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用哭來應付各種不適。
有時不適消失了,但哭還好像“意猶未盡”。 哭釋放、調(diào)節(jié)了內(nèi)在,放松后感覺就慢慢到來,使哭轉(zhuǎn)變?yōu)閷Ω杏X的專注。感覺是生命擁有的另一種天然的能力。哭是一種正常的情緒表達,你不要孩子哭,只是你聽不得哭聲,哭聲讓你煩躁罷了,但實際上,孩子需要哭來釋放自己的情緒,只有哭出來了,孩子的壞情緒才得以釋放。
2、和孩子平等對話父母對孩子情商的輸送,幾乎來源于生活中的習慣和細節(jié)。我們試著與孩子建立平等、交互式的交流方式顯得尤為重要。薩洛維教授就指出“情緒智力在人際交互中形成”,尤其是孩子這種善于模仿的群體。孩子在個體性格塑造階段,學會在對話中進行思考,掌握主動性對話的技巧,這是打開孩子的人際交往模式的通道。
3、不要無時無刻和他講道理孩子天生就有能力發(fā)展成一個具有高度認知功能的成人,但他們需要時間成長。不要孩子一犯錯或者情緒一低落,你就開始和他講道理,等他情緒平穩(wěn)后可以和他講。對孩子來說,道理并不是最重要的,他們需要的的是有人能夠傾聽他們說什么,在難受的時候能夠握住一雙溫暖的手,有讓他們感覺安全的父母,能夠?qū)Ω改赋ㄩ_心扉。你這樣做看似放棄了對孩子“嚴厲”的教育手段,但卻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對與錯,讓他對自己情緒的覺察力更強,讓他在成長中學會如何“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4、多肯定孩子,不要把“你不會”放嘴邊事實上,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對其自信有著直接的影響。若平時只是批評而極少給予表揚,父母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塑造了孩子不佳的自我形象。所以建議父母可以坐下來,寫下孩子值得欣賞的優(yōu)點,而這些優(yōu)點不是孩子和別人比較的成果,而是孩子他本身所具有的人格特質(zhì),比如:有愛心,懂禮貌……并非“每次都名列前茅”等建立在比較之上的結(jié)果。多鼓勵和肯定孩子,讓他對自己有合適的自信,會讓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5、培養(yǎng)孩子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只要孩子對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對未來有樂觀的態(tài)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這孩子這輩子不會離幸福太遠。為了幫助孩子學會看到事情的優(yōu)點面,父母親應常常用正向發(fā)問的方式啟發(fā)孩子的思考,比如“今天認識的這個新同學,你覺得他有什么優(yōu)點?”而在碰到挫折時,爸媽不該說:“你今天怎么回事,表現(xiàn)得一塌糊涂。”而該用:“這次可能讓你自己失望了,那你覺得有沒有什么值得肯定的部分呢?”如此一來,孩子就有能力去思索正面的答案,避免了負面情緒的不當干擾,而找到激勵自己的動力。
6、不要過多干涉孩子很多父母都會說自己不會教育孩子,如果你覺得自己實在是教育不好孩子,那就不妨減少對孩子的干涉。當然,減少干涉絕不是什么都不管。像基本的素質(zhì)、禮貌這類絕對要把握好,這些方面不能松懈。而其他地方則可以靠孩子自己去摸索拓展。當孩子在學校中,當孩子與其他小孩玩耍時……這些都是他學習成長的時候。不要以為事事幫孩子做好就是幫他,也不要以為孩子離了你們就不能活。他們聰明著呢!當他們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經(jīng)歷了各種各樣的事,在與優(yōu)秀的人和渣滓奇葩打交道的過程中,自然會形成有自己風格的為人處世的方法。而我們作為父母,更應該做的是把好關卡,避免孩子誤入歧途。但當他坦坦蕩蕩的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成長時,就大膽的放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