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今優(yōu)秀的建筑師很多,簡單的介紹幾個自認為比較著名的:
1、李誡,北宋建筑師李誡,他編寫了著名的《營造法式》。
北宋建國以后百余年間,大興土木,宮殿、衙署、廟宇、園囿的建造此起彼伏,造型豪華精美,負責工程的大小官吏貪污成風,致使國庫無法應付浩大的開支。因而,建筑的各種設計標準、規(guī)范和有關材料、施工定額、指標急待制定,以明確房屋建筑的等級制度、建筑的藝術形式及嚴格的料例功限以杜防貪污盜竊被提到議事日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將作監(jiān)第一次編成《營造法式》,由皇帝下詔頒行,此書史曰《元祐法式》。因該書缺乏用材制度,工料太寬,不能防止工程中的各種弊端,所以北宋紹圣四年(1097年)又詔李誡重新編修。李誡以他個人10余年來修建工程之豐富經(jīng)驗為基礎,參閱大量文獻和舊有的規(guī)章制度,收集工匠講述的各工種操作規(guī)程、技術要領及各種建筑物構件的形制、加工方法,終于編成流傳至今的這本《營造法式》,于崇寧二年(1103年)刊行全國。
2、貝律銘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國廣州,祖籍蘇州,美籍華人建筑師。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建筑學。其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為主,被歸類為現(xiàn)代主義建筑,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國華盛頓特區(qū)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被譽為“現(xiàn)代建筑的最后大師”。
3、王澍王澍(生于1963年11月4日)是一位在杭州工作的建筑師,同時也是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他因批判性地反對“欠缺靈魂的所謂專業(yè)現(xiàn)代建筑”而在學術界聞名。為表彰他在尊重地域傳統(tǒng)、環(huán)境與手工藝方面所做的建筑貢獻,他榮獲了2012年的普利茲克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個中國公民,也是該獎項第四年輕的獲獎得主。評委會對其評價:“他的建筑是永恒的,深深扎根于歷史背景與環(huán)境,但又具有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