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被躁到高潮嗷嗷叫游戏,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

留求藝—您的留學規(guī)劃師

音樂家的資料

135次

問題描述:

音樂家的資料急求答案,幫忙回答下

最佳答案

推薦答案

威爾第(1813~1901)偉大的意大利作曲家。

出生于帕馬省布塞托城。1832年投考米蘭音樂院,未被錄取,后隨拉維尼亞學習音樂。1842年,創(chuàng)作了他的第二部歌劇《那布科王》,演出異常成功,一躍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當時意大利正處于擺脫奧地利統(tǒng)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劇作品《倫巴底人》(1848)、《厄爾南尼》(18744)、《阿爾濟拉》(1846)、《列尼亞諾戰(zhàn)役》(1849)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來斗爭,因之獲得“意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之稱。五十年代是他創(chuàng)作的高峰時期,寫了《弄臣》(1851)、《游吟詩人》(1853)、《茶花女》(1853)、《假面舞會》(1859)等七部歌劇,奠定了歌劇大師的地位。1871~1872年應埃及總督之請,為蘇伊士運河通航典禮創(chuàng)作了《阿伊達》。晚年又根據(jù)莎士比亞的劇本創(chuàng)作了《奧賽羅》(1887)及《法爾斯塔夫》(1893)。1901年逝世于米蘭。一生創(chuàng)作了二十六部歌劇,善用意大利民間音調,管弦樂的效果也很豐富,尤其能繪聲繪色地刻劃劇中人的欲望、性格、內心世界,因之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歌劇作曲家之一。 約翰·施特勞斯(1804-1849)奧地利作曲家。與其子相區(qū)別,被稱為老約翰·施特勞斯。曾寫過150余首圓舞曲,被譽為“圓舞曲之父”。他跟寫過100多首的約瑟夫·蘭納 (1801-1843)一起奠定了維也納圓舞曲的基礎。直至二十世紀的今天,圓舞曲仍方興未艾,保持著一定的影響。 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奧地利作曲家。與其父相區(qū)別,被稱為小約翰·施特勞斯。繼承了先父和蘭納等前輩的傳統(tǒng)。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小約翰。施特勞斯的成就比他父親大,他是一個多產作家。作品編號達到479號,其中圓舞曲 168首,波爾卡舞曲117首,卡得累舞曲73首,進行曲43首,馬祖卡舞曲和加洛普舞曲31首和輕歌劇16部。1844年他十九歲時,正式登臺首演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寓意短詩圓舞曲》(作品1號)及其他三首舞曲(2-4號),而《寓意短詩圓舞曲》在“再來一個”的喝采聲中,竟連續(xù)重奏了十九遍,獲得巨大成功,打響了第一炮。由于小約翰·施特勞斯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圓舞曲,因而被譽為“圓舞曲之王”。l899年6月3日, 他因患肺炎在維也納逝世,維也納入民為他舉行了據(jù)說有十萬人參加的盛大葬禮。他的遺體被安放在維也納公墓里,在勃拉姆斯墓的旁邊,舒伯特墓的對面。 約翰奈斯·勃拉姆斯(1833-1897)德國十九世紀后半葉最卓越的、古典樂派最后的一位作曲家。1833年5月7日勃拉姆斯生于漢堡一個職業(yè)樂師的家庭里。他童年生活十分貧困,十三歲便在酒店里為舞會彈伴奏,在劇院幫助父親演奏。與此同時,為了多得報酬,他還寫了不少沙龍音樂作品,包括多種舞曲、進行曲和管弦樂曲改編曲等。他曾從師戈賽爾、馬克遜學習鋼琴,一生中交游頗廣,尤其得到舒曼夫婦及約·阿希姆的賞識與支持。他是創(chuàng)作與演奏并重的作曲家。但他沒有進過音樂學校,靠他自己的勤奮好學、他的卓越才能和對自己所獻身的事業(y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覺悟。他的成熟的作品證明了他掌握著登峰造極的藝術技巧和才華。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極少采用標題。交響曲作品中模仿貝多芬的氣勢宏大、筆法工細、情緒變化多端、時有牧歌氣息的流露,而仍帶有自己的特點。他重視奧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余首改編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內樂的地位。此外,他還作有二百余首歌曲、四部交響曲、一批鋼琴小品與主題變奏曲、協(xié)奏曲,其中以《D大凋小提琴協(xié)奏曲》、《a小調小提琴、大提琴雙協(xié)奏曲》最為著名。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他定居維也納,把當時歐洲這個音樂中心作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l897年4月3日在維也納逝世。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出生于烏拉爾的伏特金斯克城,父親是一個冶金工廠的廠長兼工程師,母親愛好音樂,很會唱歌,也會彈琴,因此,他們家庭充滿了音樂氣氛。他自幼便已顯示出非凡的音樂才能,但是,家里的人卻從來沒有想到他將來會成為一個職業(yè)的音樂家。柴科夫斯基十歲時進彼得堡法律學校學習,但他仍利用課余時間繼續(xù)學習鋼琴,并時常去看歌劇。1859年他畢業(yè)后曾在司法部任職。在這段時間內,他一直抓緊學習音樂,參加社交性鋼琴演奏和創(chuàng)作活動。1862年柴科夫斯基進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于他終于踏上接受真正的專業(yè)音樂教育的決定性道路。畢業(yè)后(1866年),應尼古拉·魯賓斯坦 的邀請,柴科夫斯基就任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歷時十一年之久。但他時常為這妨礙他的創(chuàng)作活動的枯燥的講課工作而感到苦惱,既使這樣,他還是創(chuàng)作出各種各樣的優(yōu)秀作品,其中包括最初的三部交響曲、交響詩《弗蘭契斯卡·達·利米尼》、幻想序曲《羅米歐與朱麗葉》、舞劇《天鵝湖》以及《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等。這是柴科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時期。1877年,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發(fā)生了重大的轉折。他當年結婚,快速仳離。這是他一生中精神最為痛苦的一年,他患了嚴重的神經(jīng)衰弱癥,為此他辭去音樂學院的職務,并就此永遠結束了繁重的教學工作。此后,在1885年以前,他主要住在鄉(xiāng)下或到國外,多半在瑞士或意大利。 這個期間,通過魯賓斯坦的介紹,他得到一位非常熱愛音樂和十分慷慨的富孀——梅克夫人的賞識和資助(1877-1890年),使他有可能就此專心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同時,1877年開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創(chuàng)作的極盛時期。他開始創(chuàng)作兩部天才的作品——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和他的成名作《第四交響曲》。 這時候,俄國的現(xiàn)實生活進入反動的時期,革命的力量轉入地下活動,俄羅斯社會思想和俄羅斯藝術的一切進步的和民主的表現(xiàn),都受到了殘酷的壓制。他在這個時期中的一些重要作品,反映了亞歷山大三世統(tǒng)治下的黑暗的反動時期的社會情緒——俄國人民,特別是俄國知識分子感到惶惑不安和不知所措的情緒,以及思索著祖國的命運和生活的意義的心境。但他并不是消極無為的,柴科夫斯基在扎記中曾說:“從完全聽從命運, 轉而對命運發(fā)生懷疑,最后決心通過斗爭克服悲慘的命運”,從而表現(xiàn)了他對生活是持肯定的態(tài)度。 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創(chuàng)作的頂峰時期。1888-1889年他訪問了德國、捷克、法國 和英國,與勃拉姆斯、格里格、德沃夏克、古諾、馬斯涅等結下了友誼。1891年他到美國作演出旅行,獲得很大成功。1893年6月,英國劍橋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在這 期間,他除了創(chuàng)作《葉甫根尼·奧涅金》、《第四交響曲》外,還創(chuàng)作了《第五交響曲》、 《曼弗里德交響曲》,歌劇《黑桃皇后》、《約蘭塔》,舞劇《睡舅人》、《胡桃夾子》;還 有《暴風雨》、《意大利隨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大提琴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以及各種器樂重奏、鋼琴獨奏、聲樂浪漫曲等,幾平涉獵所有體裁。特別是他在1893年夏天寫出的《第六(悲愴)交響曲》,是他的絕筆之作,同年10月16日由作者在彼得堡親自指揮這部作品的第一次演出。不料,10月2I日他意外地感染了霍亂病,于10月25日不幸與世長辭。 柴科夫斯基是總結全歐洲音樂發(fā)展的整個時代的一位偉大的世界規(guī)模的俄羅斯人。他建立了自己宏大的交響音樂體系,它不同于貝多芬的體系,而是以俄羅斯風格概括了貝多芬之后的交響音樂的許多發(fā)展,這使他成為交響音樂方面登峰造極的人物之一。他的音樂是俄羅斯文化在藝術領域內的最高成就之一。柴科夫斯基也是我國人民所熟悉和熱愛的西歐作曲家之一。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寫了七部交響曲,其中《g小調第一交響曲》是他的交響樂體裁的處女作,是一部真正的俄羅斯交響曲,其特征是著重于心理描寫、充滿愛國主義的抒情情調。這部交響曲也是人們理解他的交響樂作品的人門階梯和“門徑”。 柴科夫斯基曾說:“我全心全意地渴望我的音樂傳播開去,渴望有更多的人喜歡它,會從這望面得到安慰和支持”。 歷史上有過許多音樂家,對于他們的才能,專業(yè)音樂工作者給予的評價比一般聽眾安分的多,但是柴科夫斯基所一貫追求的——只是他的音樂 使更多人被感動,為大多數(shù)人所喜愛,這個愿望在他生前就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柴科夫斯基的知音,不只是專業(yè)音樂工作者,而且還有廣大的無名聽眾。他的音樂力求用最直接的抒 發(fā)個人感情的方式,來表達最有普遍意義的東西,他以大家都能理解的音樂語言組織出 一層生活中的詩意和人類感情中風流迷人的成份,因而能觸動人們的心靈?!秅小調第一交響曲》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安托寧·德沃夏克(也譯為德沃扎克1841-1904)是十九世紀捷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民族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捷克歷代音樂家中,他的聲譽最高。德沃夏克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始終把民族性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他的全部音樂都有一種自然的新鮮感,這種感覺往往掩蓋了構成樂曲的精湛技巧和構思一個主題所費的苦心思索,仿佛是天賜的旋律。對他一生影響最深的是斯美塔那、勃拉姆斯和瓦格納的音樂以及捷克民歌。德沃夏克多次出國演出,他前五次的赴英演奏旅行所獲得的輝煌成功可以同亨德爾、海頓和門德爾松先后在英國得到的榮譽相媲美。 為了表達對德沃夏克的最高敬意,英國劍橋大學在1891年授予他音樂博士榮譽學位。在十九世紀末享受此禮遇的只有柴科夫斯基和格里格。德沃夏克還是一位著名教育家,先后被聘為紐約音樂學院和布拉格音樂學院院長兼教授,培養(yǎng)出五十多位音樂家,其中包括著名的作曲家諾伐克 (V·Novák,1870-1949)、蘇克(J·Suk,1874-1935)和保加利亞的克里斯多夫(1875-1941)等。 德沃夏克的主要作品有: (1)交響曲九部,從第一部至第九部的正確編號分別為c小調、bB大凋、bE大凋、d小調、F大調、D大調、d小調、G大調,e小調。 (2)歌?。骸秶跖c礦工》、《頑固的農民》、《萬達》、《農民無賴》、《德米特里》、《雅各賓黨人》、《魔鬼與凱特》、《水仙女》、《阿爾米達》等12部。其中《水仙女》在1901年首演后受到長久而廣泛的歡迎,不亞于斯美塔那的《被出賣的新娘》。 (3)合唱曲:《贊歌》、《圣母悼歌》、《幽靈的新娘》、《圣柳德米拉》、《D大調彌撒曲》、《安魂彌撒曲》,《感恩贊美詩》等。 (4)管弦樂曲:除上面9部交響曲外,尚有《交響變奏曲》,序曲6首(包括《狂歡節(jié)》),交響詩5首(包括《水妖》、《午時女巫》、《金紡車》、《野鴿》),《斯拉夫狂想曲》3首,大提琴協(xié)奏曲3首,鋼琴協(xié)奏曲,小提琴協(xié)奏曲,序曲3首(《在自然的王國里》、《狂歡節(jié)》、《奧賽羅》,合稱為“自然、生命和愛情三部曲”)。 (5)室內樂:鋼琴三重奏4首(最后一首是《杜姆卡三重奏》),弦樂三重奏1首,鋼琴四重奏兩首,弦樂四重奏13首,鋼琴五重奏1首,弦樂五重奏兩首,弦樂六重奏一首。 此外,尚有歌曲、二重唱、鋼琴曲和鋼琴二重奏多首。在德沃夏克諸多作品中,最著名的有《e小調第九交響曲》(新世界)、 《b小調大提琴協(xié)奏曲》、《狂歡節(jié)序曲》、《F大調弦樂四重奏》和歌劇《水仙女》、《國王與礦工》等。 代表作:《第九交響曲(新世界)》(Op.95),《大提琴協(xié)奏曲》(Op.104),鋼琴曲《幽默曲》(Op.101-7) 克羅德·德彪西(1862-1918),杰出的法國作曲家。他于1873年入巴黎音樂學院,在十余年的學習中一直是才華出眾的學生,并以大合唱《浪子》獲羅馬獎。 德彪西后與以馬拉美為首的詩人與畫家的小團體很接近,以他們的詩歌為歌詞寫作了不少聲樂曲。并根據(jù)馬拉美的同名詩歌創(chuàng)作了管弦樂序曲《牧神午后》,還根據(jù)比利時詩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戲劇創(chuàng)作了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他擺脫瓦格納歌劇的影響,創(chuàng)造了具有獨特個性的表現(xiàn)手法。 鋼琴創(chuàng)作貫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 《阿拉伯斯克》、《貝加摩組曲》接近浪漫主義風格;《版面》、《歡樂島》、兩集《意象集》和 《二十四首前奏曲》則為印象主義的精品。管弦樂曲《夜曲》、《大?!?、《伊貝利亞》中都有不少 生動的篇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寫過一些對遭受苦難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創(chuàng)作風格也有所改變。此時他已患癌癥,于1918年德國進攻巴黎時去世。 在三十余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里,他形成了 一種被稱為“印象主義”的音樂風格,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一、德彪西的“夢幻世界” 德彪西這位現(xiàn)代音樂的創(chuàng)始者,開發(fā)了任何音樂家都沒有發(fā)現(xiàn)過的、奇怪的音的世界。他生于1862年。他的前輩中并沒有音樂家,他的父親是一個店主,窮得不能給他的兒子任何種類的教育,因此他計劃使他的孩子成為一個水手。但是一位曾經(jīng)做過肖邦學生的好心腸的夫人,對這個有音樂天賦的 孩子很感興趣,于是免費給他上課。 德彪西十分珍惜這個機會,他努力學習,十一歲的時候,德彪西就考上了巴黎音樂學院。德彪西在音樂學院期間,成為某位有錢的俄國貴夫人的一個三重奏中的鋼琴家,并且有機會到 歐洲各地旅行——佛羅倫薩、維也納、威尼斯,而且最后在那個貴夫人的俄羅斯莊園里住了一段時間。 在那里,德彪西遇到一些正在努力從民間音樂中為他們的祖國創(chuàng)造一種民族音樂的俄國作曲家。德彪西對這些俄國音樂家所使用的,與別國作曲家們所用的大調、小調音階大相徑庭的奇怪音階非常感興趣,這些音階是建立在狂熱的東方民族的民間音樂基礎之上的。 一年以后,德彪西回到巴黎音樂學院,并像許多別的法國音樂家們一樣,贏得了羅馬獎而完成了他的音樂學院課程。但是他寫的音樂與別的音樂家完全不同,他不常使用那些傳統(tǒng)古典音樂中所用的大調和小調音階。有時,他會回到早期教堂音樂的那些有點古怪的古老調式上去,他還經(jīng)常使用一種 全音音階。我們的大調和小調音階是由七個音組成的,五個全音和兩個半音,而大調與小調音階之間的區(qū)別在于那些半音放在哪里。在大調音階里,半音總是處于第三音和第四音,和第七音和第八音(3-4;7-1)之間。在小調音階里,其中的一個半音總是在第二音和第三音之間,但是也有幾種不同的小調間音階,在那里,第二個半音處在不同的地方。 德彪西最喜歡的音階有六個全音而完全沒有半音(如C、D、E、升F、升G、升A),所以他的旋律聽起來同任何過去的音樂都不一樣,而他的和弦就更加奇怪。德彪西正是運用了他所偏愛的全音音階,構筑起他與眾不同的“夢幻世界”。 二、泛音 德彪西對傳統(tǒng)音樂作了許多大膽革新。之所以只有他敢這樣做,也許是因為任何一個音樂家都不曾有過他這樣的一雙敏銳的耳朵:德彪西實際上比一般人聽得見更多的泛音。正像一種顏色往往是由一些別的顏色組成的那樣(紫=藍+紅,橙=紅+黃,等等),一個音往往也是 由許多音組合而成的。各種音是由空氣中的各種振動引起的,而正如我們從希臘的單弦琴上看到的那樣,一個音是高還是低,要看振動有多快。 但是,一個音除了第一個或主要的振動之外,還有一些次要的、共鳴式的振動,正象一塊扔到水里的石頭引起的不是一個波,而是一圈圈不斷擴展開的波紋。泛音中的第一個和最強的是基音上面的第五個音,這是德彪西不用助聽器也能聽得見的音。假如我們有一架調音調得很準的鋼琴,不出聲地按下一個琴鍵,然后很響地敲擊它上面或下面的第五個音,我們就往往能聽見它作為另一個音的泛音,發(fā)出德彪西曾經(jīng)用耳朵聽得見的效果。 第二個泛音是原來的音(基音)上面的第十個音,第三個泛音還要高,但已十分微弱。下面的泛音依此類推。造成不同樂器音色差別的主要原因,就是泛音的不同。一把像小提琴那樣的樂器,其中的較低的泛音較強,就有一種平滑而圓潤的音質;而一把象小號那樣的樂器,其中較高的泛音較強,就有一種較為洪亮的音質。德彪西建造他那古怪的、非塵世的音樂,用的就是這些在空氣中聽不見其振動的音。 他為了讓所有的人們都聽見,大膽地敲響了那些人們甚至還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聽見了的聲音。由于德彪西 敏感的耳朵,他還在管弦樂隊里使用各種樂器的不同組合來發(fā)出柔和的、閃爍著的音響效果。起初人們還被他的音樂所困惑,并且不知道怎樣理解它,但是一旦聽慣了,就會非常喜歡它。 德彪西所創(chuàng)立的這種音樂,就是被后人稱為“印象主義”的音樂。

音樂家的資料

其他答案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它坐落在阿爾卑司山 北麓一個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過市區(qū)。 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18世紀以來,世界上許多著名的音樂家,如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頓、施特勞斯等,都在這里度過大部分音樂生涯,譜寫了許多優(yōu)美的樂章。維也納的博物館里,至今還陳列著他們的樂譜和手跡。

其他答案

陳鋼 (1935-) 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建國后入部隊文工團,十五歲開始音樂創(chuàng)作,曾經(jīng)寫過一些無伴奏合唱和鋼琴間奏曲等作品。1955年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從師于丁善德、桑桐和蘇聯(lián)專家,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大學四年級時,與何占豪合作寫了蜚聲國內外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以后又編寫了《苗嶺的早晨》、《我愛祖國的 》、《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清水江戀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樂作品。

其他答案

陳鋼陳鋼 (1935-) 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建國后入部隊文工團,十五歲開始音樂創(chuàng)作,曾經(jīng)寫過一些無伴奏合唱和鋼琴間奏曲等作品。1955年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從師于丁善德、桑桐和蘇聯(lián)專家,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大學四年級時,與何占豪合作寫了蜚聲國內外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以后又編寫了《苗嶺的早晨》、《我愛祖國的 》、《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清水江戀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樂作品。賀綠汀賀綠汀 (1903-1997) 湖南邵陽縣人。1923年入長沙岳云學校藝術專修科,隨陳嘯空等學習音樂。大革命期間曾參加湖南農民運動、廣州起義。1928年創(chuàng)作的《暴動歌》曾在海陸豐一帶流傳。1931年入上海國立音專,從著名音樂家黃自學習理論作曲,從查哈羅夫、阿克薩可夫學習鋼琴。1934年所作鋼琴曲《牧童短笛》和《搖籃曲》在亞歷山大·齊爾品舉辦的“征求中國風味的鋼琴曲”評選中獲第一獎。此后進入電影界,參加歌曲作者協(xié)會,為左翼進步影片《風云兒女》、《十字街頭》、《馬路天使》等寫音樂,其中《春天里》、《天涯歌女》等插曲廣為傳唱?!鞍恕ひ蝗笔录?,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一隊,后到重慶,任教于育才學校音樂組。這時創(chuàng)作了《游擊隊歌》、《墾春泥》、《嘉陵江上》等風格清新的歌曲。1941年去新四軍,1943年到延安,創(chuàng)建了中央管弦樂隊。解放戰(zhàn)爭期間,繼續(xù)教學和創(chuàng)作。合唱《新世界的前奏》,秧歌劇《劉德順歸隊》,管弦樂小品《森吉德瑪》、《晚會》等都是這一時期的產物。解放后,賀綠汀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和中國音協(xié)***,主要從事培養(yǎng)人才,但仍堅持創(chuàng)作,寫有大量聲樂作品和電影音樂。半個世紀以來,賀綠汀共創(chuàng)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鋼琴曲、六首管弦樂曲、十多部電影音樂以及一些秧歌劇音樂和器樂獨奏曲,并著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華彥鈞華彥鈞 (1893-1950) 民間音樂家。小名阿炳,江蘇無錫東亭人,當?shù)乩鬃鸬畹朗咳A清和之子。華清和號雪海,擅長演奏各種民間樂器,尤精于琵琶。華彥鈞自幼從其父學習音樂。他四歲喪母,二十一歲患眼病,三十五歲時雙目失明。在無錫市以沿街賣唱和演奏各種樂器為生,飽嘗人間的苦難。阿炳的器樂演奏深為群眾歡迎,其超群技藝,早在十八歲時就已被當?shù)氐牡澜桃魳方缈春?。他曾廣泛學習各種民間音樂,能超脫狹隘的師承和模仿,根據(jù)自己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創(chuàng)作、演奏各種器樂曲。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于種種原因未能流傳于世。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等得以保存下來,并成為中國民族音樂殿堂中的瑰寶。1950年,他所演奏的六首樂曲曾被錄音,并由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將其記錄整理,編成《阿炳曲集》(音樂出版社1956年出版)。雷振邦雷振邦 (1916--1997)是我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曾任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電影能夠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電影音樂協(xié)會付會長、第六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1916年5月,雷振邦出生于北京,滿族人。由于家庭生活比較優(yōu)裕的,使他很小就接觸到京戲。七八歲時,便能哼唱京劇小段,還能用胡琴拉京戲以及一些歌曲。1928年9月,雷振邦來到沈陽奉天公立學校讀小學,后入南滿中學。在音樂老師的熏陶下,雷振邦學會吹得一口動聽的口琴,加入學??谇訇牐⒊蔀樵撽牭闹笓]。他常把一些歌曲改成口琴合奏,并指揮演出。1939年1月雷振邦去日本求學。在東京,他進了日本高等音樂學校作曲系預科。不到半年的時光,雷振邦便完成了預科專業(yè),校長允許他跳級,轉年便成為作曲系本科學生。1943年雷振邦回到祖國,先后在北平女子中學和惠中女子中學做音樂教員??谷諔?zhàn)爭勝利以后,他在課余組織起一個五十多人的業(yè)余交響樂團。雷振邦曾把中國古曲《悲歌》改編成管弦樂的曲子,供業(yè)余交響樂團演出,這是公開演出的雷振邦的第一部作品。1949年6月雷振邦來到中國電影樂團從事專業(yè)作曲,,從此踏入影壇。1955年4月雷振邦被調到長春電影制片廠任作曲,此后他的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30多年間,他譜寫的電影歌曲一百余首。他堅持深入生活,向民間藝人學習,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形象鮮明,優(yōu)美抒情,具有強烈的民族地方色彩和散發(fā)著撲鼻的生活芬芳的音樂作品,形成他作品獨特的藝術風格。如他為反映少數(shù)民族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劉三姐》、《冰山上的來客》、《景頗姑娘》、《蘆笙戀歌》等譜寫的樂曲,都具有上述音樂特點。1960年在第二屆百花獎中,他為影片《劉三姐》的譜曲,榮獲最佳音樂獎。以后他為影片《冰山上的來客》、《吉鴻昌》和《小字輩》譜寫的樂曲,也分別在1964年和1980年長春電影制片廠舉辦的第一、二屆“小百花獎”中獲最佳作曲獎。幾十年來,雷振邦創(chuàng)作的故事影片音樂主要有:《董存瑞》、《馬蘭花開》、《蘆笙戀歌》、《花好月圓》、《五朵金花》、《金玉姬》、《達吉和他的父親》、《劉三姐》、《萬木春》、《冰山上來客》、《景頗姑娘》、《戰(zhàn)洪圖》、《鋼鐵巨人》、《暗礁》、《吉鴻昌》、《小字輩》、《幽谷戀歌》、《明天回答你》、《精變》《赤橙黃綠青藍紫》、《東方大魔王》……還有82集電視連續(xù)劇《四世同堂》等。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曾經(jīng)風靡全國,廣為傳唱,成為人們喜愛的經(jīng)典音樂作品,他不愧為是我國影壇深受觀眾歡迎的著名電影作曲家。李煥之李煥之 (1919-) 原籍福建晉江,生于香港。1936年入上海國產音專從師于蕭友梅??箲?zhàn)爆發(fā)后,在廈門、香港等地從事革命歌曲創(chuàng)作。1938年就讀于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結業(yè)后留校任教,并主編《民族音樂》。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華北聯(lián)大文藝學院音樂系主任。建國后,一直活躍在音樂戰(zhàn)線,現(xiàn)任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四十余年來,創(chuàng)作了大量音樂作品,除了傳唱一時的《民主建國進行曲》、《新中國青年進行曲》、《社會主義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樂《春節(jié)組曲》、《第一交響樂——英雄海島》,古琴弦歌合唱《蘇武》,古箏協(xié)奏曲《汨羅江幻想曲》,獨幕歌劇《異國之秋》等,還編有《作曲教程》,并撰寫了三百余篇論文,部分收入《音樂創(chuàng)作散論》一書。劉天華劉天華 (1895-1932) 著名作曲家、民族樂器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江蘇省江陰縣人。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是文學家劉半農之弟。1909年入常州中學,開始學習西洋管樂器。1911年因學校停辦而輟學,參加“反滿青年團”軍樂隊。1912年赴上海參加“開明劇社”樂隊。1914年返回家鄉(xiāng),先后在江陰、常州的中學里教音樂。其間曾向江南民間音樂家周少梅、沈肇州學習二胡、琵琶;專程赴河南學琴;向僧、道和民間藝人學習多種民間樂器;記錄民間樂譜,并開始音樂創(chuàng)作。1922年受聘赴北京,任教于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同年秋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音樂體育??平處煛?926年任教于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和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直至去世。任教期間,先后學習了三弦拉戲、昆曲、小提琴、和聲學、理論作曲等,在廣泛學習中國民間音樂和西洋音樂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了二胡獨奏曲《病中吟》、《月夜》、《苦悶之謳》、《悲歌》、《良宵》、《親居吟》、《空山鳥語》、《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琵琶獨奏曲《歌舞引》、《改進操》、《虛籟》和器樂合奏曲《變體新水令》。1927年創(chuàng)辦“國樂改進社”。同年,編輯出版《音樂雜志》,參與發(fā)起“愛美樂社”。曾用五線譜和工尺譜準確地記錄梅蘭芳的唱腔(《梅蘭芳歌曲譜》1930)。搜集《安次縣吵子會樂譜》、《佛曲譜》。一生中總共編寫了四十七首二胡練習曲,十一首琵琶練習曲。奠定了二胡專業(yè)創(chuàng)作和演奏的基礎。馬可馬可(1918-1976) 江蘇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學化學系學習,后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導下,參加河南抗敵后援會巡回演劇第三隊。1939年抵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音樂工作團工作、學習,得到冼星海、呂驥等人的指導,記錄、整理過大量民族資料。后在東北解放區(qū)從事音樂活動,解放后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一生寫了二百多首(部)音樂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灣》、《我們是民主青年》、《咱們工人有力量》、《呂梁山大合唱》,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周子山》(與張魯、劉熾合作)、《白毛女》(與瞿維、張魯、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結婚》,管弦樂《陜北組曲》等流傳最為廣泛。在音樂理論研究上,除了對冼星海作專題研究,著有《冼星海傳》外,還涉及到新歌劇的發(fā)展、戲曲音樂改革、革命音樂傳統(tǒng)和群眾音樂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并著有《中國民間音樂講話》、《時代歌聲漫議》等書和二百余篇論文。他在歌曲創(chuàng)作、歌劇創(chuàng)作、音樂理論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為人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編入《馬可歌曲選》出版。以他為首集體創(chuàng)作的《哀樂》是現(xiàn)在國內最正式的儐儀用曲。聶耳聶耳(1912-1935) 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一作紫藝。筆名曾用過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愛花燈、滇劇等民間音樂,會演奏多種民間樂器。大革命時期曾參加進步學生運動,十八歲到上海,翌年考進“明月歌舞團”,向黎錦暉學習作曲。因不滿劇團的方針,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與李元慶等開展革命音樂活動。后回上海參加劇聯(lián)音樂小組,發(fā)起組織了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并在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為左翼進步電影、話劇、舞臺劇作曲。1933年在創(chuàng)作上初試鋒芒,創(chuàng)作了《開礦歌》、《賣報歌》、使人耳目一新。1934年是他的“音樂年”,《大路歌》、《開路先鋒》、《畢業(yè)歌》、《新女性》、《碼頭工人歌》、《前進歌》、《打長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曉》等民族器樂曲,都是這一年完成的。1935年,寫下了《梅娘曲》、《慰勞歌》、《塞外村女》、《自衛(wèi)歌》、《鐵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國后定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他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時間只有兩年左右,卻為八部電影、三部話劇、一部舞臺劇寫了二十首主題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據(jù)民間音樂整理改編的民族器樂合奏四首、口琴曲兩首,共創(chuàng)作了四十一首音樂作品。此外還發(fā)表了《黎錦暉的“芭蕉葉上詩”》、《中國歌舞短論》等十五篇戰(zhàn)斗性的音樂論文和《時代青年》等三部電影劇本(生前未出版)。1935年到日本,準備經(jīng)歐洲去蘇聯(lián)求學,不幸于游泳時溺死于藤澤市鵠沼海中。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時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國無產階級的光輝形象,是我國當之無愧的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任光任光(1900-1941) 浙江嵊縣人。從小喜愛民間音樂,會拉琴、吹號、彈風琴。1919年到法國勤工儉學,當過鋼琴修理工人,同時學習音樂。1927年回國后,參加左翼劇聯(lián)音樂小組及歌曲作者協(xié)會。1934年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漁光曲》(同名進步影片插曲,周璇主演并主唱)而一舉成名。以后還創(chuàng)作了《月光光》、《新蓮花落》、《大地行軍曲》等電影插曲和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署名前發(fā))、《高粱紅了》等著名歌曲。此外,還創(chuàng)作過歌劇《臺兒莊》(《洪波曲》)的音樂。1940年起在新四軍軍部工作,皖南事變時不幸犧牲。王洛賓王洛賓 (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傳播者,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歌曲之王。王洛賓1913年1月生于北京,他父親是油漆匠,會演奏多種民族樂器,而且十分愛唱京劇和昆曲。在家庭的熏陶下,王洛賓自幼就喜愛上音樂,并且對音樂有著很好的感受力和記憶力。1919年,王洛賓入小學讀書,這時正值“新文化運動”,王洛賓因此學會了許多學堂樂歌,同時開始接觸到一些西方和日本的曲調。1924年,王洛賓入通縣潞河一所教會興辦的中學讀書,在唱詩班里他接觸到西洋和聲,并且對和弦有了初步的了解。1931年,王洛賓考入北平師范學校藝科,隨俄籍老師霍爾瓦特夫人學習聲樂和鋼琴,開始接受系統(tǒng)的音樂教育?!熬拧ひ话恕笔伦円院螅趼遒e希望能用音樂來喚起民眾的愛國熱忱,便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xiāng)村》創(chuàng)作了一首插曲《奴隸之愛》,這首曲子也是王洛賓的處女作。次年,由于家庭生活日漸困難,王洛賓不得不輟學,到一所中學擔任音樂老師。1937年,王洛賓參加了由著名作家丁玲領導的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并隨團出入槍林彈雨。在這個時期的戰(zhàn)斗生活中,王洛賓還創(chuàng)作了《洗衣歌》、《老鄉(xiāng)上戰(zhàn)場》、《風陵渡的歌聲》等歌曲。1938年春,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奉上級指示,派出作家蕭軍、詩人塞克、音樂家王洛賓和朱南星等人赴新疆開展工作,在六盤山途中的一個車馬店里,王洛賓一行巧遇一名綽號叫“五朵梅”的民歌手,她是該店的店主。在大家的邀請下,民歌手為他們演唱了兩首民歌,“五朵梅”演唱時那種豐富情感、意境,加上那抒情動聽的旋律,令王洛賓沉醉在這優(yōu)美的歌聲中。為了他深愛的西部民歌,王洛賓拜訪了來往蘭州、新疆的兄弟民族司機。有一位維吾爾族的司機給他唱了一首吐魯番民歌《達坂城》,王洛賓一下子就被樸素優(yōu)美、活潑明快的旋律迷住,立即記下了這曲調,并請人翻譯了歌詞,同時將其進行重新改編并定名為《馬車夫之歌》改編后的這首歌曲,旋律更加流暢動聽,情調詼諧幽默。這是王洛賓創(chuàng)作生涯上的一個轉折點,也是他搜集整理的第一首少數(shù)民族歌曲。從此以后,王洛賓每到一個地方就尋找一切機會搜集民歌,經(jīng)過多年不懈的努力,王洛賓搜集、整理并記下了眾多優(yōu)美動聽、有學術價值的各兄弟民族民歌,如維吾爾族《掀起你的蓋頭來》、《喀什噶爾舞曲》、《青春舞曲》、《阿拉木汗》、《半個月亮爬上來》、《依拉拉》、哈薩克民歌《流浪之歌》、《我等你到明天》、《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人》、《瑪依拉》、《黃昏里的炊煙》、《都他爾和瑪麗亞》、《暮色蒼?!返?。這些旋律流暢、曲調清新的歌曲直到今天仍然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搜集整理民歌的基礎上,王洛賓還改編了許多民歌,如久唱不衰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經(jīng)典之作,就是王洛賓根據(jù)哈薩克民歌《潔白的前額》(又名《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信》改編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曲首先在甘肅和青海一帶傳開,不久便流傳到全國各地,數(shù)十年來,一直深受大眾的喜愛。1996年3月14日,這位蜚聲海外,影響過幾代人的一代西部歌王,在烏魯木齊與世長辭。冼星海冼星海(1905-1945) 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音樂家,原籍廣東番禺,生于澳門一個貧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嶺南大學附中學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樂系學習。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小提琴和鋼琴,并發(fā)表了著名的音樂短論《普遍的音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從師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樂院在肖拉·康托魯姆作曲班學習。留法期間,創(chuàng)作了《風》、《游子吟》、《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創(chuàng)作了大量戰(zhàn)斗性的群眾歌曲,并為進步影片《壯志凌云》、《青年進行曲》,話劇《復活》、《大雷雨》等譜寫音樂??箲?zhàn)開始后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二隊,后去武漢與張曙一起負責開展救亡歌詠運動。1935年至1938年間,創(chuàng)作了《救國軍歌》、《只怕不抵抗》、《游擊軍歌》、《路是我們開》、《茫茫的西伯利亞》、《祖國的孩子們》、《到敵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1938年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課。教學之余,創(chuàng)作了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和《生產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蘇聯(lián)學習、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間,寫有交響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戰(zhàn)》,管弦樂組曲《滿江紅》,管弦樂《中國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爾-比戴》等,現(xiàn)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此外還寫了《聶耳——中國新興音樂的創(chuàng)造者》、《論中國音樂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樂論文,已發(fā)表的有三十五篇。由于他對發(fā)展我國革命音樂所作的巨大貢獻,贏得了“人民音樂家”的光榮稱號。

其他答案

永遠的貝多芬 德國之聲廣播電臺中文臺 貝多芬一生坎坷,他的音樂和人格力量在175年后的德國、歐洲和全世界仍然占有不朽的地位。 作為超級巨星的貝多芬 雖然貝多芬逝世已經(jīng)175周年了,可他仍然是音樂排行榜上的熱門人物。根據(jù)著名唱片公司EMI的統(tǒng)計,貝多芬一直是排在古典音樂作曲家排行榜的前五位。他的音樂和他的人格早已成為德國和歐洲文化的組成部分,他的交響樂每年新年時刻響徹世界許多地方,他的“第九交響曲”主旋律甚至成為了人們所鐘愛的手機鈴聲。即使是在遙遠的日本,每年至少要演奏上百次的“歡樂頌”,并配有上千人的德語合唱。 人人都喜愛貝多芬,但是這位音樂大師本人卻是一個抑郁寡歡的人。位于波恩的貝多芬故居紀念館館長烏爾里克.佛斯玻謝爾說:“我們還沒有見過一幅畫像,上面的貝多芬哪怕僅僅作是微笑狀?!必惗喾夜示用磕晡齺碜允澜绺鞯氐木湃f多名“貝迷”前來參觀,這一數(shù)字說明貝多芬不輸某些當代流行歌星。 他的音樂主題簡明精確,他的作品形式完美,他的音樂精神與啟蒙時代的天才思想相一致,他的帶有神話色彩的人生經(jīng)歷使他作為一個人在人們的心目中不朽。貝多芬逝世于175年前,即1827年3月26日。 天才和瘋狂 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或17日出生于波恩。他的童年充滿了艱辛。他的父親是個嗜酒者,希望他的兒子能象莫扎特那樣成為音樂童星。少年的貝多芬就開始了獨立的生活,他刻苦學習音樂并取得優(yōu)異成績。不過,他沒有上過幾天普通學校,這使他一輩子都算術不好,直到晚年還在計算節(jié)拍時有障礙。不過這些缺陷并沒有妨礙他在早期就創(chuàng)作出具有天才邏輯結構的作品。 他很早時就找到了贊助人,因此得以到音樂之都維也納去潛心完成他的音樂教育。雖然性格火暴,貝多芬仍然成為了維也納上流社會沙龍里的貴賓,歌德稱貝多芬是個“桀傲不馴”的人物。他作為作曲家很快就享譽整個中歐。 在他的思想啟蒙運動的朋友的影響下,貝多芬形成了把音樂視為“純粹精神”的音樂觀。他認為音樂作為啟蒙理想的載體應該能開啟更高知識世界的大門,他本人也要把整個生命奉獻給藝術。這一信念使他陷入近乎瘋狂的情結中不能自拔:只有通過個人的受苦受難和犧牲才能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音樂。 事實也的確是這樣,貝多芬的私生活充滿了掙扎起落。他的愛常常得不到回應;他聽力失聰?shù)陌Y狀越來越嚴重,為此他感到恥辱并長年試圖隱瞞。雖然對許多人來說他是個長相丑陋的怪人,不過他還是有不少知心朋友。175年前的今天,貝多芬在病痛中去世于維也納。參考資料:

為你推薦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用戶協(xié)議  |  隱私政策  |  在線報名  |  網(wǎng)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