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巴切夫斯基(1792-1856)俄國數(shù)學家,非歐幾何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
生于諾夫哥羅得即現(xiàn)在高爾基城。10歲進入中學,15歲進喀山大學,19歲獲碩士學位,24歲任喀山大學數(shù)學教授。1826年2月6日羅巴切夫斯基在喀山大學提出了用法文寫的論文《幾何學原理簡述及平行線定理的嚴格證明》。人們把這一天公認為是新幾何的誕生日。1827年7月30日被選為喀山大學校長,一直連任到1846年。1829年《喀山通報》第一次登載了他的幾何論述“關(guān)于幾何學原理”。他的主要功績是改變了歐幾里得幾何中的平行公理(即第五公設(shè)),提出了一種新的幾何學,稱為“雙曲幾何學”或羅巴切夫斯基幾何學。但是它和傳統(tǒng)的歐氏幾何發(fā)生了矛盾,所以最初發(fā)表時不能被人理解,甚至被認為是荒謬的,因而在他生前這種幾何思想未被人們重視。1856年2月24日羅巴切夫斯基逝世,1893年在他誕生100周年之際,為了紀念他在數(shù)學史上的杰出貢獻,喀山大學樹起了他的紀念像。1896年9月1日又在喀山大學對面樹起了羅巴切夫斯基的紀念碑,將他的名字載入世界數(shù)學的光輝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