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
赫爾岑是不是俄國的希望能解答下
正是。
赫爾岑(1812~1870)Herzen,Aleksander 俄國哲學家、作家。 1812年4月6日生于莫斯科古老而富裕的貴族雅可夫列家,1870年1月21日卒于巴黎。
赫爾岑 編輯赫爾岑(1812~1870)Herzen,Aleksander 俄國哲學家、作家、。 1812年4月6日生于莫斯科古老而富裕的貴族雅可夫列夫家,1870年1月21日卒于巴黎。他是私生子,所以不能繼承父姓,但他的父親十分愛他,給他取赫爾岑為姓,德語意為“心”,并使其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時代受十二月人思想影響,立志走反對沙皇專制制度的道路。1829年秋進莫斯科大學哲學系數(shù)理科學習。學習期間,他和朋友奧加遼夫一起組織政治小組, 1833年大學畢業(yè)后,曾計劃出版宣傳革命思想的刊物,因1834年被捕入獄未實現(xiàn)。[1835年,他以“對社會有極大危險的自由思想者”的罪名被流放。在長達6年的流放期間,他目睹外省官場的腐敗和廣大勞動者的苦難生活,進一步加深了對農(nóng)奴制罪惡的認識。]1842年回到莫斯科,立即重新投入戰(zhàn)斗。努力研究哲學、歷史和自然科學,寫了《科學上的一知半解》和《自然科學研究通信》等哲學著作,認為自然界的事物是不依賴人的意識而存在的,它的存在是無限的。意識是自然界派生的,思維的規(guī)律是被意識到的存在的規(guī)律。宣傳辯證法和唯物主義,鼓吹“社會革命的必要性”,很快和當時在彼得堡的別林斯基齊名,成了俄國進步思想界領(lǐng)袖。他的主要作品有《誰之罪》和《往事與隨想》,他的作品影響了幾代俄羅斯人的思想和生活。屠格涅夫曾評價:“赫爾岑在刻畫他所遇到的人物的性格方面是沒有敵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