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 課本是人教版的 就是多了一科朝語,剩下的全一樣 師級和教學質量都很好 應為我上過這所學校我比較了解一些 內(nèi)設有多媒體 還有電腦室 跆拳道館 跆拳道老師是從韓國請來的 還有宿舍 多媒體室等 每個班級后面都會有給學生們的小柜子附資料:長春市寬城區(qū)朝鮮族小學長春市寬城區(qū)朝鮮族小學始建于1922年9月,至今有80多年的歷史。
學校既保持著朝鮮族小學教育的特色,又吸收了漢族學校的優(yōu)點,逐步形成了朝、漢、英三語并用的特色教育,并注重將“人文關懷”融入教學之中,其中的一項措施就是,每天清晨校長在學校門口與學生互道“早安”。此項活動的開展既拉近了學生與老師的距離,也培養(yǎng)了學生從小尊重他人的意識。學校每周還都要開展禮儀課,讓同學們學習朝鮮族的傳統(tǒng)禮儀,通過對長輩、同輩的不同禮儀來表達尊敬、感謝、祝福等情感,在潛移默化的之下深切領會并繼承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學會與人和諧相處。朝鮮族小學在小學教育中首次提出”跆拳道進課堂”的特色教育。學校專門聘請韓國跆拳道教練到學校執(zhí)教,讓全校學生不出校門就能學到正宗的跆拳道技能。跆拳道原名"跆牽",經(jīng)歷了一千五百年的洗禮和錘煉,最后演變成跆拳道。 "跆"是用腳踢之,"拳"是用拳擊之,"道"是方法、藝術,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心得。跆拳道共有25種套路,另外還有兵器、擒拿、摔鎖、對拆自衛(wèi)術及十余種基本功夫。練習者身穿專用的白色跆拳道道服,腰系代表不同段位的腰帶進行比賽或訓練。跆拳道練習均要求"以禮始,以禮終"。練習跆拳道時,多以發(fā)出洪亮并帶有威懾力的聲音來顯示自己的能力,在氣勢上給人以威嚴。跆拳道技術方法中占主導地位的是腿法,腿法技術在整體運用中約占3/4,因為腿的長度和力量是人體中最長最大的,人體的一些主要關節(jié)部位也可以用來作進攻的武器,或防守的盾牌,這是跆拳道技術的本質。跆拳道訓練分為十級九段,初學者必須接受一段時間的培訓,考試及格后方可晉級。九級到一級通過腰帶的顏色來區(qū)分,依次是白帶、黃帶、黃綠帶、綠帶、綠藍帶、藍帶、藍紅帶、紅帶、紅黑帶,學員至少需要一年半的嚴格訓練,考試合格后,方可晉升到第二階段--黑帶(一段),黑帶共分九段,段數(shù)刺在黑帶兩端,以供識別。朝鮮民族是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能歌善舞的民族。很多舞蹈都同人民的生產(chǎn)活動密切地聯(lián)系在一起。朝鮮族最普遍的舞蹈藝術之一——農(nóng)樂舞就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在田野上的集體勞動和豐收的喜悅。朝鮮舞蹈的特點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內(nèi)在情緒與動作和諧一致,長于表現(xiàn)瀟灑、歡快的情緒。其伴奏音樂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多變。主要形式有:農(nóng)樂舞、長鼓舞、扇子舞、頂水舞、象帽舞、刀舞等。像維吾爾族舞蹈的動脖子、蒙古族的抖肩一樣,朝鮮族舞蹈也有其獨特的特點,那就是轉圈的時候用腳后跟轉,區(qū)別于其它舞蹈用前腳轉,而其獨特的抖肩方式也是朝鮮舞蹈的一大特點。朝鮮民族能歌善舞,作為朝鮮族小學,學校當然十分重視傳統(tǒng)的教育,同學們從入校起就開始根據(jù)不同的愛好學習唱歌、跳舞、樂器,幾乎人人都能歌善舞,學校還成立了“金達萊”藝術團,重點培養(yǎng)有藝術特長的同學,她們曾多次被邀請到韓國各地演出,受到廣泛好評。像的動脖子、蒙古族的抖肩一樣,也有其獨特的特點,那就是轉圈的時候用腳后跟轉,區(qū)別于其它舞蹈用前腳轉,而其獨特的抖肩方式也是朝鮮舞蹈的一大特點。朝鮮民族能歌善舞,作為朝鮮族小學,學校當然十分重視傳統(tǒng)的教育,同學們從入校起就開始根據(jù)不同的愛好學習唱歌、跳舞、樂器,幾乎人人都能歌善舞,學校還成立了“金達萊”藝術團,重點培養(yǎng)有藝術特長的同學,她們曾多次被邀請到韓國各地演出,受到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