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而宋代則被稱為詞的時代。
詞源于民間,始于唐,興于五代,盛于兩宋。在宋代,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和市民階層的興起,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強烈。在宋詞的發(fā)展繁榮過程中,整個社會的導向作用同樣十分明顯。如果說唐代的詩人在某種程度上還只是供皇室及其統(tǒng)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詞人已由被別人欣賞而一躍登上了政治舞臺,并成為宋代政治舞臺上的主角。宋代皇帝個個愛詞,宋代大臣則個個是詞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都是當時的著名詞人。在封建社會中從不出頭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為一代詞宗,名垂千古。在當時的科舉考試中,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庇纱俗阋娫~人蘇軾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會的認同和推崇,宋詞才得以佳篇疊出,影響久遠。原因如下: ① 兩宋城市手工業(yè)、商業(yè)經(jīng)濟的繁榮,是宋詞興盛的物質(zhì)基礎. ② 市民階層的擴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 ③ 兩宋社會矛盾尖銳,文學家用詞更能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先講宋詞的成就。詞源于唐代的曲子詞,句子有長有短,和樂曲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業(yè)發(fā)展、城市繁榮,市民數(shù)量不斷增加,能夠歌唱的詞比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更適應市井娛樂生活的需要,而當時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銳,句子長短不齊的詞也更便于抒發(fā)人們憂國憂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漸興盛起來,取代詩而成為文學的主流。課文按北宋前期、北宋中后期和南宋四個階段,分別介紹了柳永、蘇軾、李清照、辛棄疾與陸游的詞作風格及其成就。柳永是北宋詞壇婉約派的重要代表。他長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現(xiàn)城市的繁華和男女的悲歡離合之情,尤長于抒寫羈旅的孤寂與鄉(xiāng)愁。他的詞作,多采用俚俗口語,通俗生動,“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因而流傳很廣。他的詞作,還大量融入鋪敘的成分,不僅擴大詞的境界,也為元曲的發(fā)展開啟了門徑。蘇軾是北宋中后期豪放派的開創(chuàng)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詞作題材十分廣泛,大大拓展了詞的內(nèi)容,并以豪邁奔放的感情,為詞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兩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約派女詞人,她提出“詞別是一家”的主張,善于用白描手法、淺白詞句,表達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南宋的辛棄疾和詩人陸游,主張積極抗金,作品都以豪放為主,深刻地表達了恢復中原的強烈愿望,蘇軾和辛棄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詞作家,教材還在“歷史縱橫”小欄目和圖注中分別介紹了他們的生平。必須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為主,但也寫出一些非常動人的婉約詞,并非只是一味地豪放。詞是一種詩歌藝術形式,是中國古代詩體的一種,亦稱宋詞、曲子詞、詩余、長短句。始于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達到其頂峰。一開始伴曲而唱,所以寫詞又稱作填詞、倚聲。后來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專門的詩歌藝術。詞牌,也稱為詞格,是填詞用的曲調(diào)名。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jié)奏。這些旋律、節(jié)奏的總和就是詞調(diào)。詞與調(diào)之間,或按詞制調(diào),或依調(diào)填詞,曲調(diào)即稱為詞牌,其通常根據(jù)詞的內(nèi)容而定。宋后,詞經(jīng)過不斷的發(fā)展產(chǎn)生變化,主要是根據(jù)曲調(diào)來填詞,詞牌與詞的內(nèi)容并不相關。當詞完全脫離曲之后,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jié)構(gòu)的一種定式。按長短規(guī)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一90字)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diào);有的分兩段,稱雙調(diào);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按音樂性質(zhì)分,詞可分為令、引、慢、三臺、序子 、法曲、大曲、纏令、諸宮調(diào)九種。 按拍節(jié)分,常見有四種:令,也稱小令,拍節(jié)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長之的;近,以音調(diào)相近,從而引長的;慢,引而愈長的。按創(chuàng)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約派和豪放派 一、宋詞對唐詩的繼承關系 “唐詩宋詞”一語,宋詞與唐詩并稱,不唯標示“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之義,而且也說明,宋詞是庶幾可與唐詩媲美的一大詩體。宋季承唐,然而如魯迅先生所言,好詩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確乎很難。但是,唐人所留下的豐富的文學遺產(chǎn),宋人也并不有白白浪費,而是將它們更多更靈活運用在“詞”這一詩歌體式上,使詞在宋代獲得了空前絕后的發(fā)展。我們在論宋詞與唐詩的關系時,往往更多的注意于宋詞與唐詩的區(qū)別。差別的確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在本書的宋詞部分,筆者也主要著眼于宋詞最主要的藝術特征(當然也是與唐詩的不同之處)來展開論述。但在此緒論中,就像我們在論述唐詩的藝術特性前必須先說明唐詩對前代的繼承關系一樣,我們也必須先說明宋詞對唐詩的繼承關系。 可以肯定地說,宋詞能取得如此顯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詩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純熟的技巧之上,是絕對不可想象的。從后來挖掘出來的敦煌曲子詞來看,詞在進入文之手以前,除了它的句式長。