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雖然有眼睛,卻不認(rèn)識泰山。
比喻見聞太窄,認(rèn)不出地位高或本領(lǐng)大的人。是一種比較恭敬的說法,這樣說可以讓別人對你的印象更好?!酒匆簟縴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出自】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qiáng),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薄居梅ā?復(fù)句式;作謂語;用于自謙的客套話?!居⑽摹縣ave eyes but fail to see mount Tai-shan.“有眼不識泰山”的歷史典故提到泰山,人們都會以為是山東名山泰山,其實(shí)不然,在“有眼不識泰山”這句俗語里的“泰山”,可不是山東的那個泰山,這里還有段小故事。木匠的祖師爺是魯班,他的手藝高超,無人能比。但就是這樣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魯班招了很多徒弟,為了維護(hù)自己門下的聲譽(yù),他會定期考察徒弟們,把其中那些沒有潛力的人淘汰掉,不準(zhǔn)其在自己門下學(xué)藝。在他的眾多學(xué)徒中,有個叫泰山的,看上去人很笨,來了一段時間,手藝始終沒有什么長進(jìn),于是魯班就不愿意繼續(xù)收他為徒把他逐出了師門。幾年以后,魯班到外地辦事,在街上偶然發(fā)現(xiàn)許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們歡迎。魯班心想:“這人是誰啊,手藝這么好,真了不起!”于是就向旁人打聽這位師傅的姓名。有人告訴他說:“這個人名叫泰山,據(jù)說是被魯班趕出來的徒弟?!濒敯嗖挥筛锌卣f:“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