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兩個學校是一家,武漢是總部。
后來分開了,不過整體實力大部分專業(yè)武漢的強一些,部分專業(yè)北京強如水文、環(huán)境。許多以前在武漢教書的老教授都去北京養(yǎng)老。武漢這邊的涉及地質類的專業(yè)都會在全國排前一二名,如地質學、資源勘查、地質工程、古生物等專業(yè)。文科類地大武漢這邊較為優(yōu)勢的是管理類專業(yè)!
中國地質大學中北京和武漢有什么區(qū)別急求答案,幫忙回答下
以前兩個學校是一家,武漢是總部。
后來分開了,不過整體實力大部分專業(yè)武漢的強一些,部分專業(yè)北京強如水文、環(huán)境。許多以前在武漢教書的老教授都去北京養(yǎng)老。武漢這邊的涉及地質類的專業(yè)都會在全國排前一二名,如地質學、資源勘查、地質工程、古生物等專業(yè)。文科類地大武漢這邊較為優(yōu)勢的是管理類專業(yè)!
都一樣,武漢的排名只比北京的靠前一位而以,以前北京主要是研究生部,武漢是本科生部,個人感覺綜合起來北京的要好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全國72所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之一,一所在國際地球科學界享有盛譽的高水平,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該校以地球科學和工程技術為主要特色,為中國的地球科學事業(y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經國家教委批準,1987年武漢地質學院及其北京研究生部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分別稱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總部設在武漢。1988年,學校經批準設立研究生院,是我國首批成立的三十三所研究生院之一,九五期間,學校又被確定為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學校由國土資源部劃轉教育部管理。2005年,根據教育部文件,位于武漢的大學總部撤銷,武漢和北京兩個校區(qū)獨立辦學,教育部仍然以一個中國地質大學整體進行建設。2006年,教育部與國土資源部簽署文件宣布共同建設中國地質大學。同年,學校申報的“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得到教育部和財政部批準,中國地質大學成為國家“985工程”建設的一部分。2008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又成功申報了第二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將學校的學科建設推向一個新的水平。學校校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現在校址: 北京市海淀區(qū)學院路29號 郵編:100083 研究生方向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現在校址: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魯磨路388號 郵編:430074本科生教育方向
中國地質大學歷史上改革、變更過很多次,分分合合。今天的地大北京和地大武漢是兩所完全獨立辦學的學校,沒有總部、分校,各自經營,各自網址、?;铡⒇撠熑?、院系專業(yè)課程等設置,均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同時又各有不同。
創(chuàng)立: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創(chuàng)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并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于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
外遷:文革的時候,工宣隊進駐學校,從1968年開始,學校各院系、職工被迫外遷。
更名:
A.1970年第一次更名--1970年,學校外遷大勢所趨。遷往何方?為全校上下所關注。學校派人分別前往陜西、江西、甘肅、湖南、湖北等地調查選址。1970年5月,國家地質總局軍代表批復同意北京地質學院遷往湖南省石門縣新建。鑒于倉促決策,9月18日,國家地質總局《關于北京地質學院遷往湖北江陵基本建設的批復》,同意將擬遷往湖南石門縣建校計劃改為遷往湖北江陵縣。學校更名為湖北地質學院。
B.1975年第二次更名--1975年,整體遷至湖北省省會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
重建:
1978年,武漢地質學院在原北京舊校址設立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開始兩地辦學:1987年,國家教委批準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第三次更名),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
總部撤銷:
2000年2月,學校由國土資源部劃歸教育部管理。
2005年3月,大學總部撤銷,武漢、北京兩地獨立辦學。
2006年10月,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xié)議。
區(qū)別:
官網:
地大北京:網頁鏈接cugb.edu.cn (cug+北京的首字母"b")
地大武漢:
校徽:整體圖形構成元素相同(中英文校名、學校成立時間1952、地質錘、羅盤、放大鏡、地球等元素構成),字體顏色和背景不同。武漢是藍色+灰色,北京是藍色+白色。
3.負責人:北京黨委書記和校長分別是馬俊杰、孫友宏,武漢是黃曉玫、王焰新。
4.院系、專業(yè)、課程:
北京:16個學院、42個本科專業(yè)。有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有1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工程碩士領域,11個類型的專業(yè)學位授權點。在職教職工1400余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俄羅斯外籍院士6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繼續(xù)教育和網絡遠程教育在讀生10萬余人。
武漢:23個學院,65個本科專業(yè);有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工程碩士、MBA、MPA等10個專業(yè)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yè)包涵14個工程領域;有教職員工3122人,全日制在校學生26103人。
兩者在院校和專業(yè)設置上很多相同或相似,比如珠寶學院、馬克思學院等,唯獨“李四光學院”只有武漢有。從院校、專業(yè)、重點學科等設置上看,整體上武漢優(yōu)于北京。
一、學校的地址不同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學院路29號。
二、學校的規(guī)模不同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截至2018年10月,學校占地面積1421758平方米,校舍面積815074.58平方米;設有19個學院,65個本科專業(yè);有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工程碩士、MBA、MPA等10個專業(yè)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yè)包涵14個工程領域;有教職員工3122人,全日制在校學生26103人。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截至2019年3月,學校有17個教學單位,42個本科專業(yè)。有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有1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工程碩士領域,11個類型的專業(yè)學位授權點。在職教職工1400余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俄羅斯外籍院士6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
三、學校的影響力不同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重點建設,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列入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學??萍汲晒D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是國家批準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高水平行業(yè)特色大學優(yōu)質資源共享聯(lián)盟、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lián)盟、“七校聯(lián)合辦學”重要成員,被譽為“中國地球科學的最高學府”。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是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以地質、資源、環(huán)境、地學工程技術、資源產業(yè)經濟為特色,理、工、文、管、經、法等多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位列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111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是中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和地學研究的基地。是北京高科大學聯(lián)盟成員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