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新月派詩人徐志摩離開馬賽歸國,當海船行駛在中國南海時,他面對洶涌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展紙抒發(fā)了他在1928年7月重游康橋的感受,吟成《再別康橋》這首傳世之作。
從此,《再別康橋》成為中國與英國文化溝通的一個紐帶。到英國訪學或游覽的中國人都希望看看徐志摩詩中的康橋。我第一次去英國時,導游在劍橋嘆息橋上遙指著遠處的一座石橋說,那就是康橋!于是我們長槍短炮出動,拉近康橋,留下靚影。今年7月,我再游劍橋,訪問了國王學院,才知道當年導游引導有誤。劍橋市有一條河繞城而過,這條河叫劍河,也叫康河??岛觾砂稐盍嗲?、芳草萋萋,河上架著7座橋,每一座橋都有自己的名字,著名的有國王橋、數(shù)學橋、格蕾橋、嘆息橋等。劍橋大學31座學院大多依康河而建?;?0英鎊進入國王亨利六世奠基的國王學院,國王學院于1441年開工,歷經(jīng)幾代國王,100多年后才完工。從高大的屏風式門樓進入,迎面是前院和吉布斯主樓,右側(cè)是高聳入云的大教堂。穿過主樓,是一塊比前院更大的后草坪和潺潺的康河。我從后草坪跨過磚石結(jié)構(gòu)的國王橋,看到左手矗立著徐志摩詩碑。徐志摩于1921年赴英國留學,在劍橋大學當了2年特別生,學習政治經(jīng)濟學。在康河的滋潤下,徐志摩接受了康橋的貴族教育,學會了像英國名士那樣喝咖啡和吸煙,崇拜英國詩人雪萊和拜倫。徐志摩回憶康橋給他的影響:“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928年7月底,徐志摩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卻未能相遇。徐志摩站在國王橋上,一幕幕昔日的生活圖畫映現(xiàn)在他的眼前,《再別康橋》就是吟唱他當時的感想。
90年后的7月底,我在徐志摩當年站立的國王橋上極目遠眺,藍藍的天上白云在飛翔,白云的下面,康河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河邊翠色蔥蘢的垂柳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讓我想起《再別康橋》中的詩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笨岛由巷h蕩著撐篙的木船,右面是莊嚴肅穆的教堂和爬滿青藤的紅磚教室,綠藤紅磚交相輝映,呈現(xiàn)一派古意盎然的景象。左面是木柵欄圍成的草地,幾頭奶牛正在悠閑地吃草,河流、木船、教堂、奶?!瓨?gòu)成一幅動靜相依的畫面。我想,徐志摩當年見到的康河應(yīng)該就是今天這樣的畫面吧?徐志摩回國后曾經(jīng)擔任北京大學、南京中央大學等多所大學的教授,名聞遐邇。
1931年11月19日上午,徐志摩搭乘“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飛北京,在濟南因大霧迷航,飛機不幸墜入山谷。一代詩人徐志摩就這樣永遠化入了泥土,永遠定格在34歲。這一切,竟正如他詩里寫的“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歷史竟然如此會捉弄人。蔡元培為徐志摩撰寫挽聯(lián):“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qū)車可死,斗室生臥也可死,死于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毙熘灸ψ珜憽对賱e康橋》80年后,2008年7月2日,國王學院在當年徐志摩有感而發(fā)的國王橋畔為他立碑,兩句著名的中文詩句鐫刻在來自北京的白色大理石上,原來國王橋才是徐志摩心目中的康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