)作的一部未完成的長篇巨著,作家以雄健的筆力描繪了十月革命以前40年間俄國社會生活的一副全景圖,包羅了形形色色的重大歷史事件,展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和各種反動思潮的尖銳斗爭。 1936年6月18日,高爾基與世長辭。 二、作品提要 阿廖沙(即童年高爾基)很小的時候,父親得病死了,母親帶著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親的到來引起了大舅米哈伊爾與小舅雅科夫的爭斗,他們怕母親來討要嫁妝,鬧著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團。阿廖沙初步認識到外公家彌漫著的相互仇恨的氣氛。大舅捉弄老裁縫格里戈里,讓侄子把燒得滾燙的頂針放在格里戈里手邊,不料卻被外公無意中戴上,外公把孫子抽了一頓。阿廖沙因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頓,打的過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災樂禍,連母親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護著阿廖沙。打過阿廖沙后,外公來看他,給他講起自己年輕時候在伏爾加河畔當纖夫時的情景,阿廖沙覺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長大,由一個干瘦的小老頭變成童話中的大力士。挨打之后,阿廖沙結識了小伙子茨岡,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時,他總把胳膊伸出去幫他擋著。每逢禮拜六,他帶著阿廖沙做各種各樣的游戲。他擅長跳舞,幻想著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愛他,但他卻被兩個舅舅強迫著扛承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墳地,中間絆倒后,被十字架壓在下面,因失血過多死掉了。 茨岡死后,阿廖沙更加依戀外婆。睡覺前,給外婆開玩笑,外婆給他講上帝與小鬼的故事。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歡的人。 “外婆到來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現(xiàn)喚醒了我,使我見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圍的一切聯(lián)結起來,把這一切編織成色彩繽紛的花邊圖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終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貼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貴的人,這是因為她對世界充滿了無私的愛。這種愛使我感到充實,使我在艱難的歲月里充滿了堅強的力量?!蓖馄胖赖墓适隆⒃姼?、傳說、童話多得不計其數(shù),阿廖沙聽的入了迷。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驚慌失措,外婆卻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著頭,身上批著馬被,毫不畏懼地沖進火里,從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滿硫酸鹽的瓶子,又鎮(zhèn)定地指揮別人滅火。大火后,又忍著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開春,舅舅們就分了家,外公為自己買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著外公外婆住。這是一段節(jié)奏平緩的日子,阿廖沙接觸的人只有外公外婆。外婆向他講述自己的身世。外婆也是孤兒,母親一貧如洗,而且是個殘廢,為了生活,外婆跟隨母親四處流浪、乞討,后來靠外婆織花邊維持生活。外公也講起小時侯與法國兵相處的事情。這段時間外公開始教阿廖沙識字。外公老病復發(fā),動手打了外婆,阿廖沙感到無法忍受。 寧靜的日子很快被打破,兩個舅舅為了分外公家產,聯(lián)合起來到外公外婆家鬧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爾,喝醉酒就鬧事,整夜在房子周圍轉來轉去,帶來幫手把馬林果叢和酸栗樹統(tǒng)統(tǒng)拔掉,搗毀浴室,砸壞玻璃。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門,外公集合了兩個房客及酒店老板的妻子對付他。為幫兒子,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斷,阿廖沙無比仇恨舅舅。 接下來又是一段單調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禱,外公也每天祈禱。阿廖沙認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卻拒人于千里之外,讓人望而生畏。阿廖沙喜歡外婆的上帝,討厭外公的上帝,故意抓住外公祈禱時的失誤捉弄他。這時期阿廖沙經常同街上的孩子打架,因為這些孩子做出的惡作劇令他無法容忍。這時,為外公干了一輩子活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因雙目失明被舅舅解雇,淪落為乞丐,阿廖沙為此感到難堪。 外公突然賣掉原有房子在別處買了房子。在這里阿廖沙結識了許多人。有外號為“好事兒”的房客,有偽裝成馬車夫搶劫教堂的的彼得伯伯,有奧甫相尼科家的三個孩子。阿廖沙與他們都建立了友誼,但同“好事兒”的關系最為密切?!昂檬聝骸笔且粋€整天忙著做實驗的藥劑師,對人生有透徹的感悟,經常指導阿廖沙觀察生活中的細枝末節(jié),教給他人生的道理?!霸谖铱磥碓鹤永锲降瓱o奇沒什麼值得留心的東西。但經他輕輕一推,或者三言兩語指點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仿佛這些東西都具有獨特的意義,因而給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別深?!钡昂檬聝骸苯K因不被周圍人理解而被外公趕走,阿廖沙非常生氣但毫無辦法。 百無聊賴之中,母親回來了。在幾個城市呆了很長時間又生了一個孩子后,走投無路的她又回到外公家。她開始教阿廖沙認字,讓他背許許多多的詩。外公強迫母親改嫁,母親拼命反抗,外公異常生氣,將氣憤轉嫁到外婆身上,毒打外婆,發(fā)針深深地插進外婆頭皮。阿廖沙為外婆報仇,將外公最喜歡的圣徒像剪碎。 阿廖沙被母親送進了學校,但不久因出水痘被迫休學在家。因發(fā)愁母親的婚事,外婆開始酗酒并向阿廖沙講述父親與母親的往事。不久,母親看上了一個學測量學的學生并堅持要嫁給他。阿廖沙不喜歡繼父與新的祖母,不想讓母親改嫁但毫無辦法。母親改嫁后,阿廖沙繼續(xù)與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開始長大,擁有了自己的自信。阿廖沙又回到學校,但老師不喜歡他,只有主教賞識他。他因拿了一盧布買童話書被母親打了一頓。繼父對母親很不好,用腳踢她,阿廖沙與繼父拼命,又被送回外公家。 外公破產了,阿廖沙與外婆相依為命,通過三年級考試后他不再上學,開始自己養(yǎng)活自己。他結識了許多伙伴,他們互相幫助,一起撿破爛,扯木材。八月,母親去世了,外公說阿廖沙不是獎章,不能老掛在他的脖子上。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間,外出謀生去了。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寫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兩部《在人間》、《我的大學》主要敘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經歷。為使讀者對阿廖沙的成長過程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這里簡介一下后兩部作品的內容?!对谌碎g》描繪阿廖沙11歲走向社會外出謀生的經歷。他備受生活煎熬,做過各種工役,受盡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體驗了社會生活底層的艱辛,認識到人性的丑惡。不過,外婆的善良、廚師的正直、瑪戈爾皇后的博學,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鑒定人、司爐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與復雜。他酷愛書籍,利用一切機會讀他所能碰到的書籍,為此吃了種種苦頭?!段业拇髮W》描寫他在喀山時期的活動與成長經歷。他16歲報著上大學的愿望來到喀山,但理想無法實現(xiàn),喀山的貧民窟與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他無處棲身,與人共用一張床板。在碼頭、面包房、雜貨店到處打工。后來,因接觸大、中學生、秘密團體的成員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思想發(fā)生變化。他閱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擺脫了自殺的精神危機??ι降?年使他在思想、學識、社會經驗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 三、思想內容 1914年俄國作家梭羅古勃在《作家日記》中談到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時寫道:“我邊讀邊感到遺憾。我不由得想起列夫·托爾斯泰那充滿芬芳氣息的童年。相反地這里卻是打架,斗歐,鞭笞……簡直是一種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施虐狂。”的確,整篇《童年》中所描繪的是一種濃厚的、色彩斑斕的、離奇的難以形容的生活。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個善良而且極端誠實的天才美妙的天才講出來一個悲慘的童話。在那種黑暗生活中,殘酷的社事情太多了。 小孩子做錯了一點事,要脫掉褲子挨打;父子兄弟間為了分家,吵架斗毆,甚至打得頭破血流;外祖母毫無過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腳踢;米哈伊爾舅舅為了尋開心,用燒紅的頂針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親跪在地上請求繼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繼父卻用他穿著靴子的腳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為外公干了一輩子活,當他雙目失明,喪失勞動能力時,卻被趕出染坊,流浪街頭乞食為生;外公不但殘酷剝削工人,而且六親不認,與老伴一起煮茶時,茶葉也要放在手心里細細數(shù)過,生怕自己吃了虧。最后,又把老伴與外孫趕出家門,讓她們自謀生路。但盡管作品中描寫了那麼多目不忍睹的慘事與丑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陽光透過云層一樣放射出了樂觀主義的思想光輝。主人公阿廖沙沒有被艱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壓倒,他滿懷信心,奮斗拼搏,沖破種種障礙與不幸,不斷探索新生活,這種樂觀主義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內容上帶上了積極的色彩。作者高爾基在《童年》中也一再說明:“每當我回憶起俄國令人壓抑的齷齪野蠻的生活,我常常問自己:這種丑陋的行為有必要去寫嗎?我每次都懷著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為這就是活生生的丑陋的生活現(xiàn)實,這種現(xiàn)實目前還存在著。要改變這種現(xiàn)實,要從人們的記憶和心靈中,從我們沉重齷齪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響,就必須透徹地了解這種現(xiàn)實。”“我描寫現(xiàn)實生活中的這種丑惡行為,還有一個比較積極的原因:雖然這些丑行令人惡心,使我們感到壓抑;雖然它們扼殺了無數(shù)美好的靈魂,但俄羅斯人的心靈仍舊是那樣健康、年輕,正在克服并且最終能夠克服這種丑惡的行為?!薄拔覀兊纳钍欠浅F婷畹?。在我們的生活中,雖然有滋生各種無恥的敗類的肥沃的土壤,但這種土壤終究會生長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力量,生長出善良和人道的東西,它們不斷激發(fā)我們建設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滅的希望?!边@一方面表明了高爾基的美學原則:作家不必回避生活中的任何丑事,但目的是為喚醒人們的重視,從而徹底消滅它,并且堅信人類社會有一種真善美的自我調節(jié)機制。另一方面也表明高爾基寫童年的悲慘經歷,目的不是為了向人顯示他是多麼值的同情與可憐,也不僅僅是簡單的回憶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親身經歷,告訴讀者,無論環(huán)境多麼惡劣,生活多麼艱難??傆幸恍┥屏济篮玫娜?,只要懷著一顆向上的心,在齷齪的環(huán)境下也能培養(yǎng)出健康、正直的心靈。因此,我們說全書的思想內容表現(xiàn)上是積極向上而非頹廢委靡的。 作品主要塑造了兩大類人物形象,作者通過對這兩大類人物的敘述表達了對他們的愛憎之情。兩大類人物一類以外公為代表的自私殘暴的人,一類是以外婆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討厭的一個人,對他無論是外貌描寫還是內心世界的刻化,總有作者辛辣的諷刺意味在里面。他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來步子快而細,自私殘忍,野蠻粗暴,動輒就打人罵人,哪怕遇上一點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發(fā)作。為了維護他那搖搖欲墜的小業(yè)主地位和分崩離析的家庭,他殘酷的虐待工人伙計,甚至六親不認,將替他勞動了一輩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趕出家門,共同生活了一輩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謀生路。有錢時作威作福,獨斷專行。破產后更加貪婪吝嗇,品格底下。物質上破產,精神上也完全垮掉。盡管在這個市儈氣十足的人身上還有一點人性的閃光,如他年輕時候在伏爾加河當纖夫,經歷了貧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個生活的斗士與勇士。當他給阿廖沙講到那時的經歷時,露出一種真誠而興奮的表情。再如他叫阿廖沙識字也體現(xiàn)對阿廖沙的疼愛。但這一切并不能掩蓋他整體人性上的殘忍與自私。對于外公的種種惡劣行為,阿廖沙是非常討厭的,尤其是外公無故毆打善良的外婆時,他無比憤怒,報復外公。這種厭惡、憤怒同樣也存在于作者心中,通過對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以外公為代表的那一類人的蔑視、厭惡、否定,也表達了作者對小市民階層骯臟、齷齪不良品性的否定。與對外公那類人的厭惡相反,作者通過對外婆等人的回憶,表達了對以外婆為代表的勞動人民的熱愛、崇敬之情。外婆善良慈祥,愛親人,愛鄰居,愛所有的人。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壓力都承擔下來而毫無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毆打、兒子的忤逆……都熄滅不了她內心深處的仁愛之光。她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與詩意的勞動婦女,她能歌善舞,善于講形形色色的傳說、童話、民間故事。她還是一個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時,所有的人都驚慌失措,只有她沖進火海,搶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鹽。因此,盡管她有對惡勢力順從忍耐,對上帝盲目信仰的缺點,這并不影響她整體人性上的光輝。與外婆同類的人還有小伙子茨岡與房客“好事兒”。小伙子茨岡是個棄嬰,被外婆收養(yǎng),長大后就成了外公的雇工,他勤勞能干,力大無窮,雖然被外公與舅舅當成牛馬使喚,仍很善良樂觀。相對于小伙子茨岡來說,房客“好事兒”則是一個成年人,對生活有透徹的了解與感悟。他是祖國無數(shù)優(yōu)秀人物中的一個,見識遠大,教阿廖沙用心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教他做任何事都要講究技巧。這些人都是阿廖沙所喜歡與崇敬的,他們對阿廖沙人生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從正面喚起了阿廖沙對生活的熱烈向往。這些人都不同程度的向阿廖沙敞開自己的心靈,幫助他了解到在生活中除丑事之外,還存在著健康與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東西。作者在作品里寫道:“在童年,我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蜂窩,一些普通、平凡的人們象蜜蜂一樣,把自己的知識和關于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里,每個人盡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實著我的心靈,這種蜜往往是骯臟而苦澀的,但這一切知識仍然是蜜。”因此,高爾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對這些人的熱愛、贊美之情,通過阿廖沙的與他們的交往熱情謳歌了他們。 作品通過對阿廖沙童年經歷的描寫從側面也暴露了當時社會的現(xiàn)實。當時的俄國社會處于19世紀70—90年代,正是俄國大革命的前夕,整個社會處于沙皇的統(tǒng)治之,下人民流離失所。偷竊在村民中已形成一種風氣,已經不算是罪惡,而且對于半饑半飽的小市民來說差不多是唯一謀生的手段。兒童無錢上學,淪落街頭,靠撿破爛為生。從廣義上講,也正是這種民不聊生的社會環(huán)境造成了阿廖沙的個人悲劇。 四、藝術特色 高爾基是俄國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杰出代表,在創(chuàng)作中他堅持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重視描寫的真實性與細節(jié)的精確性等。1937年,高爾基在回答列寧格勒作家出版社關于他“利用什么樣的材料(自傳性的、書本的、觀察和記錄)”進行創(chuàng)作時說:“我主要用的是自傳性的材料,但是我使自己站在事件目擊者的立場,而避免作為當事人挺身而出,為的是不要防礙自己作為生活的講述者?!薄锻辍愤@部作品就遵循了這樣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通過對阿廖沙生活經歷的客觀描述,一方面寫出了阿廖沙性格形成的過程,另一方面廣泛地描繪了19世紀70、90年代俄國社會生活,揭露了沙俄專制制度的黑暗與罪惡,反映了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和空虛無聊。全篇特別鮮明地表現(xiàn)了兩種力量的沖突:一方面是小市民的黑暗、殘忍和野蠻的風習,另一方面是俄國人民優(yōu)異的精神力量——心靈純潔,意志堅強,同情弱者,熱愛正義,富于幻想,向往光明、幸福與合理的生活,為其實現(xiàn)孜孜不倦地努力。所有這些內容的表現(xiàn),都是通過客觀的、冷靜的現(xiàn)實主義描寫、記敘來實現(xiàn)的,書中所描述的是一幅幅逼真的現(xiàn)實生活場景,人物的語言、行動、客觀環(huán)境都與實際生活相符。這與他前期的一些浪漫主義作品如《海燕之歌》的創(chuàng)作手法是截然不同的?!逗Q嘀琛啡獡P溢著浪漫主義精神,為讀者展示了一幅革命風暴到來前夕革命人民與反動勢力英勇搏斗的壯麗圖景: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雷聲隆隆,憤怒的大海掀起巨浪沖向高空,同他們進行激烈的搏斗;飛翔著的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姿態(tài)大聲呼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部作品與《童年》不同,作者沒有如實的描寫現(xiàn)實生活,而運用象征主義手法,通過對自然現(xiàn)象大氣磅礴氣勢的夸張描寫,抒發(fā)了強烈的主觀感受。 《童年》中高爾基在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指導下,還成功地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殘酷自私、陰險暴躁的外公、貪圖錢財?shù)木司?、冷漠無情的母親、善良慈祥的外婆、快樂能干的茨岡、勤勞能干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快活可愛的保姆葉夫根尼亞。這些人物的塑造中,外婆、外公給讀者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外婆的形象是俄國文學史上最鮮明、最富有詩意的婦女形象之一,她是偉大母親的象征,也是俄國苦難生活的象征。她喜歡唱歌、講故事、跳舞。她慈愛、善良、剛強,在十分嘈雜和混亂的情況下,也能把人們吸引到她的周圍,為艱苦窒息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歡樂的情調。書中高爾基通過她的外貌描寫、語言、行動以及引用大量民間歌謠、童話、故事等各種形式對其形象進行全方面刻畫。高爾基這樣描述她的外貌:“外婆講起話來像唱歌似的,特別動聽,她說的每一句話都像一朵盛開的鮮花,溫柔、鮮妍、清新,很容易

其他答案

關于《童年》【寫作背景】《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紀90年代,高爾基就有撰寫傳記體作品的念頭。在1908年至1910年間,列寧到高爾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島的寓所做客,高爾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講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寧對高爾基說:“您應當把一切都寫出來,老朋友,一定要寫出來!這一切都是富有極好的教育意義的,極好的!”高爾基說:“將來有一天,我會寫出來……”不久,他實現(xiàn)了這個諾言。高爾基在這本書中真實地描述了自己苦難的童年,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別是繪出了一幅俄國小市民階層風俗人情的真實生動的圖畫。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鉛樣沉重的丑事”,還描繪了作者周圍的許多優(yōu)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羅斯文學中最光輝、最富有詩意的形象之一。是這些普通人給了幼小的高爾基良好的影響,使他養(yǎng)成不向丑惡現(xiàn)象屈膝的性格,鍛煉成堅強而善良的人?!緝热菥扛郀柣?歲喪父,10歲喪母,后靠自己努力學習奮斗成為了蘇聯(lián)偉大的文學家,自傳三部曲是在列寧的鼓勵下寫成的,它們獨自成篇,又前后相連,藝術地再現(xiàn)了主人公阿遼莎成長歷程的三個階段,真實深刻地反映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俄羅斯民眾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和空虛無聊,揭露了沙俄專制的黑暗與罪惡,被視為俄蘇自傳體小說的里程碑和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偉大成就?!锻辍肥沁@套三部曲的第一部,講述的是高爾基幼年喪父、母親改嫁,他跟隨脾氣暴躁的、日漸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時光。此書通過一個兒童無邪的眼光,向讀者生動地展示了19世紀中葉俄羅斯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描繪了許許多多社會小市民丑陋和愚昧的生活風貌以及當時俄國的宗教、喪葬等民風民俗。高爾基的這些回憶,有助于我們了解沙皇俄國那個時代的風貌,了解一代文學大師高爾基童年時的社會環(huán)境。小阿遼莎的童年生活是“一種濃厚的、色彩斑駁的、離奇得難以形容的生活”,“仿佛是由一個善良而且極端誠實的天才美妙地講出來的一個悲慘的童話”。在敘述童年生活的過程中,幾乎阿遼莎遭遇的每一件比較大的事情,都會引起他一種意識的覺醒,這在作品中的表現(xiàn)就是每一件事情的敘述之后都緊隨一句或一段阿遼莎的哲理性的語言。在高爾基的筆下,阿遼莎的生活是出身于下層人民的一些有卓越才華的人的生活,作品反映的是他們的性格形成的過程和意識的成長?!救宋镌u析】阿遼莎是全書的中心人物,他從小心地善良,特別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的靈魂。他勤于學習,刻苦耐勞,嚴峻的生活使他鍛煉成長為一個意志剛強、有理想有作為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生活的困苦并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阿遼莎這個形象是俄羅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長道路是俄國千百萬勞動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其他答案

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lián)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貧苦, 幼年喪父,11歲即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裝卸工、面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 “社會”大學的課堂。他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親身經歷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 迫。這對他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 高爾基刻苦自學文化知識,并積極投身革命活動,探求改造現(xiàn)實的途徑。1892年發(fā)表處 女作《馬卡爾·楚德拉》,登上文壇,他的早期作品,雜存著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種風格, 這是他無產階級世界觀形成前必然經歷的階段。浪漫主義作品如《馬卡爾·楚德拉》、《伊 則吉爾老婆子》(1895)、《鷹之歌》(1895)等,贊美了熱愛自由、向往光明與英雄業(yè)績 的堅強個性,表現(xiàn)了渴望戰(zhàn)斗的激情;現(xiàn)實主義作品如《契爾卡什》、《淪落的人們》、《 柯諾瓦洛夫》等,描寫了人民的苦難生活及他們的崇高品德,表達了他們的激憤與抗爭。這 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義并充滿激烈內心沖突的人物。 1901年他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風擊浪的勇 敢的海燕形象,預告革命風暴即將到來,鼓舞人們去迎接偉大的戰(zhàn)斗,這是一篇無產階級革 命戰(zhàn)斗的檄文與頌歌,受到列寧的熱情稱贊。 1905年革命前夕,高爾基的創(chuàng)作轉向了戲劇,1901~1905年,他先后寫出了《小市民》、 《底層》、《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們》和(野蠻人》等劇本。特別是《小市民》、《底 層》展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與新的精神面貌,表現(xiàn)了他們?yōu)樽约簷嗬窢幍臎Q心 與樂觀情緒,它們的上演,在當時俄國的劇壇上引起了轟動。 1906年高爾基寫成長篇小說《母親》和劇本《敵人》兩部最重要的作品——標志著其創(chuàng) 作達到了新的高峰。《母親》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批自覺為社會主義而斗爭的無產階級 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列寧肯定了它的現(xiàn)實意義。 1905年革命失敗后,高爾基赴美國及意大利寫了一系列政論文章,抨擊西方資本主義制 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學界的形形色色反動思潮。1908年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懺悔》流露出唯心 主義的造神論思想,受到列寧的嚴肅批評,并得到他的熱情幫助。盡管如此,高爾基的主導 傾向仍然是積極的,富于革命的戰(zhàn)斗精神。對新的無產階級文學創(chuàng)作方法的特征從理論上進 行了許多探索,提出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觀點。他在兩次革命之間的創(chuàng)作成果頗豐, 如《奧古洛夫鎮(zhèn)》(1909)、《夏天(1909)、《馬特維·柯熱米亞金的一生》(1910~ 1911)、《意大利童話》(1911~1913)、《俄羅斯童話》(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 的自傳體長篇小說三部曲的前兩部《童年》和《人間》(1913~1916)。 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間,高爾基因健康欠佳,僅寫了關于列寧及一些作家的獨具藝術風 格與重要文獻價值的回憶錄及自傳體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學》(1922~1923)、《阿 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yè)》(1924~1925)等幾部作品。1921年,他遵照列寧忠告,到國外養(yǎng)病。 1931年回國之后,從1925年起著手創(chuàng)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詩氣魄的長篇巨著《克里姆·薩姆 金的一生》,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還寫了《蘇聯(lián)游記》(1929)《英 雄的故事》和多部劇作《耶戈爾·布雷喬夫等人》(1932)、《托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 《瓦薩·日烈茲諾娃》(1935),以及大量的文藝理論、文學批評和政論文章,對馬克思主 義文藝理論和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做出了重大貢獻。 高爾基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會活動家。他組織成立了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 并主持召開了全蘇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培養(yǎng)文學新人,積極參加保衛(wèi)世界和平的事業(yè)。 高爾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中國。他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和論著成為全世界無產階 級的共同財富?!锻辍犯髡聝热莺喗椋ü彩拢?第一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良、聰明、能干、充滿愛心,是千千萬萬俄羅斯女性的優(yōu)秀代表,對“我”的一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本章末尾用充滿詩意的美好語言描寫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個光彩照人的平凡而偉大的人物形象。年過花甲的外婆跟三、四歲的“我”見面時的第一次“對話“生動活潑,風趣盎然。早已過不惑之年的高爾基,以三、四歲兒童的口吻、眼光、心理、行為,真實而生動地描寫、反映當時的客觀現(xiàn)實,深刻而準確地表達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觀點和感情。語言簡潔生動,非常口語化,非常適合人物的口吻和當時的語言環(huán)境;情節(jié)畫龍點睛,人物栩栩如生。不僅本章,而且全部《童年》,具有這個顯著的特點和優(yōu)點?!锻辍烽_篇就寫得十分精彩。它可以摘出來絕不止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從譯者加的標題就可以大體知道本章內容:

一、“外祖母的出現(xiàn)”;二、 “父親的去世和弟弟的降生”;三、“父親的安葬”;四、“伏爾加河上的風光”?!锻辍返拿恳徽露际怯稍S多篇這樣的優(yōu)美散文組成的?!锻辍房梢员葦M為一串珍珠項鏈,而每一篇散文就是一顆晶瑩剔透的珍珠。比如本章就藏著好幾顆這樣的珍珠。 第二章可以分三大塊,也就是三篇優(yōu)美、精彩的散文。它們可以分別標題為:“兄弟斗毆”、“兇殘的外祖父”、“外祖父來病床看我”。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父。小說寫外祖父毒打外孫們的兇殘,令人慘不忍睹,毛骨悚然。后來他來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覺得此老頭兒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雖然他的兇狠不能原諒,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別是在讀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識字和講人生哲理以后。 第三章分四大塊,即由四篇散文或短篇小說組成。它們也可以有明確的標題。一、“一雙金不換的手”。伊萬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場購物時也會替外祖父省錢當小偷;二、“熱鬧的家庭舞會”,主角是伊萬和外婆;三、“雅科夫的吉他”。他當然也是舞會的核心;四、“小茨岡的慘死”。別號“小茨岡”的伊萬是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婆的養(yǎng)子,從他生下來被遺棄到他的慘死,寫得有血有肉,有情有愛。小茨岡是個良善、勤勞、能干的小伙子,是“我”童年時最好的朋友。他的慘死,跟自私卑鄙的兄弟兩人直接有關,但根原還在于造成自私卑鄙等劣根性的社會頑癥。 第四章著重寫外婆,寫她對上帝的虔誠,對人的良善、忠厚,對丈夫的容忍、體諒;寫她的聰明, 能干,健談,會跳舞,會講童話;火災里指揮若定,火災后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婦和頂梁柱,是“我“最貼心最親愛的朋友。小說對火災場面的描寫非常精彩。 第五章可分上、下兩篇:

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講自己的苦難身世。兩人都是早年喪父的孤兒,都曾跟著母親沿街乞討,后來也都憑著聰明能干、吃苦耐勞而自立, 最后共同掙到目前這種小康家境;二、占更多篇幅的是外祖父教“我”識字和給“我”講述自己的人生體念和生活哲理。他對“我”的好奇心有問必答,道理講得深入淺出,形象生動,透徹明了。 第六章寫大舅米哈伊爾為了爭奪家產帶領流氓沖擊、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這不僅深刻地揭露了這個逆子的兇惡嘴臉和丑惡行徑,也客觀地暴露了千千萬萬小市民家庭的尖銳矛盾。在這次父子短兵相接的“戰(zhàn)斗”中,阿廖沙“我”擔任了火線偵察兵的腳色,寫得有聲有色,相當精彩,可以推出一篇標題為“我注視街上的敵情”的優(yōu)美散文。這次“戰(zhàn)斗”中善良的外婆由于“勸架”被醉酒的逆子的磚頭咂傷了手,造成了骨折。 第七章也可以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寫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兩個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為懷,賜福人類,主宰一切,洞察萬物,外祖父的上帝專橫跋扈,法力無邊,嚴厲殘酷,人人害怕。這種對比通過生動的文學描寫展現(xiàn)出來,絲毫沒有概念化的說教,寫得十分精彩,耐人尋味。下篇主要寫街上的所見所聞后的痛苦感受,順便也重提留在家里的苦惱。“我”就是在這種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下生活和成長的。上篇是寫“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環(huán)境,下篇是寫“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環(huán)境。兩方面都是明顯影響我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客觀因素。這顯然是上、下兩篇合成一章的主要理由。 第八章也可分為上、下篇。上篇描繪了外婆講童話的情景、本領和記錄下來《隱士和勇士》這篇優(yōu)美迷人的童話;下篇介紹了“我”的第一個知識分子朋友,一個 不知真名實姓、只知外號“好啊”的“外人”和“怪人”,并且著重敘述了他們之間的友誼。上、下篇之間的內容通過“怪人”聽外婆講童話的場面聯(lián)系起來。小說故意用若明若暗的手法,巧妙地讓讀者心領神會“好啊”和外婆的某種尷尬關系。“好啊”是他的口頭禪,直譯是:“好事情”。(93——109頁) 第九章也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寫“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小說很重視大人講故事對兒童的影響。馬車夫就常給“我”講故事,雖然他的講故事本領比外婆、外公差多了。本章最精彩的情節(jié)是“我”與三兄弟的友誼。下篇寫“我”和 “三個小少爺”的友誼?!敖煺叱啵吆凇?,朋友對一個人“心靈面貌“和世界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小說如實地寫了“我”對三個小少爺?shù)暮酶泻土w慕。外婆支持“我”和三兄弟的友誼,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親上校奧夫相尼科夫禁止他們交往,甚至馬車夫彼得也堅決反對。馬車夫跟“我”因此發(fā)生了爭吵,這次“爭吵”成了聯(lián)結上、下兩篇的紐帶。 第十章寫“我”母親的突然回家和新產生的家庭矛盾。一個年輕喪夫、留有幼子、任性好強的不幸女人,在多年離家之后帶著痛苦回到替她撫養(yǎng)兒子的、孤苦年邁的父母家長住,由此帶來的家庭矛盾和沖突,是不言而渝的。尤其是她的婚姻大事,過去就是、現(xiàn)在仍然是父女矛盾、沖突、爭吵、鬧架的焦點和導火線。小說先是詳細地寫了母親和“我”第一次見面的情景,接著寫了母子之間因為“背詩”而爆發(fā)的一次爭吵;最后又重點寫了父女之間因婚姻問題而爆發(fā)的一次大鬧架,外祖父氣得跪在女兒面前,接著又無故把外婆打傷。爭吵和鬧架成了家常便飯;打了再好,好了再打,一家四口就是這樣打發(fā)日子! 第十一章主要寫母親回來后的家庭生活,首先是母親與一些青年男人的交往,雖然用筆不多,寫法上也若明若暗,欲說又止;其次寫表哥薩沙的逃學和逃跑。表哥和“我”都是可憐的孤兒,他沒有親母,繼母對他不好。小說對他的逃學寫得非常生動具體。但本章的重點內容還是外婆給“我”講父親的身世和父母的婚事。 第十二章寫母親再嫁和再嫁后的生活,寫“我”的這個“傷心事件”對自己心靈造成的創(chuàng)傷,寫這兩年里外祖父的家境日益衰落、以至完全破產,搬家不斷,住房和生活一次比一次差,幾乎真的要上街討飯了。“我”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母親再嫁的事實??梢哉f,家庭矛盾主要表現(xiàn)在“我”和母親之間。也重點寫了上學讀書,特別寫到一位熱愛兒童、循循善誘的教育家。 第十三章寫外祖父與外婆分家過日子,寫“我”檢破爛為生,寫“我”與幾個小朋友去河邊偷木板賣錢,寫這些小伙伴們艱難的生活和彼此的友誼,寫母親的死,最后,寫“我”不得不走向“人間”。所有這些內容,乍看很零亂,但完全符合生活本身的邏輯,因為它們都在寫一個“窮”字?!锻辍返谋瘎∈且阅赣H之死這悲慘的一幕結束的。

為你推薦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用戶協(xié)議  |  隱私政策  |  在線報名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