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去西藏?因為信仰!這里有一種力量叫做信仰,這種魅力無人能擋。
高海拔帶來的缺氧,無法阻擋因信仰而聚集的信眾,人們來這里聆聽佛的聲音。
1. 布達拉宮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薩海拔3,700多米的紅山上建造了999間房屋的宮宇--布達拉宮。宮堡依山而建,現(xiàn)占地4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jié)構(gòu),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是藏族古建筑藝術(shù)的精華。被譽為高原圣殿。
1300余年來,布達拉宮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其中有2500余平方米的壁畫、近千座佛塔、上萬座塑像、上萬幅唐卡(卷軸畫);還有貝葉經(jīng)、甘珠爾經(jīng)等珍貴經(jīng)文典集;表明歷史上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guān)系的明清兩代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銀品、瓷器、琺瑯、玉器、錦緞品及工藝品,這些文物絢麗多彩、題材豐富。
2. 扎什倫布寺扎什倫布寺位于西藏日喀則的尼色日山下,是日喀則地區(qū)最大的寺廟,也是后藏地區(qū)的宗教文化中心,與前藏地區(qū)的大昭寺遙相呼應。藏語里,扎什倫布就是“吉祥須彌”的意思,扎什倫布寺建于明代的1447年,由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的弟子,后被追認為一世達賴喇嘛的根敦珠巴取名并主持興建,后由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加以擴建。自四世班禪擔任主持后,這里就成為了歷代班禪大師的“駐錫地”(僧人出行,以錫杖自隨,因稱僧人住址為駐錫)。扎什倫布寺與拉薩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拉卜楞寺并列為格魯派的“六大寺”。
3. 哲蚌寺雪頓節(jié),傳承千百年的展佛活動,在法號誦經(jīng)聲中開始。長40米、寬37米的巨幅緞制釋迦牟尼佛像唐卡沿展佛臺緩緩展開,由此,為期一周的拉薩雪頓節(jié)也拉開了序幕。每年拉薩哲蚌寺的展佛,是雪頓節(jié)各項活動中的“重頭戲”,一是防止封存一年之久的巨幅唐卡潮濕蛀蟲,同時供信教民眾朝拜祈福。每年拉薩哲蚌寺展佛,都會有大批信教民眾和游客前往朝拜。
4. 大昭寺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現(xiàn)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jié)構(gòu)建筑,并且開創(chuàng)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guī)式。環(huán)大昭寺內(nèi)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huán)大昭寺外墻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nèi)到外的三個環(huán)型,便是藏民們行轉(zhuǎn)經(jīng)儀式的路線。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筑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萬盞酥油燈長明,留下了歲月和朝圣者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