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說的。
周恩來在沈陽讀書的時候,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他學習非常勤奮、刻苦,常常和老師同學一起討論自己在閱讀書報時思考的問題。當時他們討論得最多的是怎樣救國和宣傳救亡的問題。周恩來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認真完成課外作業(yè),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有禮貌,守紀律。他特別注意課外閱讀,來彌補課堂上學習的不足。他所讀的書報,范圍也比較廣泛,除了社會科學的書籍外,自然科學和軍事科學的書籍也是他喜愛的讀物。他還能把幾本書的內容對照起來閱讀,加以比較,探求最科學的內容和答案。有一天,東關模范高等學堂的魏校長把同學們召集起來,問大家:“讀書為了什么?”有的同學說:“為了給自己將來找條出路?!庇械耐瑢W說:“為了能發(fā)財致富?!边€有個同學說:“為了幫助父母記帳。”原來他的父親是個商人。魏校長問周恩來:“你呢,為什么讀書?”周恩來站起來,大聲地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本褪钦f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興盛,像巨人一樣挺立在世界而讀書學習。老師和同學們都敬佩地望著他。周恩來在小學三年,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經被選送到省里,作為小學生的模范作文印行,這篇題目為《東關模范學校第二周年感言》的文章,后來還收入上海進步書局出版的《學校國文成績》和上海大東書局出版的《中學國文成績精集》這兩本書里。這篇九百多字的文章寫得非常精采,其中對于老師、同學充滿著熱情的希望,希望師生一道以擔負“國家將來艱巨之責任”。這對一個13歲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周恩來中學畢業(yè)以后,赴日本留學前,曾經回到沈陽母校,看望諸位師友。他給一個要好的同學寫了臨別贈言:“志在四方”,“愿相會中華騰飛世界時”。相約當中華民族獨立、繁榮的時刻再相見言歡。這位同學一直把這個題字珍藏了40年,1957年,又送給周恩來總理,兩位老同學終于在解放了的新中國重逢,暢談了祖國天翻地覆的變化。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畢生的目標,唯是如此,周恩來才受到萬民的景仰,幾成為一個完美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