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三、四兩句從室內(nèi)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紅樹”。但并不是客觀地描繪,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觀景物對象化,帶上濃厚的主觀色彩。寂居異鄉(xiāng),平日很少有人來往,階前長滿了青苔,更顯出寓所的冷寂。紅樹,則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青苔、紅樹,色調(diào)本來是比較明麗的,但由于是在夜間,在迷蒙雨色、朦朧夜月的籠罩下,色調(diào)便不免顯得黯淡模糊。在滿懷愁緒的詩人眼里,這“階下青苔與紅樹”似乎也在默默相對中呈現(xiàn)出一種無言的愁緒和清冷寥落的意態(tài)。這兩句中“青苔”與“紅樹”,“雨中”與“月中”,“寥落”與“愁”,這三組詞兩兩互文錯舉,后兩組又句中自對,使詩句具有一種回環(huán)流動的美?!坝曛小迸c“月中”,似乎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間出現(xiàn)的景象。但當詩人面對其中的一幅圖景時,自不妨同時在心中浮現(xiàn)先前經(jīng)歷過的另一幅圖景。這樣把眼前的實景和記憶中的景色交織在一起,無形中將時間的內(nèi)涵擴展延伸了,暗示出像這樣地中宵不寐,思念遠人并非只是一個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