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街源自粵語,不是韓國人說的。
撲街(pū jiē),源自粵語,正確的字是仆街,原本是橫尸街頭的意思,現(xiàn)用于指跌倒在馬路上,所以普通話里很多時錯用了“撲”去代替。仆街也有自嘲的意思,譬如“今次仆街”,指這次慘了死定了。“仆街”是古代文言文在白話文里的直用,《說文解字》:仆,傾、頓也。頓者,下首也。以首叩地謂之頓首,引申為前覆之辭。“仆”為動詞,意為失足跌倒而趴伏?!敖帧币鉃樵诮稚希瑢崬闋钫Z,翻譯成白話文為“趴伏在街上”,是狀語后置的一種。“仆街”是來源于粵語的一個正確用字,使用比較廣泛。用于普通話后很多人會會把“撲”和“仆”混淆。撲街的原意是指一個人走在路上不小心被外物絆倒,是個被動行為,所以不能用撲這個帶有主動詞性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