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一、魏冉簡介魏冉又叫魏厓或魏焻,因食邑在穰,號曰穰侯。
他是戰(zhàn)國時秦國權臣,又是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秦昭襄王之舅。從惠王時起,就任職用事。秦武王23歲因舉鼎而死,沒有兒子,各兄弟爭位。魏冉實力較大,擁立了秦昭王,亦幫秦昭王清除了爭位的對手。之后魏冉憑著他與昭王的特殊關系在秦國獨攬大權,一生四任秦相,黨羽眾多,深受宣太后寵信。曾保舉白起為將,東向攻城略地,擊敗“三晉”和強楚,戰(zhàn)績卓著,威震諸侯,“苞河山,圍大梁,使諸侯斂手而事秦”。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派穰侯魏冉去齊國,約齊湣王與秦昭王同時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準備聯(lián)合五國攻趙,并三分趙國。但秦國這一連橫策略沒有成功,被蘇秦的合縱破壞。公元前284年,秦、韓、趙、魏、燕五國,合縱破齊,他假秦國的武力專注于攻齊,奪取陶邑,為己加封,擴大自己的勢力。由于他權勢赫赫,導致人心不附,對秦王政權構成了嚴重威脅。前266年,被秦王罷免,遷到關外封邑,由范雎代相,最后“身折勢奪而以憂死”于陶邑。
二、魏冉功勞1.保舉白起。曾保舉白起為將,東向攻城略地,擊敗“三晉”和強楚,戰(zhàn)績卓著,威震諸侯,“苞河山,圍大梁,使諸侯斂手而事秦”。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派穰侯魏冉去齊國,約齊湣王與秦昭王同時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準備聯(lián)合五國攻趙,并三分趙國。但秦國這一連橫策略沒有成功,被蘇秦的合縱破壞。
2. 領兵攻魏。秦昭王三十二年(前275年),魏冉任相國,帶兵進攻魏國,使魏將芒卯戰(zhàn)敗而逃,進入北宅,隨即圍攻大梁。魏國大夫須賈勸說魏冉道:“我聽魏國的一位長吏對魏王說:‘從前梁惠王攻打趙國,取得了三梁,拿下了邯鄲;而趙王雖然戰(zhàn)敗也不肯割地,后來邯鄲終于被收復。
三、歷史評價司馬遷:“魏冉,秦昭王親舅也。而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天下皆西鄉(xiāng)稽首者,魏冉之功也。及其貴極富溢,一夫開說,身折勢奪而以憂死,況于羈旅之臣乎!”司馬貞:“穰侯智識,應變無方。內(nèi)倚太后,外輔昭王。四登相位,再列封疆。摧齊撓楚,破魏圍梁。一夫開說,憂憤而亡?!彼抉R光:“魏冉援立秦昭王,除其災害,薦白起為將,南取鄢、郢,東屬地于齊,使天下諸侯稽首而事秦。秦益強大者,魏冉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