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道1920年的中國,無產(chǎn)階級迫切要求有自己的政黨來領(lǐng)導中國革命。
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陳望道參照英文版、依從日文版,全文翻譯了我國第一個中文譯本《 宣言》。翻譯時的條件異常艱苦。三四月間,為防備敵人的突然搜查,陳望道在故鄉(xiāng)浙江義烏分水塘破陋的柴屋里,擺放了幾件用具,一塊鋪板,兩條長凳,既當書桌又當床,開始了翻譯工作。經(jīng)過幾個月的艱苦努力,終于完成了這部經(jīng)典著作的翻譯,并將它帶到上海。1920年8月,在共產(chǎn)國際的資助下,陳望道的譯本在“又新”印刷所中問世。該書為豎排平裝本,用5號鉛字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1333337386663排印。封面紅印馬克思半身肖像,肖像下面自右向左橫題“馬格斯”三字;肖像上面大字橫題書名《 宣言》(初版印刷時“ ”誤印為“共黨產(chǎn)”),上面用小字標注“社會主義研究小叢書第一種”字樣,下面標注“馬格斯、安格爾斯合著”、“陳望道譯”等字樣。全書共56頁,32開。《 宣言》中譯本面世后,很受讀者尤其是追求進步思想的青年的歡迎。 后來回憶起他青年時代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經(jīng)過時,曾談及他在這個時期讀過陳望道翻譯的《 宣言》。印數(shù)有限的《 宣言》初版本很快銷售一空。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同時也為了糾正初版本書名將“ ”印成“共黨產(chǎn)”的錯誤,同年9月,這一譯本再版。再版本除了將書名更正為《 宣言》,封面改為藍印馬克思半身肖像以及更改出版時間外,其余均同于初版本。1975年1月,被稱作“《共產(chǎn)黨宣言》全譯本第一人”的陳望道來北京開會。會間,他應(yīng)邀到北京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的前身)參觀,當時北京圖書館善本組的工作人員拿出幾種《 宣言》的早期版本,請他幫助鑒定并題字留念。陳望道首先在其中一本當時被認為是《 宣言》最早的版本上簽名,寫下了“陳望道七五年一月二十二日”。之后,他又翻看了幾種《 宣言》的早期本,指著其中封面為紅印馬克思肖像的本子說:“這才是《 宣言》最早的一個單行本,現(xiàn)在也可以說是革命文獻了?!钡某醢姹尽t印馬克思肖像的印本,以及藍印馬克思肖像的再版本此次在展覽中一并展出。紅印馬克思肖像的初版本是國家圖書館自中國書店購藏之本,其封面右側(cè)還署有毛筆題字:“興民中學圖書館惠存羅易乾贈十、八、十三”(見上圖)。在陳望道鑒定之前,該本因版權(quán)頁缺失、出版時間不明長期被埋沒。而藍印馬克思肖像的再版本曾作為初版本,在幾個大博物館中多次展出?!?宣言》中文全譯本在中國的出版,不僅為1921年 的建立作了思想上的準備,而且更在 成立以后的革命實踐中發(fā)揮了巨大的指導作用。由于種種原因,陳望道所譯《 宣言》已存世極少,目前所知國內(nèi)僅存寥寥數(shù)冊,非常珍貴。2004年,陳望道所譯《 宣言》已被批準列入第二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