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北京有名的寺院還是非常多的。
下面列舉幾個:大鐘寺大鐘寺原名覺生寺。位于海淀區(qū)北三環(huán)路聯(lián)想橋北側,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大鐘寺本為皇家佛教寺廟,于1985年辟為古鐘博物館,館內展示中、外古代鐘鈴共400多件。大鐘寺在1996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式成為受國家保護的古跡。真武廟位于房山區(qū)佛子莊鄉(xiāng)。始建于明代,距今已500多年。真武廟為三進院落,兩座大殿,分別供奉真武大帝、碧霞元君。另有四座配殿、兩座、兩座陪樓以及十幾間山房,總建筑面積三千平方米。真武廟是方圓幾十鐘樓個村莊的中心廟宇,香火極盛,名揚遐邇。因道觀很有靈性,且主殿供奉真武大帝,被道教內部譽為北方“小武當”。白云觀白云觀位于北京西城區(qū)西便門外白云觀街道。始建于唐,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圣地,名天長觀。金世宗時,引大加擴建,更名十方大天長觀,金末重建為太極宮。白云觀內收藏著大量的珍貴文物,最著名的有“三寶”:明版《正統(tǒng)道藏》、唐石雕老子坐像及元大書法家趙孟頫的《松雪道德經》石刻和《陰符經》附刻。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區(qū)香山公園北側,西山余脈聚寶山東麓,是一組布局緊湊、保存完好的園林式寺廟。創(chuàng)建于元至順二年,后經明、清擴建。寺院坐西朝東,依山勢而建造。整個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進院落為主體,南北各配一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閉建筑手法,層層殿堂依山疊起,三百多級階梯式地勢而形成的特殊布局。紅螺寺位于北京市懷柔區(qū)城北5公里的紅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區(qū)55公里,景區(qū)總面積800公頃,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紅螺寺始建于東晉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明正統(tǒng)年間易名“護國資福禪寺”,因紅螺仙女的美妙的傳說,俗稱“紅螺寺”。紅螺寺坐北朝南,依山勢而建,布局嚴謹,氣勢雄偉。它背倚紅螺山,南照紅螺湖,山環(huán)水繞,林木豐茂,古樹參天。紅螺寺處于紅螺山山前的千畝蒼翠的古松林之中,形成一幅“碧波藏古剎”的優(yōu)美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