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清華大學叫水木清華,有兩個原因:
1、水木清華是清華大學清華園中最著名的景點,人們把水木清華作為清華大學的象征。
水木清華,位于清華大學工字廳的北側(cè)。清華園的名字即來源于此,被稱作清華園“園中之園”。水木清華的荷花池是清華園水系兩湖一河之一(水木清華荷花池、近春園荷塘和萬泉河),水域面積1000平方米,東邊有一條小河流出,注入荷花池荷塘月色景區(qū)。水木清華的主體景觀是工字廳后面的一個荷塘,荷塘之畔垂楊山水之中掩映著一幢秀雅的古建筑,常與頤和園中的諧趣園相比。荷塘南側(cè)的古建本為工字廳的后廈,為“水木清華”的正廊,正額“水木清華”據(jù)歷史記載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筆?!八厩迦A”出于晉朝謝混詩:“惠風蕩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正廊朱柱上懸有清代道光進士,咸豐、同治、光緒三代禮部侍郎殷兆鏞的名聯(lián):“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毕特S皇帝即位后,借用99年前乾隆皇帝在此處的題詞,把工字廳命名為“清華園”,清華園因此得名。水木清華的景觀設(shè)計者獨具匠心,用山林環(huán)攏著一泓碧水,山水之間掩映著兩座典雅的古亭,其中一亭中就懸掛著清華校徽的那座鐘。
2、建筑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專業(yè),是清華大學的優(yōu)勢專業(yè),是國內(nèi)高校的領(lǐng)軍,影響力很大。被譽為水木清華。
二、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誕生于1911年,依托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華園而得名。初稱“清華學堂”,是清政府設(shè)立的留美預(yù)備學校;翌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為嘗試人才的本地培養(yǎng),1925年設(shè)立大學部;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學校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lián)合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1946年遷回北京清華園原址。清華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醫(yī)生教育培養(yǎng)計劃“,是C9聯(lián)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xié)會、環(huán)太平洋大學聯(lián)盟、清華—劍橋—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lián)盟成員,中管副部級建制。晉代詩人謝琨有詩惠風蕩繁囿,白云屯曾阿,寒裳順蘭止,水木湛清華?,F(xiàn)清華大學內(nèi)的清華園在明代為私家花園,康熙年間為皇家所收。傳清乾隆時為清高宗命名“水木清華”,后于咸豐年間更名為清華園。詳細過程可見《清華大學校史》,茲不贅述。如果說俄國圣彼得堡起源于一展帳篷,清華大學的起源就是這工字廳。彼得大帝在帳篷里開拓了一座城市,清華大學從工字廳開始,奮斗成中華名校。清華工字廳的大小房間到底有多少,誰也說不清。如果從天上看,它的主體是用一條游廊把前后兩排房子聯(lián)成一體,形成一個"工"字,所以被稱作"工字廳"。
1909年夏天,清朝外交部在這里設(shè)置"游美學務(wù)處",向美國派遣留學生。就在這年深秋,47位少年遠渡重洋。后來呢,工字廳擴展成赫赫有名的清華大學。工字廳西行1公里,是圓明園,清朝6代皇帝曾在那里生活。
240年前,乾隆圣駕君臨,轉(zhuǎn)道工字廳后廈,發(fā)現(xiàn)這里曾經(jīng)山林變幻,環(huán)攏一泓清水,綠樹點點,簇擁著古屋。這不禁讓他想起晉朝詩人謝混的詩:"寒裳順蘭止,水木湛清華。"于是,他抬起御筆,題寫了"水木清華"4字。后來,道光皇帝把工字廳以西賜給4兒子咸豐,取名"近春園",工字廳賜給了5兒子淳親王。等咸豐作上皇帝,他便借用99年前乾隆爺?shù)念}詞,把弟弟的工字廳命名為"清華園"。但咸豐兄弟都沒有想到,英法聯(lián)軍竟兵臨城下,燒了圓明園門外的政府辦事處。
1860年10月7號,海淀農(nóng)民成群結(jié)隊,首先打劫圓明園。
12天后,英國駐華全權(quán)特使額爾金下令,焚毀圓明園所有庭苑,迫使清朝低頭。濃煙飄向北京,仿佛黑云壓城,看起來就像持續(xù)很長時間的日全蝕。大火一直燒過近春園,卻在接近清華園時,漸漸熄滅。因此,清華園躲過一劫,依然是乾隆筆下的"水木清華"。
20世紀第一年,洋人們又來了,而且是"八國聯(lián)軍"。這一年是庚子年,戰(zhàn)敗賠償"庚子賠款"。正是這筆屈辱的賠款,造就了后來的清華。美國人把相當于現(xiàn)在的2億美元的賠款退還中國,要清朝外交部設(shè)立"留美培訓(xùn)學校"。
1909年,630名青年走進北京史家胡同深深的巷子,參加留美庚款考試,其中47人脫穎而出,成為第1批清華留美學生。后來成為清華唯一一位終身校長的梅貽琦,也在其中。那時,他風華正茂,只有21歲。
1910年,第2批庚款留美學生70人,懷著五味雜陳的心事,飄揚過海。日后成為語言學大師的趙元任,考分高居第2。大氣象學家的竺可楨和大法學家王世杰也在其中。而最富盛名的要算第55名,他就是徹底改變了中國文化命運的美少年胡適。當清華學堂帶著濃郁的德國古典風格,在工字廳西邊落成,清朝軍機大臣那桐為之手書匾額。
1911年4月29號,學堂里傳來第一陣讀書聲,清華從此發(fā)端。按照美國方式,清華校慶安排在每年4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而2001年4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恰好是29號。
1911年12月25號,清華學堂落成后第8個月,隆裕太后宣布溥儀皇帝退位。這個消息傳入清華學堂,已是夕陽西下"在悠揚的圣誕音樂中,帝制時代宣告終結(jié)。為了消滅帝制時代留給清華的遺跡,清華學堂改稱"清華學校",辦學方針依然照搬美國。
1913年冬天,周詒春升任清華校長,引領(lǐng)清華橫空出世。周詒春無法滿足在工字廳周邊老老實實辦留美預(yù)備學校,他想的是辦大學。于是,他在清華園大興土木。
1919年早春,磚紅色的清華大圖書館落成。在當年,這曾是中國最具規(guī)模的圖書館,它在一層樓鋪設(shè)的竟是玻璃地板,學生們走在上面,無不充滿好奇而又感到興奮。清華科學館更是神奇,樓下的空調(diào)大風機一轉(zhuǎn),整個館里四季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