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開始鳥類拍攝的時候,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占據好的拍攝位置而不將它們驚飛。
拍攝者若是希望盡可能的靠近鳥類拍攝,首先要對被攝的鳥類有所熟悉和了解。比如翠鳥喜歡長時間的站立在比水面略高的樹枝或巖石上;鹟類喜歡一次次的起飛撲擊飛蟲然后又落回同一個地方;一些山雀膽子很大,有時候會主動跳進觀察人類,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了解十分有助于我們依照不同鳥類的性格,尋找對應的接近辦法。即使我們對它們的性格不甚了解,問題也不大。對于絕大部分鳥類,如果它們已經突然抬頭或者停止全身的動作凝固不動,都是表示它們已經發(fā)現了潛在的危險,隨時準備逃離現場;而很多像灰喜鵲、紅嘴藍鵲之類的群居鳥類,會有站崗的鳥發(fā)出報警聲響,表示發(fā)現危險。熟悉了鳥類的這些舉動,我們就了解什么時候應該前進,什么時候應該停止前進,等待我們所要拍攝的鳥類放松下來,讓它們認為一切都平安無恙。策略1──低姿前進策略2──不要咄咄逼人策略3──避免和鳥類對視整個過程中切忌虎視眈眈地直視鳥類。絕大部分的鳥獸都把這種目光的直視視為巨大的壓力,往往被持續(xù)盯視幾秒鐘后它們就會逃走。所以在拍攝之前,所有對鳥類的觀察都是通過余光完成的,以眼角監(jiān)視動物的動態(tài)即可。策略4──循序漸進在靠近的過程中不要指望一下子達到理想的拍攝位置,可以前進一小段,先拍攝一張,然后前進幾步,再拍攝一張。這樣更容易使我們的心態(tài)變得平穩(wěn),不那么急于冒進,而一旦鳥兒被驚飛也不會有那么多遺憾。策略5──迷彩在鳥類和獸類拍攝時,一定不可以穿顏色鮮艷的衣服,比如大紅、亮藍色,都是野生動物十分警覺的顏色。多數鳥類攝影師喜歡土黃色、綠色、灰色或黯淡的迷彩色系的衣服。在陽光強烈時,我們手中器材的反光也會讓動物警覺,用迷彩布包裹鏡頭可以防止類似的情況發(fā)生。策略6──利用汽車有了汽車,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很多鳥類對于汽車都相當容忍,平時和人安全距離至少有幾十米的紅頭潛鴨,可以接受汽車開到離自己只有幾步的位置,還安心地覓食休息。這種情況下我們放下車窗就可以足不出車地進行拍攝。如果要讓野生鳥類更加放松警惕,可以再考慮在車窗上面加上一個窗簾,只要把鏡頭從窗簾縫隙之中伸出來拍攝。這樣一來鳥類完全看不到人的輪廓,它們在鏡頭面前,可以像平時一樣放松地呈現各種各樣的行為。(節(jié)選自中國林業(yè)出版社《自然攝影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