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俞敏洪高考失利后回到家里喂豬種地。
由于知識基礎薄弱等原因,俞敏洪第一次高考失敗得很慘,英語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語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孫山。那時俞敏洪并沒有遠大的志向,作為一個農(nóng)民的孩子,離開農(nóng)村到城市生活就是他的夢想,而高考在當時是離開農(nóng)村的惟一出路。盡管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燈下堅持學習。
1979年,縣里辦了一個外語補習班,俞敏洪擠了進去,這是他第一次學習外語。住在30人一間的大房子里,俞敏洪的感覺就是進了天堂:可以一整天都用來學習了,可以在電燈下讀書了。到了第二年春節(jié),俞敏洪在班里的成績已經(jīng)進入前幾名。功夫不負有心人,1980年,俞敏洪堅持考了三年后,最終考進了北京大學西語系。
1985年,俞敏洪畢業(yè)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師。接下來是兩年平淡的生活。中國隨后出現(xiàn)的留學熱潮,讓俞敏洪也萌生了出國的想法。
1988年俞敏洪托??剂烁叻?,但就在他全力以赴為出國而奮斗時,美國對中國緊縮留學政策。以后的兩年,中國赴美留學人數(shù)大減,再加上他在北大學習成績并不算優(yōu)秀,赴美留學的夢想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付諸東流,一起逝去的還有他所有的積蓄。為了謀生,俞敏洪到北大外面去兼課教書,后來又約幾個同學一塊兒出去辦托福班,掙出國的學費。
1990年秋天,俞敏洪的如意算盤被打碎了:因為打著學校的名頭私自辦學,北京大學在校園廣播、有線電視和著名的三角地櫥窗里高調(diào)宣布了對俞敏洪的處分決定。對此,俞敏洪沒有任何思想準備。被逼下海1991年,俞敏洪被迫辭去了北京大學英語教師的職務,為了挽救顏面不得不離開北大,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無天日的地步。但正是這些折磨使他找到了新的機會。盡管留學失敗,俞敏洪卻對出國考試和出國流程了如指掌;盡管沒有面子在北大呆下去,反而因此對培訓行業(yè)越來越熟悉。
1993年,在一間10平米透風漏雨的小平房里,俞敏洪創(chuàng)辦了北京新東方學校。俞敏洪說,最初成立新東方,只是為了使自己能夠活下去,為了每天能多掙一點錢。作為一個男人,快到三十而立的年齡,連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都買不起,連為老婆買條像樣的裙子都做不到,整個家庭無家可歸,連家徒四壁都談不上,自己都覺得沒臉活在世界上。當時他曾對自己說:只要能賺到十萬元錢,就一輩子什么也不干了。而歷經(jīng)了二十年的奮斗,截至2014年,新東方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務機構,在全國擁有25所學校、111個學習中心和13個書店,大約有1700名教師分布在24個城市,累計已有300萬名學生參與新東方培訓。外語培訓和考試輔導課程在新東方營收中所占比例高達89%,是該公司最主要的營收來源和增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