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
柴可夫斯基是哪國人希望能解答下
法國
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也是俄羅斯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世界最偉大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之一。
俄國人1871年夏天,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去烏克蘭卡明加渡假,拜訪了居住在那里的妹妹。做為舅舅,他根據(jù)德國作家莫采伊斯的妖精故事《天鵝池》,為可愛的外甥們譜寫了一部家庭用的獨幕芭蕾曲。1875年8月,莫斯科帝國劇院總裁格里采爾與劇作家皮蓋切夫合作編寫了大型舞劇《天鵝湖》的臺本,并以八百盧布的報酬委托柴可夫斯基為之作曲。早就希望能在舞劇領域里進行嘗試的柴可夫斯基,就以四年前所寫的這部短篇芭蕾音樂為基礎,又融合進1869年所創(chuàng)作的歌劇《女水神》的音樂,于次年4月完成了全部譜曲工作,全劇共分四幕二十九曲。不久,《天鵝湖》由德國人列津格爾編導,在莫斯科正式公演,略波夫擔任樂隊指揮。遺憾的是他們對于柴可夫斯基的創(chuàng)新感到無所適從,在演出中不按原譜,任意加進普尼等其他作曲家的音樂。特別是因為編導的平庸,竟然給扮演天鵝的女演員雙臂綁上細木棍,讓他們仿效飛禽翅膀,終于導致首演的全面失敗,只演了幾場就中止了。性格內向的柴可夫斯基,把演出的失敗歸結于自己的音樂,一直打算重新修改《天鵝湖》音樂,但未及動手就與世知辭了。1894年,彼德堡馬林斯基劇院首席編導馬留斯·彼季帕在其助手列弗·伊萬諾夫的協(xié)同下,為柴可夫斯基逝世一周年舉行紀念公演時,首先把《天鵝湖》二幕重新搬上了舞臺。然后又由彼季帕編導一、三幕,伊萬諾夫編導二、四幕,于1895年1月27日在彼德堡上演全劇。他們在指揮德里果的協(xié)助下,對舞劇譜進行了必要的增刪和次序上的調整。在編舞上進行了種種革新,為突出奧杰塔與奧吉麗雅善與惡的鮮明對比,賦予了他們不同的性格和節(jié)奏。當時擔任女主角的演員皮埃麗娜·萊格那妮,以細膩的感覺,輕盈的舞姿、完備的技巧創(chuàng)造性的體現(xiàn)了編導的意圖,據(jù)說在第三幕里天鵝獨舞中,一口氣做了三十二個Fouette(單腿旋轉),首次完成了這一芭蕾舞演員的絕技。《天鵝湖》的重演獲得了巨大成功,達到了古典浪漫主義舞劇的光輝頂點。進入二十世紀,隨著芭蕾藝術在全世界的推廣,《天鵝湖》已成為各國芭蕾舞團演出最多的古典芭蕾舞劇,并出現(xiàn)了不同的版本,中國現(xiàn)有的五個專業(yè)芭蕾舞團都將《天鵝湖》作為經(jīng)常演出的保留劇目,成為中國人民最熟知的、也是最喜愛的芭蕾舞劇。芭蕾舞愛好者大多數(shù)都是從《天鵝湖》開始感受芭蕾的魅力的,將于12月12日至明年1月20日舉辦的首屆北京國際舞蹈演出季中,就將有四個版本的《天鵝湖》演出,分別是來自中央芭蕾舞團、俄羅斯全明星節(jié)慶芭蕾舞團、白俄羅斯國家大劇院芭蕾舞團以及古巴國家芭蕾舞團。 熊熊ooO/kel 2008-06-29 18:33 檢舉生平 1840年5月7日柴科夫斯基出生在維亞特卡省卡姆斯克-沃特金斯克附近的村莊。父親是一位礦業(yè)工程師,1848年遷家至圣彼得堡。1850年,柴科夫斯基入圣彼得堡法律學校學習,并選修音樂課,師從Т.И.菲利波夫學習鋼琴。1859年從法律學校畢業(yè),進入司法部任職,同時鉆研音樂。1861年入俄羅斯音樂協(xié)會的音樂班學習。1862年在音樂學習班的基礎上成立了俄國第1所高等音樂學校──圣彼得堡音樂學院(今列寧格勒音樂學院),柴科夫斯基成為該校第1批學生,在Н.И.扎連芭指導下學習和聲與復調,在А.Г.魯賓斯坦的指導下學習配器和作曲。由于司法部的職務與學習音樂之間的矛盾,柴科夫斯基幾經(jīng)考慮,于1863年毅然辭去司法部的工作而完全獻身于音樂事業(yè)。1865年,柴科夫斯基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圣彼得堡音樂學院,畢業(yè)作品為康塔塔《歡樂頌》(J.C.F.席勒詩),獲得銀牌獎。同年應Н.Г.魯賓斯坦之邀,柴科夫斯基來到莫斯科,任教于新成立的莫斯科音樂學院,并開始了緊張的創(chuàng)作活動。約10年時間,柴科夫斯基寫下了許多早期名作,其中包括3部交響曲鋼琴協(xié)奏曲、歌劇、舞劇、管弦樂序曲、室內重奏等。由于教學任務繁重,柴科夫斯基為自己不能以全部精力投入創(chuàng)作而苦惱。但為了經(jīng)濟來源,他又不得不繼續(xù)擔任教學工作。1877年7月柴科夫斯基和А.И.米柳科娃結婚。這是一個不幸的婚姻,柴科夫斯基為此極為痛苦,不久即離異。創(chuàng)作與教學工作的矛盾和婚姻帶來的不幸,使柴科夫斯基精神負擔沉重。1876年,柴科夫斯基與梅克夫人建立了通訊友誼,這給柴科夫斯基以極大的精神安慰。梅克夫人是一位頗有文化教養(yǎng)的富孀,非常喜愛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兩人在頻繁的通信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梅克夫人從1877年開始,每年給予柴科夫斯基以優(yōu)厚的經(jīng)濟資助,使柴科夫斯基有可能辭去音樂學院的教職,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創(chuàng)作。從1877年到他去世的10多年間,是柴科夫斯基在創(chuàng)作上獲得輝煌成就的時期。他的第4、第5、第6交響曲以及標題交響曲《曼弗雷德》,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瑪捷帕》《黑桃皇后》《伊奧蘭特》,舞劇《睡美人》《胡桃夾子》,以及《小提琴協(xié)奏曲》《意大利隨想曲》《1812序曲》以及許多浪漫曲等,都是這一時期的名作。柴科夫斯基一生中曾多次去西歐旅行,并于1891年赴美國指揮演奏自己的作品。1893年5月,柴科夫斯基接受了英國劍橋大學授予的名譽博士學位,10月28日在圣彼得堡親自指揮其《第六交響曲》的首次演出,11月6日由于霍亂癥逝世(另一說是因自殺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