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概況泰安泰安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2007年國務院正式下發(fā)文件,同意將泰安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該文件稱,泰安市城市發(fā)展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歷史遺跡保護較好,自然風光雄偉壯麗,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泰安市“山城相依,山城一體”的格局獨具特色。同時要求泰安市在充分研究城市發(fā)展歷史和傳統(tǒng)風貌的基礎上,正確處理保護與發(fā)展的關系,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保護好城市的歷史文化軸線,處理好山和城的關系。不得進行任何與歷史文化名城環(huán)境和風貌不相協(xié)調(diào)的建設活動。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將加強對泰安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規(guī)劃、保護工作的指導、監(jiān)督和檢查。
5000多年前形成了繁榮的大汶口文化;公元前200年(西漢初)設
"泰山郡
",公元1136年(金天會十四年)設
"泰安郡
"。泰安從
"泰山安則四海皆安
"一語中來,取意國泰民安。改革開放以來,泰安國民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社會事業(yè)興旺發(fā)達,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
2009年全市實現(xiàn)生產(chǎn)總值(GDP)1715.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6%,增幅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一、二、三季度累計增幅分別為8.7%、11.1%和12.2%,呈逐步回升態(tài)勢。。主要工業(yè)門類有機械、電子、化工、紡織、輕工、建材、煤炭、電力、儀器,糧、棉、油、果、蔬菜、畜牧等農(nóng)產(chǎn)品十分豐富,旅游、商貿(mào)、餐飲、中介、咨詢、社會服務設施完善,對外經(jīng)貿(mào)合作擴展到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進出口商品400多種,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客商在泰安投資興辦企業(yè)。其中國家級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yè)有泰開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魯能泰山電力設備有限公司,省級高新技術企業(yè)有山東京衛(wèi)制藥有限公司、山東省尤洛卡自動化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泰安正信機電有限責任公司等。泰山泰安境內(nèi)的泰山,又稱東岳,總面積42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45米,氣勢磅礴,拔地通天,素有
"五岳之首
"、
"天下第一山
"之譽。在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由于歷代帝王封禪和民眾朝拜,給泰山遺留下極為豐富的人文景觀,使泰山成為
"華夏文化
"的縮影。
1984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1991年被列入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1998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2006年又被評為世界地質(zhì)公園。泰山以其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每年吸引著500多萬國內(nèi)外游客前來觀光游覽。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泰山傳說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序號19。編輯本段泰安之名由來泰安-泰山地區(qū)是華夏文明的東部發(fā)祥地,東夷海岱文明的源頭區(qū),儒家文化的承載區(qū)。早在5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存、繁衍,5萬年前的新泰人,已跨入智人階段;5000多年前這里孕育了燦爛的大汶口文化,成為華夏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由于古人對太陽和大山的崇拜,自堯舜至秦漢,直至明清,延綿幾千年,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隨著帝王封禪,泰山被神化,佛道兩家、文人名士紛至沓來,給泰山與泰安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追憶往昔,泰安有三遷的歷史。春秋時期,泰安為無鹽邑,城市坐落在今徂徠境內(nèi)官路村一帶。后來遷往舊縣{原奉符縣},大宋時又遷往谷縣。到明朝才定居泰安。泰安也因泰山而得名,從古語“泰山安則四海皆安”中來,寓意“國泰民安”。泰安-大泰山旅游圈泰山近年挖掘泰山文化,為了擺脫單線游泰山留不住人的弱點。與國家著名的策劃單位和多省合作交流。投資幾十億,打造大泰山旅游文化圈:泰山封禪大典1.泰山印象-中華泰山封禪大典。投資近3億的囊括秦漢唐宋元明清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2.泰山花樣年華景區(qū)。投資6億元,對口日本,韓國,東南亞。集觀光、采摘、展銷、 餐飲于 一體的大型農(nóng)業(yè)旅游文化項目。
3. 泰山方特歡樂世界。廣東深圳與山東省共建,投資近30億的目前僅次于上海迪斯尼的大型游樂場!泰山方特歡樂世界4.泰山-東平湖-梁山泊-水滸文化旅游區(qū)。在泰山西部東平縣東平湖,為梁山泊遺存水域!為新版水滸傳的拍攝場地!是泰安-東平水滸文化影視城是江北著名的影視城!5.泰山東麓-泰山明清古村。投資近3億的明清古民居復原項目!泰山石的意義---世界級元老石穩(wěn)如泰山!重如泰山!意重泰山!國泰民安!泰山地區(qū),統(tǒng)指泰山為中心的山東境內(nèi)的泰山山脈以及泰山支脈,和泰山余脈。統(tǒng)稱泰山石,或泰山石礦產(chǎn)。泰山地區(qū)地質(zhì)為世界最古地質(zhì)區(qū)之一,泰山巖石平均地質(zhì)年齡在30多億年,為地球的太古代時期。堪稱元老石 。自秦漢古代即作為政府建筑的奠基及鎮(zhèn)宅用石。泰山: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縮影。泰山精神乃中華精神的脊梁。泰山的地學價值---泰山世界地質(zhì)公園一是反映了古老的地質(zhì)年代信息,在泰山地質(zhì)公園探測到了帶有37.2億年地球年齡信息的捕獲晶,標志著在泰山地區(qū)下存在著很古老的巖石。二是具有特殊價值的巖石。在泰山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騍馬提巖目前是中國唯一的,在全世界也只有五六個國家有發(fā)現(xiàn)。三是反映了典型地質(zhì)變化過程,泰山地區(qū)所有26億年以前的巖石都已經(jīng)變質(zhì)變形了,而26億年以后形成的則變形很小,這表明在26億年前,泰山地區(qū)發(fā)生了一次重要的地質(zhì)運動。這次突變具有里程碑式的全球意義,與世界地質(zhì)學界將太古宙和遠古宙的分界定在26億年設想不謀而合。泰山: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縮影。泰山精神乃中華精神的脊梁。泰山:死?;蜉p于鴻毛,或重于泰山!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從漢朝的宮殿建筑基石到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毛澤東紀念堂.上海龍華烈士墓 、雷鋒墓 、李大釗墓……再到各主要大使館,奧運場館基石以及奧運公園觀賞石!國家圖書館館賦石!光大銀行觀賞石!全國眾多市政建筑的基石都是采用泰山石,各地區(qū)民間住家,胡同口的石敢當,街道的命名,更甚我們的人民幣也同樣,寓意國泰民安,穩(wěn)如泰山,重如泰山 。就連中山陵的設計師-呂彥直先生 ,其祖籍也是泰山-泰安東平人!泰山地區(qū)地質(zhì)遺存豐富,礦產(chǎn)多樣。主要有泰山景觀石,奠基石,泰山石膏,泰山大理石,泰山玉(墨玉)在亞洲都占有重要地位 。駐泰企業(yè)新汶礦業(yè)集團肥城礦業(yè)集團山東石橫發(fā)電廠山東石橫中華發(fā)電有限公司山東石橫特鋼集團泰開電氣集團泰安蓮花汽車馬尼托瓦克東岳重工泰山啤酒有限公司泰山生力源集團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現(xiàn)代家居岱銀紡織服裝集團山東泰山抽水蓄能電站泰山方特歡樂世界現(xiàn)代(山東)重工業(yè)機械有限公司中國重汽泰安專用汽車有限公司中國航天泰安航天特種車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泰山石化(01992)ST能山(000720)魯潤股份(600157)浪潮軟件(600756)華陽科技(600532)創(chuàng)業(yè)板尤洛卡(300099)編輯本段泰安市情地理位置泰安市位于山東省中部,地處東經(jīng)116°02′至117°59′、北緯35°38′至36°28′之間,東西長約176.6公里,南北寬約93.5公里。泰安市泰安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無鹽邑,城址位于官路{今徂徠境內(nèi)}一帶,后遷入舊縣{邱家店境內(nèi)},大宋時又遷入谷縣{今東平境內(nèi)},明朝遷入泰山腳下。泰安市屬魯中經(jīng)濟區(qū)。北以泰山與濟南為界,南與濟寧市相連,東與萊蕪和臨沂地區(qū)毗鄰,西隔黃河與聊城市相望。處于山東省東部大開放和西部大開放的結合部,利于東拓西進,開展經(jīng)濟技術協(xié)作與聯(lián)合。泰安市交通發(fā)達,鐵路、公路縱橫成網(wǎng),航運正在起步。
(1) 鐵路有國家大干線“京滬路”穿越南北,辛泰、泰肥、磁 博三支線橫跨東西。
2002年境內(nèi)鐵路營運里程219公里,,另有聯(lián)接各大廠礦、轉儲基地的專用30多條,100公里。鐵路密度2.8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1.02公里的平均水平。
(2)市內(nèi)公路四通八達,其中國道289.8公里,省道845.7公里,縣路1364.9公里, 鄉(xiāng)路1817.7公里,專用路32.4公里。
2002年總通車里程4350.5公里,其中晴雨通車里程4328.2公里。公路密度為56.1公里/百平方公里。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為泰安市經(jīng)濟大發(fā)展提供了保證。
(3)泰安處京滬、京福兩高速公路匯合口,東平還有濟菏高速,市區(qū)東部有泰萊高速。
(4)建設中的京滬高鐵將設置泰山站。泰城為市機關駐地,位于泰山腳下。城依山而建,山城一體,北距省會濟南市66.8公里,南至三孔圣地曲阜市74.6公里,是山東省“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熱線的中點,旅游資源得天獨厚。“一山”指泰山,已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自然 文化遺產(chǎn)”,被中外名人譽為“東方歷史文化寶庫”。北依山東省會濟南,南臨儒家文化創(chuàng)始人孔子故里曲阜,東連瓷都淄博,西瀕黃河,接壤地區(qū):濟南、聊城、濟寧、臨沂、萊蕪、淄博??偯娣e7762平方公里,人口540萬人,轄泰山區(qū)、岱岳區(qū)、新泰市、肥城市、寧陽縣、東平縣6個縣市區(qū)。行政區(qū)劃2002年末,泰安市轄泰山區(qū)、岱岳區(qū)兩區(qū)、寧陽、東平兩縣,代省管轄新泰、肥城兩市。共計100個鄉(xiāng)(鎮(zhèn)、辦事處),其中鄉(xiāng)20個,鎮(zhèn)70個,辦事處10個。泰安市面積7761平方千米,人口552.6萬人(2008年)。泰山區(qū) 面積 337平方千米,人口 63萬(2008年)。郵政編碼271000。區(qū)人民政府駐升平街。岱岳區(qū) 面積1750平方千米,人口 97.3萬(2008年)。郵政編碼271000。區(qū)人民政府駐粥店街道粥店村側。新泰市 面積1933平方千米,人口136.7萬(2008年)。郵政編碼271200。肥城市 面積1277平方千米,人口 96.6萬(2008年)。郵政編碼271600。市人民政府駐新城街道。寧陽縣 面積1124平方千米,人口 81萬。郵政編碼271400??h人民政府駐寧陽鎮(zhèn)。東平縣 面積1340平方千米,人口 78萬(2008年)。郵政編碼271500??h人民政府駐東平鎮(zhèn)。車牌號碼:魯J 區(qū)號:0538 郵政編碼:271000面積人口泰安城建城區(qū)域面積104平方公里,城區(qū)居住人口85萬人。全市土地面積77.62萬公頃,其中已利用土地66.55萬公頃,占總面積的87.03%。已利用土地中,耕地32.76萬公頃。全市人均耕地0.88畝,農(nóng)民人均耕地1.30畝。
2002年末,泰安市總人口為546.4萬人,全市人口密度為704人/平方公里。農(nóng)業(yè)與非農(nóng)業(yè)人口構成比為28.9:12.8??偯娣e7762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6.2%。
2007年,泰安市總人口為550萬人。
2008年末常住人口545.6萬人,增長4.2‰,其中城鎮(zhèn)人口258.2萬人全市人口分布:泰山區(qū)61.30萬人,岱岳區(qū)95.87萬人,新泰市134.84萬人,肥城市96.72萬人,寧陽縣80.67萬人,東平縣77.00萬人。泰山區(qū)為人口最密集區(qū),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19人;其次是肥城市、寧陽縣,人口密度分別為757人和717人;新泰市、東平縣、岱岳區(qū)人口密度分別為698人、575人和548人。全市境內(nèi)共有26個民族,包括漢、回、滿、壯、蒙古、朝鮮、苗、彝、白、達斡爾、土家、藏、布依、侗、水、維吾爾、哈尼族等。其中漢族人口占98.97%,回族人口占1.02%,其它少數(shù)民族僅占萬分之一。四季氣候泰安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13℃,7月份氣溫最高,平均26.4℃,1月份最低,平均-2.6℃。年平均降水量697毫米。境內(nèi)泰山海拔1545米,具有明顯的高山氣候特征。山頂氣溫一般比山下常年低7~8℃,年平均降水1106毫米。地區(qū)特產(chǎn)寧陽大棗、肥城桃(佛桃)、泰山赤鱗魚、泰山赤靈芝、泰山板栗、寧陽大刺黃瓜、河岔山鴨蛋、汶河花生、東平湖鯉魚、四大名藥(何首烏、紫草、黃精、四葉參)編輯本段文化旅游泰山風景名勝區(qū)泰安是華夏民族文明的發(fā)祥地,早在50萬年前就有了人類的生存、繁衍,5萬年前的新泰人,已跨入智人階段;5000多年前這里孕育了燦爛的大汶口文化,成為華夏民族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由于古人對太陽和大山的崇拜,自堯舜至秦漢,直至明清,延綿幾千年,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隨著帝王封禪,泰山被神化,佛道兩家、文人名士紛至沓來,給泰山與泰安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泰安也因泰山而得名,從古語“泰山安則四海皆安”中來,寓意“國泰民安”。泰山風景名勝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而成。泰山山體高大,形象雄偉。尤其是南坡,山勢陡峻,主峰突兀,山巒疊起,氣勢非凡,蘊藏著奇、險、秀、幽、奧、曠等自然景觀特點。人文景觀,其布局重點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頂,形成“地府”、“人間”、“天堂” 三重空間。岱廟是山下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筑,前連通天街,后接盤道,形成山城一體。由此步步登高,漸入佳境,而由“人間”進入“天庭仙界”。泰山風景區(qū)內(nèi),有山峰156座,崖嶺138座,名洞72處,奇石72塊,溪谷130條, 瀑潭64處,名泉72眼,古樹名木萬余株,寺廟58座,古遺址128處,碑碣1239塊,摩崖刻石1277處。主要分布在岱陽、岱頂、岱陰及靈巖。徂徠山國家森林公園徂徠山,又稱龍徠山,馱來山,是泰山的姊妹山。地理坐標東經(jīng)117°20′,北緯36°03′。位于泰安市岱岳區(qū)徂徠鎮(zhèn)。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橫亙連綿29公里,總面積250平方公里。其主峰太平頂,海拔1027米,相對高度800多米,與泰山玉皇頂?shù)闹本€距離為30公里。徂徠山,位于泰山東南20公里,新泰城西40公里處,總面積250平方公里,大小峰巒97座,游覽景點100余處。徂徠山山勢雄偉,幽深綿延,儼然如岱宗之屏障。早在2500多年前,《詩經(jīng)·魯頌》就歌頌了
"徂徠之松
"。徂徠山古跡眾多。據(jù)初步普查,今存寺廟3處,碑碣54塊,摩崖刻石113處,古樹名木千余株?!对娊?jīng)》、《史記》對此山有多處記載,歷史名人多有題詠,民間傳說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吳王闔閭、孔子、漢武帝、漢光武帝、李白曾親自登臨,司馬遷也曾到達此處,汶河沿岸是春秋時魯國人才輩出之處。山上有吳王駐蹕的中軍帳,有西漢赤眉軍起義的根據(jù)地天勝寨,有北齊時的映佛崖摩崖刻石,有唐代大詩人李白與山東名士孔巢父等6人隱居處,有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遺址等,歷史文物古跡豐富。蓮花山風景名勝區(qū)蓮花山東西錦延15公里,南北兼跨新泰、萊蕪兩市,大小山脈十余條,主峰海拔994米。景區(qū)面積17平方公里,山頂以水為界,南麓屬新泰,北麓為萊蕪。有公交車直達,交通十分便利。蓮花山因漢武帝訪仙到此,在山頂建“迎仙宮”,故又稱宮山。有三十六山頭,七十二深谷之稱。主要山頭有新甫山、萬丈崖、雞鳴山、天竺峰、香爐山、蓮花尖。因群山拱圍蓮花,尖狀如蓮花,所以叫蓮花山。北方普陀,蓮花山天成觀音蓮花山山峰突兀,穿云摩天,氣勢磅礴,巍然壯觀,山中危巖嶙峋,溝壑縱橫,奇石幽洞,高瀑險潭比比皆是,可謂移步換景。山中松青柏翠,花木繁茂,風景絢麗,歷史文化遺跡豐富,蓮花山現(xiàn)已修建6米寬公路10華里,筑登山臺階3000米。有蓮梗峪、魔幻峪、天瀑峪、白云嶺構成三大景區(qū),共120余個景點。它以其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吸引了歷代的文人墨客,并逐步發(fā)展成為佛家圣地,現(xiàn)有較完整的歷代碑刻150多面,歷代石刻200多處,現(xiàn)存古建筑遺址有云谷寺、行宮、太平庵、高泉寺、王禪寺、八 封殿、甘露堂等。云谷寺是規(guī)模最大的古建群體,主體建筑大殿、三佛殿氣勢雄偉,十分壯觀。蓮花山省級森林公園主要林種為風景林和防護林,現(xiàn)有古樹名木120余株,主要旅游景點60多處。分為六大旅游景區(qū):行宮景區(qū)、太平庵景區(qū)、云谷寺景區(qū)、北天門景區(qū)、響鈴碑景區(qū)、魔子坊景區(qū)。有三條主要游覽線路:中路主要景點有漢武行宮、補天石、看天石、云門、古柏一株、十八盤、南天門、快活二里、云谷飛瀑、圣水瓶、兩山排闥、五大夫松、云谷寺、紅云洞、白云洞、興云洞、對松山、北天門、東高峰、西高峰;西路主要景點有初入佳境、老漢推車、風動石、通天河、太公石、姊妹松、奇觀、太平庵、青龍?zhí)?、五云澗、一線天、水簾洞、子母泉;東路是盤山公路,直達主峰西高峰,時而盤旋于懸崖峭壁之上,時而穿行于茂密的森林之中,自然景色變幻無窮,讓人心曠神怡。東平湖風景名勝區(qū)東平湖位于泰安市東平縣境內(nèi),東平湖風景區(qū)總面積626平方公里,常年水面124.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米,蓄水總量40億立方米。 東平湖古時稱蓼兒洼、大野澤、巨野澤、梁山泊、安山湖,到清朝咸豐年間才定名稱為東平湖,她是《水滸傳》中八百里水泊唯一遺存水域,1985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同時也是山東省推出的水滸旅游線路中的重要景區(qū)。新建的水滸影視城,歡迎八方來客。東平湖風景區(qū),三面環(huán)山,景色優(yōu)美,素有“小洞庭”之稱。沿湖文物古跡遍布。湖東岸是水滸英雄頭領宋江攻打東平府城駐地,有后漢東平國憲王劉蒼及其后代墓葬地,有稱為東平古八景之一的“黃石懸崖”。西岸有我國古代著名的京杭大運河故道,有水滸英雄晁蓋等好漢初聚地司里山,有國家森林公園臘山,有明朝萬歷七年修建的寺院“月巖寺”。北岸有唐朝大將程咬金的“程公祠”,著名的農(nóng)民起義領袖“楚霸王”墓地,有風景秀麗的鏵山景點,有北齊名僧安道一書寫的洪頂山摩崖刻經(jīng)。湖東南方有宋朝時東平郡太守劉敞修建的樂郊池亭遺址?!疤扑伟舜蠹摇敝坏臍W陽修泛舟梁山泊,登上樂郊池亭曾寫道:“樂郊何所樂 所樂從公游……有山在其東,有水出逶迤。有臺以臨望,有沼以游嬉。仰俯迷上下,朱欄映清池,草木非一重,青紅隨四時?!薄皹方汲赝ぁ笔钱敃r一處公園,歐陽修到公園游玩數(shù)日發(fā)出感想。在樂郊有何樂呢 樂就到此地來游玩,可見在古代東平湖就是一處游玩的好去處。東平湖水下還淹埋著隋代建筑清水石橋,由于黃河決口,形成水泊,淹埋水下,已無法看到它的真面貌,據(jù)考證,此橋建于隋仁壽元年(公元601年),橋長四百五十尺,比河北趙州橋還早5年,唐代詩人高適看到此橋之后就留下了:“沙岸泊不定,石橋水橫流”的詩句。據(jù)記載:石橋是在宋咸平三年被淹沒的。關于泰安的文章*文學書籍相創(chuàng)作最多的文化山-泰山。詩篇數(shù)以萬計……杜甫詩《望岳》,李白《游泰山》六首,曹植登泰山《泰山梁父行》、《飛龍篇》、《仙人篇》姚鼐《登泰山記》,元好問的《游泰山》,康有為長詩《夜宿玉皇頂》徐志摩《泰山日出》,季羨林《泰山賦》,楊辛《泰山頌》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馮驥才《挑山工》,汪曾祺《泰山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