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
一、拓展topic的思想性新課標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歷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使語言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的過程。具體化就是情感目標,即寓思想情感教育于語言教學中,如在教學Unit 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志愿者”這個topic時,應滲透情感教育。社會需要志愿者,志愿者在大難的時候展現(xiàn)大愛。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志愿者的愛撐起一片藍天,從而引導學生去思考“志愿者”對社會的價值,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介紹一些著名的慈善人士的理念,如中國慈善第一人陳光標的義舉,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大膽談論自己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培養(yǎng)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關心他人,關心社會。
二、利用topic的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一大動力。教師應挖掘topic本身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英語,在樂學中發(fā)展興趣。在教學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me.的話題時,教師可以舉辦一個birthday party, 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西方人過生日的習俗。既學習英語語言,又讓學生學會了生活,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能力和興趣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激發(fā),一舉三得。
三、挖掘topic的知識性及文化性新課程標準給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新教材中也充分展示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讓學生了解所學習語言國家的風俗習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世界,提高文化素質。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到對topic的分析、理解上來,如在教學八下Unit 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這一單元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的日期及西方人在節(jié)日會表達對父母親的感謝的做法。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或報刊資料尋找西方另外幾個比較重大的節(jié)日,如感恩節(jié)、萬圣節(jié)、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等相關資料,出一份“西方節(jié)日萬花筒”的手抄報進行評比。在送禮和收禮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去對比中國人和西方人的不同做法,中國人送禮時往往喜歡包紅包,而西方人則認為包紅包是懶惰的表現(xiàn),“It’s the thought that counts.”重在情誼。中國人收到禮物,不能當面拆開,而在西方,人們習慣當面拆開并表達謝意。
四、發(fā)展topic的學科互溶性及社會性新課標強調各學科之間的互通性,英語是一門綜合的語言學科,更應該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增強英語學科向外輻射的張力,讓學生覺得“學有所用”。如在教學“Make a survey”環(huán)節(jié)時,可令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畫一張英語統(tǒng)計表。在進行“There be”句型的教學時,可讓學生發(fā)揮繪畫才能,給自己設計房間并用英語對其描述,評出“最佳設計師獎”。當然,除了加強各學科間聯(lián)系,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反饋于社會,學以致用”,因此,英語學科更要注重與社會結合。在學習了Travel spotlight:Paris之后,應充分利用當?shù)氐馁Y源,讓學生到互聯(lián)網查找資料,寫一篇關于家鄉(xiāng)旅游景點的介紹。這樣既可以擴展學生視野,開闊他們的眼界,又可以讓他們以家鄉(xiāng)主人的身份去思考家鄉(xiāng)的一起事情,為發(fā)展家鄉(xiāng)經濟做貢獻,同時人文精神得到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