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光緒33年是公元1907年。
曾國藩輔佐過嘉慶、道光、咸豐和同治四個皇帝。曾國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謚文正,湖南長沙府湘鄉(xiāng)(今湖南省雙峰縣)人。中國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中興名臣」之一,也是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xiāng)派」創(chuàng)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長沙府湘鄉(xiāng)白楊坪人,現(xiàn)屬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zhèn)天子坪。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道光十四年(1834)求學岳麓書院,師從歐陽厚均。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后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
1852年因母喪返鄉(xiāng),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地,他因勢在家鄉(xiāng)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歷任兩江總督、直隸 總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謚“文正”。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zhuǎn)而為沒落、衰敗,內(nèi)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蕩年代,由于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xiàn)“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中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jīng)濟等各個方面產(chǎn)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于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