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是維吾爾語“喀什噶爾”音譯的簡稱,其語源有突厥語、古伊蘭語、波斯語等融演而成,含意有“各色磚房”、“玉石集中之地”、“初創(chuàng)”等不同的解釋。
今日的喀什地區(qū)古代稱疏勒、任汝、疏附,包括古代的疏勒(今喀什市、疏附縣、疏勒縣、伽師縣一帶)、蒲犁(今塔什庫爾干)、莎車、依耐(今英吉沙和阿克陶境內(nèi))、烏禾宅(今塔什庫爾干南部)、西夜(今葉城)等諸國地。秦末漢初,這些地方屬于匈奴的僮仆都尉管轄。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博望候張騫奉旨通西域時(shí)進(jìn)駐疏勒,這里始為漢朝所控制。公元前60年,漢朝在新疆設(shè)置西域都護(hù)府,喀什作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祖國版圖??κ驳貐^(qū)西、南、北三面環(huán)山,東面朝塔里木盆地開口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主要河流為葉爾羌河、提孜那甫河、克孜勒河、蓋孜河、庫山河等五條大河、八條小河。屬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因?yàn)榈匦螐?fù)雜,氣候差異大,可分為平原,沙漠荒漠,山地丘陵,帕米爾高原和昆侖山氣候區(qū)??κ彩袑倨皆瓪夂騾^(qū),四季分明,夏長冬短,年平均氣溫11.7℃,極端最低氣溫-24.4℃,極端最高氣溫達(dá)49.1℃。年平均無霜期215天,年平均降雨量30-6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