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利用CPT/OPT所謂CPT(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和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通俗來講就是“實習許可”,所有本科、碩士和博士都有的,換句話說就是美國政府認可你和移民局申請,批準后,可以找公司做實習。
這兩者的區(qū)別在于CPT是學習期間用的,其時間長度可以接近一年,但是不能滿一年;OPT是畢業(yè)后用的,前幾年有一整年隨你自己安排,現(xiàn)在要求一年之內的失業(yè)狀態(tài)不能超過90天,但是如果公司加入美國移民局的個人身份驗證系統(tǒng),STEM專業(yè)之一,是可以延長到36個月的。
二、人際關系網(wǎng)絡國內辦事得有關系,沒有熟人幫忙,有些事情可能寸步難行,有人有關系再難的事情也可能一路綠燈。在美國,其實也要看關系的。只是美國人更注重個人能力,因為有才華、有能力的人會有更多的機會、更好的環(huán)境做出成績。而且美國人的“關系”通常是在了解你的能力或人品之后才會推薦機會或幫你,這和國內“關系”的味道不一樣。當然美國公司招聘需要打廣告,或者通過獵頭公司,要花費很多錢,所以也會鼓勵員工推薦人才,同時會給予推薦人現(xiàn)金獎勵,利益驅使下,一定會有人愿意“內推”來幫助你。當然,你也得有能力,否則即使有推薦獎金也沒有人愿意幫你,因為搞不好還要替你擦屁股,搞壞TA在公司的名聲。
三、經驗是王道、實習不可少這點其實很正常,無論是國內還是美國,沒有哪家用人單位不喜歡有經驗的人,一方面可以直接上手,創(chuàng)造價值;另一方面也省去了培訓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在美國的就業(yè)市場,最受歡迎的工程師是:有幾年工作經驗,能獨立干活,且工資要求不像資深工程師那么高,這樣的人,工資上升空間也比較大,有希望拿到多個job offer,把工資提高一大截。中國學生普遍缺少工作經驗,如果找工作不順利,可以先找實習。實習并不是畢業(yè)的時候才找,絕大多數(shù)學校規(guī)定,只要你上滿兩個學期的功課,就可以用CPT做實習了。早點動手,不要在畢業(yè)之前臨時抱佛腳,更何況也不是想報就能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