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姓名人很多,西漢有太原人?;荩涞蹠r隨蘇武出使匈奴,被拘留10余年始放還,后代替蘇武為典屬國,通曉西域情事,官至右將軍。
東晉時有史學(xué)家常璩,曾在成漢任散騎常待等職,入晉后居建康(今江蘇南京),所著《華陽國志》記述了遠(yuǎn)古至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期間的巴蜀史事。三國魏溫人常林,官大司農(nóng),封高陽鄉(xiāng)侯,其后累世官宦;4世孫常珍北魏時任南安太守,避亂徙居涼州(治今甘肅武威);珍子常坦,官鎮(zhèn)遠(yuǎn)將軍;坦子常爽,官宣威將軍,博通經(jīng)史,曾置館教授門徒7O0余人;爽子常文通,累官鎮(zhèn)西司馬、南天水太守;文通子常景,官車騎將軍、秘書監(jiān),封濮陽縣子。 隋唐時期,長安常氏比較興旺,新豐(今陜西臨潼東北)常氏也是茂族。隋煬帝時有屯用主事常駿,曾于大業(yè)三年(607年)出使赤土國,與其建立邦交。唐代有詩人常建,高僧常慜,由海道前往印度巡禮,所乘商船中途遇險沉沒,他為救人而死;還有在代宗、德宗兩朝任宰相的常兗。 宋代,常氏有人遷至福建、安徽、內(nèi)蒙古。明,清時期,又有遷至湖南、遼寧等省的。清代以后,常氏有移居海外者,今新加坡等國有常姓華僑。南宋理宗時有連江(今屬福建)人常挺,官參知政事(副宰相),封合沙郡公。蒙古有常德,曾于蒙古憲宗九年(1259年)奉命由和林出發(fā),西覲皇弟旭烈兀于西亞。明初名將常遇春,勇猛善射,屢立戰(zhàn)功,死后追科開平王。還有散曲家常倫。清代山東有伊斯蘭教學(xué)者常志美,精于波斯文,所著波斯文文法《亥瓦伊·米那哈基》為經(jīng)堂教育學(xué)員的必讀課本,還有總督常明、常青?,F(xiàn)代有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常乾坤、藝術(shù)家常香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