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容易把收入分配均等化和大鍋飯聯(lián)想到一起,畢竟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平均。
人有高矮胖瘦、男女老少等各種各樣的差距,怎么可能絕對的收入分配均等化?即使是過去大鍋飯的時代,明顯小孩兒獲得的口糧要比成年人少得多。即使是記工分兒,也會設置一定的工作量指標來的。從來沒有過絕對化分配的時代。人們要想實現(xiàn)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只能在一系列假設前提下進行。大家遇到最平常的情況,就是一個單位、一類崗位的工資待遇相同。全國實行范圍最大的,實際上是機關事業(yè)單位的基本工資表,比如事業(yè)單位崗位和薪級工資表。國家將事業(yè)單位的管理崗位分為1~10級,專業(yè)技術崗位分為1~13級,薪級工資分為1~65級。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考核困難,如果再做進一步管理付出的考核或者管理成本,要超過帶來細化管理帶來的收益。人始終是一種利益性驅動的生命,社會一樣是需要成本。為了在絕對平均化的基礎上,突出各地的特異性。因此,各用人單位往往建立起各種津貼、補貼、績效工資、獎金等待遇。如果相應管理做得不好,一些不合時宜的絕對均等化,只會降低工作的積極性。比如有的單位就是這樣,有的人憑走后門兒進入單位,不學無術、工作拖延,又不能開除,領導又不能指望他承擔任務,只能找個地方養(yǎng)起來。但是,其他職工看到這樣的情況以后,雖然知道無法攀比,但是在工作做優(yōu)做強方面,往往會有所保留。除非有更好的激勵措施,比如獎金或者晉升機會。人們的收入均等化只能做到一方面。比如說國家設置低保標準,家庭收入水平線低于一定程度的人可以補齊到相應程度。但是,想要實現(xiàn)絕對的均等化,除非全人類只剩下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