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于上海。
成千上萬的普通人自動地來為他送行,在他的靈柩上覆蓋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民族魂”三個字。 生前,他立下遺言:“一、不能因為喪事收任何一文錢,但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趕快收斂、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關(guān)于紀(jì)念的事。
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蟲。
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xué)家或美術(shù)家。
六、別人應(yīng)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dāng)真。
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fù),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亞說:“一個人的臨終遺言,就像深沉的音樂,有一種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濒斞敢簧闹骱妥g作近1000萬字,其中雜文集共16本.其中《少年閏土》一文選進(jìn)人教版小學(xué)語文課本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一文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編輯本段]家庭背景出生日期:清光緒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出生地:生于浙江紹興府會稽縣東昌坊口新臺門周家,魯迅原名樟壽,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歲,使用魯迅為筆名。 祖父周福清(1838一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進(jìn)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縣知縣,此時正在北京任內(nèi)閣中書。后任內(nèi)閣中書。 父親周伯宜(1861一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閑居在家。因肺結(jié)核而死。 母親魯瑞(1858一1943)當(dāng)?shù)嘏e人魯希曾三女,思想頗為開通,出身于紹興近郊安橋頭一戶官宦人家,沒念過書,但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學(xué)力。 家庭: 在紹興,周家算得上一門望族,做官經(jīng)商且都不說,單是人丁的繁衍,就相當(dāng)可觀,所以到魯迅出世的時候,周家已經(jīng)分居三處,彼此照應(yīng),儼然是大戶了。魯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過江西一個縣的知縣老爺,后來又到北京當(dāng)上內(nèi)閣中書,成為標(biāo)準(zhǔn)的京官。紹興城并不大,像周介孚這樣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贏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門上那一 欽點""翰林"的橫匾,正明白無誤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魯迅真是幸運(yùn),他的人生長途的起點,就設(shè)在這樣一處似乎距樂園相當(dāng)近便的地方。 這就使魯迅獲得了一系列窮家小戶的孩子所無法享受的條件。家里四五十畝水田,就是周介率不從北京匯一文錢回來,日常生計總是綽綽有余,足以將貧困從他身邊趕得 遠(yuǎn)遠(yuǎn)的。周家是講究讀書的,周介率甚至有過讓兒孫一起考取翰林,在門上懸掛著“祖孫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額的雄心,那種書香人家的氣氛,自然相當(dāng)濃厚,魯迅家中有兩只大書箱,從《十三經(jīng)注疏》和《四史》,到《王陽明全集》和章學(xué)誠的《文史通義》,從《古文析義》和《唐詩叩彈集》,到科舉專用的《經(jīng)策統(tǒng)纂》,甚至《三國演義》和《封神榜》那樣的小說,都擠擠地堆在其中,不但自己家里有書,眾多親戚本家 中,不少人也藏書甚豐,而且不單是那些枯燥難懂的正經(jīng)書,更有許多使小孩子非常喜 歡的好玩的書,從畫著插圖的《花鏡》,到描寫少男少女的《紅樓夢》,幾乎什么都有。 一次,一位親戚甚至允許魯迅到一間堆滿雜書的小屋于里自由翻揀,他推開那房門的一剎那間,臉上的表情會是多么驚喜!從六歲開始,魯迅就開蒙讀書,先是隨本家親戚學(xué),后來又被送到紹興城內(nèi)最有名的一家三味書屋去讀經(jīng)書,《論語》、《孟子》……甚至連古舊難懂的訓(xùn)詁書《爾雅直音》,也在塾師的指導(dǎo)下讀了一遍。自然,要他自己說, 一定不覺得這樣讀書有什么快樂,但是,一個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又受著書香門第的熏陶,有傅學(xué)的老師指點,能夠日日讀書,還能用壓歲錢自己買喜歡的書來讀,這實在是那個時代的小孩子能夠享受的最好的條件了。 魯迅全集中國是個講究父權(quán)的國家,獨多那種粗暴專橫,將子女認(rèn)為私產(chǎn)的父母,你就是生在再富裕的家庭里,倘遇上這樣的父母,你的童年仍然會被糟蹋得暗淡無光。魯迅的運(yùn)氣如何呢?周介孚雖然脾氣暴躁,有時候要打罵孩子,但在教魯迅讀書這件事上,卻顯 得相當(dāng)開通。那時一般人家的孩子,開蒙總是直接就讀四書五經(jīng),叫一個六歲的孩子天 天去念"學(xué)而時習(xí)之",他會多么痛苦?周介孚卻不這樣,他讓魯迅先讀歷史,從《鑒略》開始,然后是《詩經(jīng)》,再然后是《西游記》,都是選小孩子比較感興趣的書。即使讀唐詩,也是先選白居易那些比較淺直的詩,然后再讀李白和杜甫,這就大大減輕了魯迅開蒙的苦悶。祖母更是特別疼愛他,每每在夏天的夜晚,讓魯迅躺在大桂樹下的小板桌上,搖著芭蕉扇,在習(xí)習(xí)的涼風(fēng)中給他講故事,什么貓是老虎的師父啦,什么許仙救白蛇啦,魯迅直到晚年,還清楚地記得當(dāng)時的興味和愜意。魯迅的父親周伯宜,神態(tài)一本正經(jīng),卻比祖父更為溫和。他家教雖嚴(yán),卻從不打小孩子。魯迅在《朝花夕拾》的那一篇《五猖會》中,記過他一件事,就是在小魯迅那樣快樂的時刻,偏偏逼他去背書??蓪嶋H上,周伯宜平時對兒子們的讀書,監(jiān)督得并不緊。在日常管教上,更常常很寬容。 有一次魯迅和弟弟偷偷買回來一本《花經(jīng)》,被周伯宜發(fā)現(xiàn)了,他們又害怕又絕望,因 為這是屬于閑書,一般人家都不許小孩子看的:"糟了,這下子肯定要沒收了!"誰料周伯宜翻了幾頁,一聲不響地還給了他們,使他們喜出望外,從此放心大膽地買閑書,再不用提心吊膽,像做賊似的。至于母親魯瑞,對他的摯愛就更不必說了,幾個孩子當(dāng) 中,她最喜歡的就是魯迅。從人情來講,父母總是愛子女的,可由于中國人祖?zhèn)鞯穆?xí),這種父母之愛竟常常會演化成對幼小心靈的嚴(yán)酷的摧殘。當(dāng)然不能說魯迅就沒有遭過這 樣的摧殘,他后來會寫《五猖會》,就說明內(nèi)心也有深刻的傷痕。但總的來說,他還是相當(dāng)幸運(yùn)的,至少在童年,他經(jīng)常都是沐浴在溫和寬厚的長輩之愛中。[編輯本段]侄女眼中的伯父——魯迅《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給同學(xué)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深深地為魯迅先生憎恨舊社會,熱愛勞動人民,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偉大精神所感動。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是浙江紹興人?!棒斞浮笔撬墓P名。你知道魯迅先生還有哪些筆名嗎?他的筆名有什么意義?為什么用得最多的筆名是“魯迅”?魯迅先生一生曾用過幾十個筆名,而且每一個筆名都是有深刻含義的。1930年他用得最多的筆名是“隋洛文人”“洛文”“樂人”“洛”等。這些筆名都表示了魯迅先生對國民黨反動政府的嘲諷和蔑視。這是為什么呢?原來1930年2月,魯迅先生和當(dāng)時的進(jìn)步人士發(fā)起成立了“中國自由運(yùn)動大同盟”,國民黨反動派立即加以迫害。國民黨浙江省黨部誣蔑魯迅為“墮落文人”,并秘密發(fā)出通知要逮捕他。魯迅先生毫不屈服,繼續(xù)寫文章抨擊國民黨統(tǒng)治的黑暗。他的文章像匕首、像投槍,刺中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要害,揭穿了他們的反動面目。為了對敵人的誣蔑針鋒相對地進(jìn)行斗爭,他把“墮落文人”幾個字改寫成以上幾個筆名。由此可見魯迅先生是不怕“碰壁”的。三十年代,為了戰(zhàn)斗的需要,魯迅先生經(jīng)常更換筆名,如“鄧當(dāng)世”“鄧江”。浙江人讀“鄧”為“遁”?!岸荨笔翘幼叩囊馑?,這暗喻避開當(dāng)時反動政府的耳目進(jìn)行戰(zhàn)斗。魯迅先生的最后一個筆名是1936年時用的“曉角”,“曉”是指拂曉的意思,“角”是號角的意思,“曉角”表示他愿作沖破黎明前黑暗的號角,為新中國的誕生而奮斗。那么,魯迅先生是什么時候開始使用“魯迅”這一筆名的呢?那是在1918年5月,我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誕生了。這是魯迅先生第一次用“魯迅”這個筆名發(fā)表文章?!犊袢巳沼洝芬匀沼浀男问接洈⒘艘粋€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這個“狂人”的嘴,描繪了一個恐怖的人吃人的世界,深刻地揭露了在“仁義道德”薄紗掩飾下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zhì)。號召人們起來推翻吃人的舊制度,體現(xiàn)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犊袢巳沼洝酚辛Φ乇迵榱顺匀说姆饨ㄖ贫群团f禮教,奠定了新文學(xué)運(yùn)動的基石。后來,魯迅先生向朋友解釋用這個名字的原因。一是由于母親姓魯,二是由于周魯是同姓之國,三是取愚魯而迅速之意。他認(rèn)為,自己比較笨拙,無論做學(xué)問或者干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較好的人。只有更加勤勉,才能在一定時間內(nèi)收到和別人一樣的效果?!棒斞浮边@個筆名不僅充分表達(dá)了魯迅先生對母親、祖國的熱愛,而且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對自己時刻不忘奮力前行的嚴(yán)格要求。以后魯迅先生在《自嘲》中把自己喻為“孺子?!闭沁@種精神的寫照。[編輯本段]魯迅相貌評說魯迅之相貌:這張臉有點不買賬,有點無所謂,有點慈悲。看上去一臉的清苦,剛直,坦然。骨子里卻透著風(fēng)流與俏皮,他拍照基本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對著鏡頭,意思是說:“怎么樣,我就這樣!”他長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的五四,非常的中國,又非常的摩登,所以魯迅先生的模樣真是非常配他的,配他的文學(xué),配他的脾氣,配他的命運(yùn),配他的地位。[編輯本段]魯迅名言詩句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自題小像) 3、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魯迅·無題) 4、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fā)春華。 (魯迅·無題) 5、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魯迅.) 6、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 7、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魯迅題三義塔) 8、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魯迅·悼楊銓)9、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評《史記》)言論1、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2、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血。
4、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
5、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7、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fā)揚(yáng)起來,中國才有真進(jìn)步。
8、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9、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fēng)順的。
10、我們目下的當(dāng)務(wù)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 11、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dāng)。 12、曾經(jīng)闊氣的要復(fù)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xiàn)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13、人類總不會寂寞,以為生命是進(jìn)步的,是天生的。 14、只要從來如此,便是寶貝…… 15、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 16、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17、其實先驅(qū)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 18、貪安穩(wěn)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 19、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20、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 21、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恒心,是很不好的。 22、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23、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的難。 24、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 25、當(dāng)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26、過去的生命已經(jīng)死亡。我對于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曾經(jīng)存活。27、死亡的生命已經(jīng)朽腐。我對于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還非空虛。28、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29、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30、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31、 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32、懷疑并不是缺點??偸且桑⒉幌聰嗾Z,這才是缺點。 33、糾纏如毒蛇,執(zhí)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頹廢的快。 34、巨大的建筑,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我們何嘗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35、寧可與敵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36、名言著輕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輕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zhuǎn)過去。37、只有孔乙己來了,才可以笑幾聲。38、唯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 39、凡事總需研究,才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